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中國的青銅時代(2)

  • 金文與青銅時代
  • 金開誠
  • 5798字
  • 2015-03-20 14:30:38

眾所周知,金屬只有在封閉性能與通風性能都很良好,且在溫度能夠達到相當高的條件下才能夠熔化。中國在一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燒制陶器,湖南石門縣皂市下層文化和安鄉(xiāng)縣湯家崗遺址就出土了距今六七千年的精美白陶。其實燒制陶瓷也需要極其苛刻的條件,沒有1000℃的高溫,是燒不出白陶的,而銅的熔點才1083℃,因此,六七千年前的中國人,是完全有條件可以冶煉出銅器的。但由于中國缺銅,盡管中華民族已經(jīng)掌握了高溫煉銅技術(shù),也只好自嘆“英雄無用武之地”,等到金屬礦物大量出現(xiàn)后,才能開始施展高超的冶金技術(shù)。

到目前為止,在長江流域的江西瑞昌、湖北大冶、湖南麻陽等地就出土了至少是商王朝中晚期的頗有水平的銅礦礦井。據(jù)此我們可以推斷,中國夏王朝時期肯定已經(jīng)掌握了開礦采銅技術(shù)。有了礦石,中國人就可以在窯溫1000℃的這個高起點上,制造出藝術(shù)精湛的青銅器物,事實也正是如此。出土的夏王朝時期的青銅爵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商周時期,中國青銅鑄造技術(shù)就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反觀西方,由于燒窯技術(shù)的落后,雖然在發(fā)明銅器上比中國早了幾千年,但在提高爐溫、鑄造精美的青銅器方面,卻進展緩慢。他們連燒造原始白陶的水平都達不到,又怎么能夠創(chuàng)造出青銅時代的輝煌呢!因此,前人單純地把某某事物出現(xiàn)的早晚,而不是把它的科技含金量計算進去的文明起源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也有人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既然西方出現(xiàn)銅器早于中國,那中國最早的金屬冶煉技術(shù)會不會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呢?

對于這個問題,根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資料還很難做出判斷。從現(xiàn)在的資料來看,中國最早的銅器多出土于西北地區(qū),如陜西姜寨遺址出土過距今六千年的黃銅片,甘肅馬家窯文化出土了距今五千年的銅刀,而甘肅的地理位置正處于中國與西亞之間,素有“河西走廊”之稱的“走廊地帶”,游牧民族在中國與西亞之間“逐水草而居”,自古不斷地來往遷徙,所以,并不能排除中國人使用的銅器是從西亞引進來的可能性。但是,縱觀中國夏、商、周的青銅器技術(shù)高超、藝術(shù)風格與器物造型自成體系、紋飾與中國的史前陶器紋飾一脈相承等特色,都是西方的青銅器所沒有的。因此,也不能排除中國獨立生產(chǎn)青銅器的可能性。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開放型的民族,從不拒絕吸收優(yōu)秀的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將其發(fā)揚光大,使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形成了中國式的佛教,一直流傳至今,而印度的佛教反而因為不能適應環(huán)境、與時俱進而退出了歷史舞臺。唐朝曾大量引進西域文化,奏胡樂、跳胡舞、耍獅子、喝西域酒、看胡姬舞、欣賞西域的雜技魔術(shù)成風,成為“盛唐氣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反而使西方羨慕不已,出現(xiàn)了“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景象。所以,即使中國人是受到西方制造青銅器的影響而開始冶煉青銅器的,也不會影響到中國在青銅文化上的先進地位。因為,西方的青銅文化雖然歷史悠久,卻因生產(chǎn)力落后于中國,而未能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青銅文化;而銅礦資源貧乏的中國,卻因生產(chǎn)力的先進而在青銅文化上創(chuàng)造了舉世公認的輝煌。這與在兩千年前就發(fā)明了乘風箏上天的中國,卻不能成為首先發(fā)明航天利器的國家;石油資源豐富的西亞不能產(chǎn)生超級大國,而石油資源貧乏的美國卻成了超級大國是一樣的道理。

(四)中西方銅器的主要區(qū)別

林河先生認為中國的青銅文化與西方的青銅文化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是:中國青銅文化的輝煌,并不是對西方青銅文化“王權(quán)”思想的繼承和弘揚,而是對中華“神農(nóng)文化”的“神權(quán)”思想的繼承和弘揚。

原始藝術(shù)基本上是“有神論”的產(chǎn)物,古代中國和古代西方同樣都是“有神論”的天下,但是存在“神權(quán)”與“王權(quán)”誰輕誰重的問題。在“神權(quán)”重于“王權(quán)”的地方,藝術(shù)家的“神權(quán)”思想和“出世”的色彩就會強一些;而在“王權(quán)”重于“神權(quán)”的地方,藝術(shù)家的“王權(quán)”思想和“入世”的色彩就會強一些。

