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我在戀愛實驗里當觀察者
- 周家靈燕
- 2027字
- 2025-06-18 23:59:00
在別墅住了一個月后,我們決定回到現實世界,開始真正的“合居“生活。
我們在市中心找到了一套四室兩廳的公寓,足夠寬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搬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第一個實際問題:經濟分擔。
“房租怎么分?“季明軒直接地問道。
“我來負擔吧。“顧延川說道。
“不行,這樣不公平。“我反對,“我們應該按照收入比例分擔。“
“但是我收入最低...“季明軒有些不好意思。
“那就按照能力分擔。“沈時遠提議,“延川負擔房租,明軒負責日常采購,我來負責水電費,清歡負責網絡和其他雜費。“
經過討論,我們制定了詳細的生活分工表。這個過程中,我們第一次體驗到了現實生活的復雜性。
第一周,我們就因為各種小事產生了摩擦:
·顧延川有輕微的強迫癥,總是忍不住整理別人的物品
·沈時遠習慣熬夜,但早上又要早起,作息影響了別人
·季明軒聲音比較大,電話和看電視時經常忘記控制音量
·我有時候會因為學業壓力而情緒不好,影響整體氣氛
“我覺得我們需要一些規則。“在第一次“家庭會議“上,我提議道。
“什么規則?“顧延川問道。
“關于作息時間、衛生清潔、噪音控制,還有情緒管理。“我列出一個清單。
“這樣會不會太死板了?“季明軒有些擔心,“我們不是要建立一個溫暖的家嗎?“
“規則不是為了約束,而是為了讓大家都舒適。“沈時遠說道,“就像心理治療中的邊界設定一樣。“
經過討論,我們制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準則:
1.晚上11點后盡量保持安靜
2.個人物品不經同意不隨意移動
3.情緒不好時可以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
4.每周進行一次家庭會議,討論問題和安排活動
5.每個人都有獨處的權利,不被打擾
更大的挑戰來自外界的反應。
當我向同學介紹我的“室友“時,總會引來奇怪的眼光。
“你和三個男生住在一起?“我的室友小雅驚訝地問道。
“是的,我們是很好的朋友。“
“但是...會不會不太方便?“
“還好啊,大家都很注意分寸。“
小雅若有所思地看著我:“清歡,你不會是...“
“不會是什么?“
“不會是...同時喜歡他們三個吧?“
這個直白的問題讓我一愣。雖然事實確實如此,但我還是本能地否認了:“當然不是,我們就是朋友。“
但小雅顯然不太相信。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其他場合。顧延川的朋友、沈時遠的同事、季明軒的前隊友,都對我們的“合居“關系表示過疑問。
“這種壓力會不會影響我們的關系?“在一次深度談話中,我問道。
“確實會有影響。“沈時遠誠實地說,“每次解釋的時候,我都覺得很累。“
“那我們要不要...調整一下相處模式?“季明軒小心地問,“比如在外人面前保持距離?“
“不。“顧延川堅定地說,“如果我們因為外界的眼光而改變自己,那我們就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
“延川說得對。“我點頭,“我們不是在做錯事,為什么要躲躲藏藏?“
盡管面臨各種挑戰,但我們的關系確實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深化。
我開始更清楚地了解每個人的習慣和特點:
顧延川雖然表面嚴肅,但他會偷偷地為大家做很多事情。比如記住每個人的重要日期,提前準備生日禮物;在我熬夜寫論文的時候,默默地在書桌上放一杯溫牛奶。
沈時遠是天生的照顧者,他總能察覺到每個人的情緒變化,并及時給予關懷。但他自己累的時候,總是不愿意說出來,需要我們主動關心。
季明軒是氣氛調節專家,每當家里氣氛緊張的時候,他總能找到方法讓大家開心起來。但他也有脆弱的時候,特別是腿疼或者想起籃球生涯的時候。
而我,開始學會如何在這種復雜的關系中找到平衡。我發現,愛多個人并不意味著要平均分配感情,而是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愛不同的人。
三個月后,我們遇到了第一次真正的危機。
那天,顧延川接到了家里的電話,他的父親要求他立刻回去接管公司的一個重要項目。
“這次不是商量,是命令。“顧延川掛斷電話后,表情很沉重,“如果我不回去,他就會斷絕父子關系。“
“那你想怎么辦?“我小心地問道。
“我不知道。“顧延川坐在沙發上,頭埋在手里,“我不想離開你們,但我也不能完全不顧及家族責任。“
“可以折中一下嗎?“沈時遠提議,“比如你回去處理事務,但定期回來?“
“那樣的話,我們的關系就會變得很不穩定。“季明軒擔心地說。
“而且,“顧延川苦笑,“如果我回去了,我父親肯定會安排相親,要求我盡快結婚。到那時候,我可能真的沒有選擇了。“
房間里陷入了沉默。
“那如果你選擇留下呢?“我問道。
“那我就必須承受家族的壓力,甚至可能失去經濟來源。“顧延川看著我們,“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承受這些。“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我覺得,“最后,還是沈時遠開口了,“不管你選擇什么,我們都會支持你。“
“對,“季明軒點頭,“如果你必須回去,我們理解。如果你選擇留下,我們會一起面對困難。“
“延川。“我看著他,“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顧延川沉默了很久,然后說:“我最想要的,是和你們在一起。但我也不想成為你們的負擔。“
“你不是負擔。“我堅定地說,“你是我們的家人。“
聽到“家人“這個詞,顧延川的眼中閃過溫暖的光芒。
最終,顧延川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他回去處理緊急事務,但堅持保持自己的生活選擇權。這意味著他要面對家族的巨大壓力,但我們都承諾會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