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推心置腹
- 晉末:從兩腳羊到人皇
- 無言不信
- 2032字
- 2025-07-27 00:00:55
謝玄此言擲地有聲,態度堅如磐石。
羅仲夏心中震動。
東晉沉疴積弊,非一日之寒,自永嘉南渡至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其間并非沒有明眼人能洞悉朝廷病態,只是欲治此疾,無異于先引刀自戕,而后開罪廟堂上下幾乎所有人。
這已非壯士斷腕,而是逆滔天巨浪而行!
若真能成功,幾近逆天改命。
羅仲夏望著謝玄,肅然道:“謝使君,此路荊棘遍布,險阻重重。稍有不慎,恐使謝家成眾矢之的?!?
謝玄目光灼灼,直視羅仲夏:“玄深知其險,故始終不敢邁出第一步。玄不畏遺臭萬年,唯懼連累叔父,拖垮謝氏。然先生的出現,卻給了玄……邁出這一步的膽魄?!?
羅仲夏微露訝色:“在下何德何能?”
謝玄不答反問:“先生此刻能否坦言相告,在您看來,朝廷最大的癥結何在?”
事已至此,羅仲夏亦不再藏掖,直言不諱:“弊病叢生,罄竹難書。若細究起來,只怕說到明日也道不盡?!?
謝玄苦笑。
羅仲夏續道:“若論最致命者,莫過于‘清談傲慢’四字!貴仕素資,皆由門第;平流進取,坐致公卿。高門子弟無須寸功,不講實干,躺著便能身居高位。一群所謂士人,享盡華夏最優教育,習得最高深學問,卻不用于經世致用,只會空談清議,漫無邊際地吹噓。人人自比管仲、樂毅,個個自吹才勝諸葛、王猛,迷茫自我,白白荒廢一身所學。待到真遇事端,說他們紙上談兵,都是侮辱了趙括!”
“清談蝕盡了高門才俊,傲慢則堵死了寒門英杰之路。”
“江南高門,除謝氏外,有幾家愿對寒門庶族稍假辭色?即便是謝家,也不過對其中佼佼者青眼相加吧?”
謝玄露出一絲尷尬而不失文雅的笑意。
“高門壟斷學識,自詡高人一等,固步自封,吝于分享。寒門庶族求教無門,縱有向學之心、驚世之才,亦多湮沒無聞,唯極少數僥幸脫穎而出。”
“此番治理洛陽,招募人才,苻堅治下洛陽人才之盛,遠非壽陽可比。苻秦教化之政,勝朝廷十倍!若非苻堅不聽王武侯之言,急于南征,假以十年推行仁政,消弭各族仇隙,勝負……猶未可知!”
“人才乃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朝廷全無培育英才之土壤,上下割裂如天塹。如此下去,只會落得國無棟梁,跳梁小丑充斥廟堂?!?
“縱有寒門俊才僥幸入局,也必被此等風氣所染,將心思盡付于爭權奪利,而非安邦定國?!?
羅仲夏已經很顧念謝玄面子了。
謝玄深以為然:“玄知先生已是口下留情。玄明白先生之意,先生與我心中所想一致。誠如先生所言,朝廷積弊甚深,其最致命處,便是我等高門掌權日久,盤根錯節,利益勾連,結成一黨排外之勢。朝廷要務,皆由高門決斷。莫說寒門庶族,便是晚來江南的弘農楊氏這等兩漢名門,亦被斥為‘荒傖’!”
“如此褊狹短視,時至今日,已是惡果自顯。若再不改弦更張,必將自取滅亡?!?
“玄有心變革,卻苦于無力。身為謝氏子弟,本就深陷局中。若過于犧牲謝家利益,便會如家叔那般,反令其他高門得寸進尺。若為變革而強推謝家,打壓別家,則必步桓溫后塵,淪為眾矢之的,遭人陽奉陰違,離心離德。”
“故玄空有變革之心,卻束手無策。”
“先生的出現,卻讓玄看到了新路!”
“建康朝廷已如一潭死水,欲使其復生,必須引入外來的活水,借其沖擊之力滌蕩沉疴!先生之才、之智、之身份,正是這道活水的不二之選?!?
“家叔生性恬淡,若非朝中無人,斷不愿出山。待此番北伐功成,玄便回建康接替叔父執掌朝政,為先生開辟一道溝渠。請先生引中原清流注入江南,攜變革之風,滌蕩這腐朽之制!”
謝玄目光熾烈,充滿了不容置疑的信任。
羅仲夏已然洞悉謝玄的深意。
謝玄是看透了朝廷與高門共有的絕境:如此下去,無論司馬晉室還是他們這些高門,終將覆滅?;虮槐碧旇F蹄踏碎,或被內部崛起的寒門力量取代。
原因無他:那些沉溺清談、傲慢自矜的高門子弟,十之八九皆是夸夸其談的庸才。即便謝家,也已顯出后繼乏力之態。
此次北伐便是明證:欲分一杯羹的王、庾等族,表現拙劣至極。尤以庾氏為甚,竟被孤守潁川的秦將打得落花流水,連祖地都難收復。
而表現最佳的謝、桓兩家,真正出彩的也非桓、謝本族子弟,而是依附其下的外姓寒門將領:如桓氏麾下的朱序、劉春,謝氏倚重的羅仲夏、劉牢之。
此消彼長!
朝廷高門若再拿不出堪用之人,只能愈加依賴這些寒門俊杰。
他們的地位將不斷攀升,直至與高門比肩,甚至凌駕其上。
與其坐等被動顛覆,不如主動求變:選出一位寒門代言人,割讓部分權力,通過這位新興的領袖推行改革。
此舉于國有利,于謝家亦無大損。
畢竟羅仲夏是謝家扶持而起,仍需謝氏支持。
羅仲夏張了張口,一時竟不知如何回應。
謝玄的提議對他而言,實乃千載難逢之機。他雖已掌握一定力量,但距實現抱負仍相去甚遠。若得謝玄傾力支持,崛起之勢必將勢不可擋。
至于謝玄期盼的改革,與他自身志向本無沖突。
謝玄此法確能延續晉祚、扭轉危局,但他忽略了一點:他自己的壽數。
人亡政息!一旦謝玄離世,那些被暫時壓制的高門必將反撲,合力絞殺他這個寒門領袖。
見羅仲夏沉默不語,謝玄霍然起身,長揖及地:
“先生!玄懇請先生,為天下蒼生計,助我重整朝綱,滌蕩這不公之世!”
羅仲夏亦起身回禮,朗聲道:“使君誠意至此,仲夏焉敢不從?愿助使君……滌蕩此不公之世!”
此言較之謝玄,更多了幾分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