西方是以“游牧文化”為主的社會,人民苦于天災人禍,不得安寧,以武力得天下的帝王們一般都有嚴重的“王權(quán)”思想。在“王權(quán)”思想的影響下,藝術(shù)家主要是表現(xiàn)“王權(quán)”而不是表現(xiàn)“神權(quán)”。因此,西方的青銅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往往是“王權(quán)主義”的“入世”思想和“世俗”觀念。如敘利亞出土的“半裸人物”銅像、埃及第六王朝“佩比一世父子”銅像、蘇美爾第一王朝用碎銅精心制作的“麋鹿浮雕”、埃及中王國時代的“武士椎俘”銅項圈、蘇美爾文化的“力士摔跤”銅像、“騾馬拉車”銅像等等,都是“世俗”味很濃的藝術(shù)品。

中國是以“農(nóng)耕文化”為主的社會,人民需要安居樂業(yè)、勞動生產(chǎn),原始農(nóng)耕社會的領(lǐng)袖們往往具有民主自由、平等互助等原始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一般都沒有將“神權(quán)”置于“王權(quán)”之下的心理,藝術(shù)家可以自由自在地表現(xiàn)“神權(quán)”。因此,青銅藝術(shù)往往充滿了“神權(quán)”思想的“出世”色彩。如四千多年前,夏代的青銅器就已出現(xiàn)了鑄有“圓餅紋”和“鼓釘紋”的“青銅爵”。“爵”就是“雀”,是一種模仿“南方朱雀”形狀制作的祭祀酒器,“爵”(雀)身上的所謂“圓餅紋”,其實是太陽的象征,“鼓釘紋”是星辰的象征,將太陽和星辰鑄造在“朱雀”身上,應該是對七千年前中國南方“神農(nóng)文化”的繼承。根據(jù)《白虎通》的解釋:“炎帝者,太陽也……祝融者,屬續(xù),其精為鳥,離(太陽)為鸞?!彼^的“青銅爵(雀)”,實際上就是象征神農(nóng)炎帝氏族的“太陽鳥圖騰”,而“朱雀負日”“雙鳥朝陽圖”等就是神農(nóng)炎帝氏族的“族徽”。

到了距今三千年的商周時代,中國青銅器的民族特色仍是非常突出。例如“神農(nóng)氏神像”(嘴上長象牙的“人身鳥手像”“雙鳥朝神像”或戴“三尖冠的人面像”)和“神農(nóng)氏族徽”(“朱雀負日圖”“雙鳥朝陽圖”或“雙鳥朝農(nóng)作物圖”),幾乎成了商周青銅紋飾中至高無上的主要紋飾。這一民族特色不僅表現(xiàn)在中國神農(nóng)氏的故土——長江流域的商周青銅器上,也表現(xiàn)在許多中原的青銅器上。如長江流域的商周青銅器,它的造型不管有多少變化,總以鳥為主題,要么把青銅器做成鳥形,要么把器身布滿鳥紋,要么在青銅器上立鳥,要么把人、獸的眼睛做成鳥形??傊欢ㄒ选吧褶r(nóng)氏的神像”和代表神農(nóng)氏族的“太陽鳥族徽”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這一規(guī)律在中原也不例外,如商代著名的“司母戊鼎”,它上面的紋飾同樣是以鳥紋為主題的。這種現(xiàn)象,一直到了中國的“王權(quán)”思想逐步取代“神權(quán)”思想的商周時代,代表“王權(quán)”的“龍紋”才逐漸上升為青銅藝術(shù)的主題。

(五)精湛絕倫的中國青銅藝術(shù)

中國的青銅器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出土的大量文物,器型之完美,工藝之精湛,完全可以用“鬼斧神工”“精美絕倫”“空前絕后”等詞來形容,不僅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青銅文化,甚至還影響了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發(fā)展。

世界上最早、最大、最精美的青銅尊: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材鎮(zhèn)的商代“四羊尊”,通高58.3厘米,腹部由四只站立著的“卷角羊”組成,整個器身布滿了蕉葉紋、夔龍紋、云雷紋、神農(nóng)氏神像等精美絕倫的紋飾,有些細如發(fā)絲的花紋,很可能是由非常先進的“熔模鑄造法”(失蠟法)澆鑄而成的,這件青銅器堪稱商代青銅器中的絕品。

改變了古今文明進程的“中國青銅絕技”:在湖北隨縣曾出土一座戰(zhàn)國時代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許多用“熔模鑄造法”(失蠟法)澆鑄而成的青銅器,中國商周時期發(fā)明的這種先進的“熔模鑄造法”,可以制造極其精密的鑄件,還可以鑄造極其復雜的器型,如代表了世界古代工藝最高水平的漢代錯金工藝、明代宣德爐,北京故宮、頤和園、圓明園中的龍、虎、獅、象、十二生肖、銅像、銅亭等。在西方,直到20世紀初,德國才用這項中國絕技鑄造精密齒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飛虎隊的機械師在云南保山見到了中國用“失蠟法”鑄造的傳統(tǒng)文物后,深受啟發(fā),便將此法用到了鑄造要求極高、非常不易加工的噴氣發(fā)動機的葉片和渦輪盤的制造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二戰(zhàn)以后,這一中國絕技迅速被推廣到了全世界,終于形成了近代工業(yè)文明必不可少的精密機械制造工業(yè)。由此可見,中國的青銅文明對人類文明貢獻之大。

古代先進的鑄造工藝“失蠟法”:又名“熔模鑄造法”,一般用于鑄造立體結(jié)構(gòu)非常復雜的、用常見合范法(模具組合法)所不能勝任的產(chǎn)品。失蠟法首先用蜂蠟、松香和牛油混合的蠟料雕出要鑄的產(chǎn)品(蠟型),然后往蠟型上澆黏土和黃沙混合澄洗出的泥漿,再在上面撒沙子。反復多次在蠟型外制好型殼后,將型殼拿到火上加熱。蠟遇熱融化成液態(tài),從型殼中流失。此后將型殼用低溫燒結(jié),再向型殼內(nèi)倒入融化的金屬液體進行鑄造。冷卻后敲掉型殼,我們就得到了和蠟型一模一樣的鑄造產(chǎn)品。

世界上最鋒利的青銅劍:1965年,湖北江陵出土了一把越王勾踐用的青銅劍,雖然在地下埋了兩千三百多年,但出土時還光潔如新、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有人作過試驗,該劍一次就能將二十多層紙斬成兩半。由此可以證實《戰(zhàn)國策》上說的“吳越之劍,用肉作試驗,可以斷牛馬,用金屬作試驗,可以斷盤匜”的說法,的確是沒有絲毫夸張的。還有人用楚國的青銅劍斬兩枚疊在一起的清代銅元毫不費力,說明秦國形容楚國的青銅劍“毒得比馬蜂扎人還要厲害”,也是沒有半點虛言。

世界上最早的青銅硫化處理技術(shù):鋒利無比的越王青銅劍,顯示了它在軍事科學上舉世無雙的成就,而它在物理化學上的成就也是令人驚嘆的。它那精美絕倫、永不生銹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jīng)過硫化處理的,而在西方,直到近代才發(fā)明了硫化處理技術(shù)。

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鉻化技術(shù):在金屬表面鍍鉻防銹,是近代科技史上的重大成就。但在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有一種叫“黑漆古”的青銅器,雖在地下埋藏了好幾千年卻光澤如新,沒有絲毫銹蝕。通過科學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它的表層含有鉻元素,原來,這青銅器數(shù)千年不朽的秘密,就因為它經(jīng)過了“鉻化技術(shù)”的處理。

世界上最早的光學聚焦鏡:據(jù)周代《禮記·內(nèi)則》記載:做兒媳的每天凌晨都要將“金燧”等日用工具佩戴在身上,到父母那里去問候安寧。這“金燧”指的就是用青銅制作的光學聚焦鏡,古代又名“陽燧”,今日則叫“聚光鏡”或“凹鏡”。它的用途是向陽取火,讓太陽光點燃艾條之類的“火媒”,用以燒火煮飯。由此可知,中國在商周時期,就已懂得了用凹鏡取火的科學原理了。在中國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也經(jīng)常出土“金燧”的實物。因此,不但中國人是最早發(fā)現(xiàn)光學聚焦原理的人,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光學原理制造聚焦鏡(凹鏡)的民族。

能夠看透背面的青銅“魔鏡”:假若你在照鏡子時,突然看見了鏡子背面的花紋,你一定會感到太不可思議了。但是,在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鏡中,有一種被稱為“透光鏡”的青銅鏡,卻真的可以做到這一點。方法是將“透光鏡”對著陽光,把陽光反射到墻壁上,你就可以從墻壁上的鏡影中,清楚地看到青銅鏡背面的花紋或文字,就好像是魔術(shù)師在玩魔術(shù)一樣。1832年,中國的“透光鏡”首次傳到了西方,立刻引起了極大轟動,被西方人稱之為來自東方的“魔鏡”。許多西方科學家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也無法破解其中奧秘。中國宋朝的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說道:“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xiàn)?!笨茖W地解答了這個問題。而在西方,直到1932年,才被英國的科學家威廉·布拉格爵士揭開謎團。20世紀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成就最大的英國專家李約瑟博士曾評價道:這是中國科學家“在通向掌握金屬表面微細結(jié)構(gòu)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讓水花自動飛舞的青銅“魔盆”:在中國古代的青銅器中,有一種能令水花自動飛舞的青銅盆,只要在盆中放滿了水,用雙手在盆邊輕輕摩擦,銅盆便會發(fā)出“嗡嗡”的聲波,盆中的水則會隨著聲波產(chǎn)生漣漪,漣漪生出水花,水花又會隨著聲波起伏跳動,好像在跳舞一樣,而且能跳到一尺多高,見者莫不稱奇。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噴泉,是中國科學家研究聲學原理的奇跡。目前,這種水花跳躍的“魔盆”的仿品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還能見到。

世界上最早、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中國商代的“司母戊鼎”是全世界最早、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通高1.33米,重875公斤,需要用銅料1000多公斤才能鑄成?!八灸肝於Α钡某霈F(xiàn),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青銅文化”實力最雄厚的國家。它身上的“神農(nóng)氏族徽”證明了它完全是對中國“神農(nó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而不是對西方“王權(quán)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

震驚世界的三星堆神秘青銅像:四川三星堆遺址是一個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遺址,它以出土了大量造型怪異、工藝超群的神話人物青銅造像而聞名于世。據(jù)介紹,我國青銅器一般分為七個大類,而三星堆出土的絕大部分青銅器卻不能劃入其中任何一類,除了一少部分銅壘、銅牌、銅尊與中原地區(qū)青銅器相似外,大量造型怪異、充滿神秘色彩的銅人、銅面具、銅動物等在我國各地出土的青銅器中都前所未見。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它通高2.62米,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0.645米,兩耳間相距1.385米;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米,3簇樹枝,每簇3支,共9支,上有27枚果實與9只鳥,樹側(cè)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三星堆的青銅文化充滿了“神農(nóng)文化”的色彩,那青銅大立人(神巫)像,頭上戴著鑄有神農(nóng)氏頭像的三尖神冠,上穿繡有神農(nóng)氏“朱雀”族徽的絲綢左衽上衣,下系繡有類似江浙一帶“良渚文化”的神農(nóng)氏“神徽”的“簾裙”,神巫的衣著華麗無比,但卻打著一雙赤腳。這種種怪異現(xiàn)象,不了解南方“神農(nóng)文化”的學者是無法知道它的奧秘的。其實,那三尖太陽神冠和神農(nóng)氏肖像,早已出現(xiàn)在距今七千多年的高廟文化之中。那衣上的“朱雀”圖案也源于高廟文化,那不同于中原形制的左衽衣冠,古書上早有“華夏右衽”“西南夷左衽”的記載。那“簾裙”即是對朱雀尾羽的模仿。但他為什么打著一雙赤腳呢?穿著華麗的他絕不是窮得沒有鞋穿,而是南方巫師認為請神的時候,只有接觸了“地氣”,法術(shù)才會靈驗的緣故。直至今日,南方的巫師哪怕是在大雪天,請神時還是要打赤腳的。三星堆的神秘文化可以說是中國“神農(nóng)文化”的輝煌。

兩千年前的青銅“發(fā)電機”:在湖北隨縣戰(zhàn)國時代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幾乎件件都是國寶,其中有一些形狀古怪、不知用途也叫不出名字的青銅器,引起人們的很多猜測。例如有一件青銅器布滿了與今日發(fā)電機非常相似的“線圈”,現(xiàn)在還沒人能準確知道它的用途。在埃及的古墓中曾發(fā)現(xiàn)過古代的“電池”,西方的有些學者就敢于肯定它是“電池”的雛形。這不知用途的戰(zhàn)國青銅器,既然渾身都是“線圈”,除了做發(fā)電機的“線圈”以外,很難找到還有其他的用途,很有可能它就是“發(fā)電機”的雛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权县| 库尔勒市| 长沙县| 荣昌县| 安达市| 临泽县| 民权县| 阜南县| 兴文县| 施秉县| 岫岩| 柘荣县| 桓台县| 海阳市| 宾川县| 墨竹工卡县| 万年县| 梧州市| 鱼台县| 永善县| 祁门县| 凌源市| 容城县| 裕民县| 浑源县| 福贡县| 增城市| 新河县| 左云县| 科技| 遵义县| 三穗县| 清远市| 喀喇沁旗| 临沂市| 施秉县| 凤阳县| 潼南县| 康平县| 年辖:市辖区|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