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到來,雨水變多,河道也開始漲水。
李牧所在的山洞,有被河水倒灌的危險。
隨著一場暴雨引發的洪水過境,那個山洞的入口正式被河水淹沒了。
可是身在山洞內的李牧,此刻并不知道此事。
甚至都不知道河水已經倒灌入山洞之內。
因為異獸殘魂激活的陣法,徹底將他困在了那個洞廳之內。
耗費了三日時光,將識海和氣海養好之后,李牧就打算離開那里了。
可是,他卻發現,有一層堅固不朽的結界,將洞口徹底封住。
哪怕他施展全力,依舊無法撼動那個結界。
經過一番探索,李牧才發現,此前他以為是天窗晶石的東西,其實是護洞法陣的陣基。
好在,他所攜帶的食物不少,暫時不會被餓死。
不過,水葫蘆里的水卻有限,無法支撐他長期被困在此地。
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李牧將離開的期望,放在了剛剛完成的武道修為上來。
按照封無忌的說法,他們此前共同創造的全新凡人武學,是能夠比肩練氣期修士的前幾層功法的。
如今,因為異獸殘魂的緣故,讓李牧意外凝練出了武道真意,從而讓精神力發生質變,能夠像修仙者的神識一樣外放。
如果將他的武道境界整理成可以修行的功法,或許能夠比肩完整的練氣期修士的功法。
暫時無法離開洞廳的李牧,本著解決問題的目的,開始梳理自身的武學成就。
莫大夫告訴他,修行者最是在乎根基。
所以,李牧就本著萬丈高樓平地起的理念,從頭開始梳理他所修煉過的武道法門。
根據封無忌對他講述的江湖高手的分類。
江湖上的一流高手,是能夠將前人遺留下來的先天功法修煉到先天境界的人。
而在一流高手之上,還有宗師級別的高手,能夠成為武學宗師,就代表著他們已經將凡人武學修煉到了頂點,能夠根據自身的狀況,開創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武道功法。
甚至以此為基礎來開宗立派都不是問題。
而武學宗師雖然和一流高手的武道修為類似,但是在同樣的境界,武學宗師往往能夠用十份力量發揮出十二分的戰力。
這就是武道宗師的能耐。
如今,李牧的武道修為也達到了凡人武學的極限,甚至超越了絕大多數武道宗師,是時候,根據自己身的狀態開辟出屬于他自己的修行功法了。
以前,李牧的修行法門像是東拼西湊起來的。
通脈境,就是單純的疏通全身經絡。
可如今,在凝練了武道真意之后,李牧發現,疏通全身的經絡不過是第一步而已。
易筋鍛骨,才是通脈境界的關鍵。
疏通體內的所有經絡,在完成大周天的氣血之力的搬運之后,接著就是借助渾厚的氣血之力來溫養自身的經絡,使之變得更加堅韌。
當年李牧是通過服用凝水丹完成的這一步。
如今,再回頭去看當年的修行過程,其實并沒有做到極致。
李牧就結合這些年和封無忌一起開創的鍛體拳法,然后根據他對肉身的理解,從而草創了一種適合他的鍛體拳法。
融合了形意拳中的數百個模仿野獸的健身動作之后,從而升華出一種全新的鍛煉拳法。
李牧將之稱呼為“拔龍筋”。
名字雖然樸素,但是鍛體效果卻出奇的好。
僅僅是從頭到尾演練了一遍,李牧就感覺自身的筋骨之力被完美的整合到了一起。
仿佛有一條大龍趴在他的脊柱之上,可以輕松的調動身上的每一處筋骨。
他的肉身力量也直接暴漲了三成。
甚至赤手空拳就能打出音爆。
這讓李牧興奮不已。
而后,他就再接再厲,開始梳理凡人武道第二個大境界養氣層次的修煉之法。
所謂養氣,就是在丹田內,孕養一股有形的氣血之力,也被稱之為內力。
氣血之力,乃是血肉之精華,源自血肉,又超越血肉。
因此,養出了有形的氣血之力后,武者的拳腳威力將會大增。
李牧根據他所修煉的過程,結合特殊的溫養氣血的呼吸法門,歸納出了一種內功心法。
李牧將其命名為《蟄龍功》。
這是一種靜功,可以在鍛煉完拳腳功夫之后,以特殊的呼吸法門來調息,從而實現養血孕氣的效果。
根據修行的進度,李牧將這個過程,分成了四個小階段。氣沉丹田,氣血升騰,氣貫百骸,血貫瞳仁。
所謂氣沉丹田,就是在丹田內養出一股有形的氣血之力。
氣血升騰,則是在丹田內的氣血之力充盈之后,可以自主的上升,溫養五臟六腑,以此來增強武者的氣脈。
氣貫四肢,就是氣血之力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被搬運到身體的各個末梢,從而讓全身都得到滋潤。
血貫瞳仁,則是氣血在孕養到圓滿之后,精神力也得到滋養,眼神會變得特別清澈。
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在《蟄龍功》的引導下,可以讓武者將凡人的肉身修煉到極致。
而第三個境界,則是養元,也就是俗稱的真氣境。
真氣的誕生,標志著武者初步脫離凡俗桎梏的開端。
畢竟在沒有真氣的加持下,武者想要一躍六尺高,是絕對不可能的。
有了真氣的加持,武者可以做到許多超越凡人肉身極限的事情。
比如,跑跳能力被大幅度的強化。
而養元的過程,也是一種,進一步開發五臟的過程。
李牧親身經歷告訴他,人體五臟之內,隱藏著滂沱的潛能,一旦被開發出來,武者的實力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以往真氣的誕生,和中丹田的開辟與否并無必然的關系。
只有少數奇功才會將中丹田當做容納真氣的地方。
經過李牧升華后的武道功法,中丹田的開辟卻成了重中之重。
以往真氣的誕生,僅僅是氣血之力融合胸中一口氣,從而讓內力蛻變為真氣。
可是李牧的功法卻不一樣,他將氣血之力和五臟之氣融合,讓真氣誕生出了五行屬性。
肺氣屬金,鋒力十足:肝氣屬木,養生有道;腎氣屬水,滋潤血肉;心氣屬火,真氣有力;脾氣屬土,厚德載物。
讓真氣完成五氣蛻變之后,接下來進行五氣朝元。
養元境的名字,才變得名副其實。
同任何一種可以讓人超越先天極限的法門一樣,真氣的修行并不簡單。
不能依靠本能讓真氣在體內無序的流動。
武者需要對自身的真氣有足夠的控制能力才行。
因此,各種各樣的真氣引導圖就應運而生。
李牧也不例外。
只不過,他所完善的引導圖更加復雜,普通武者別說入門,就算看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唯有精神力足夠飽滿之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讓真氣按照那幅引導圖的規律運行。
或許是受到了異獸殘魂的影響,李牧發現適合他的真氣運行規律,已經不是此前和封無忌共同開辟的周天引導圖了。
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運行方式。
以任督二脈為主要主干,形成了一副神奇的運行軌跡圖。
當李牧將那個真氣運行軌跡圖畫出來后,忽然發現那些軌跡,竟然形似一條真龍。
按照《真龍引導圖》來運轉真氣,李牧瞬間發現,真氣的質量仿佛得到了某種升華。
讓他的內心深處生出了一種龍騰九天變化無常的感覺。
仿佛他就是一頭遨游在九天之上的真龍。
不僅是真氣運行的速度更快,而且防御力和攻擊力也同時增加。
甚至能夠通過手掌用真氣凝聚出一只龍爪手。
而且輕功的效果也提升了三成。
李牧甚至能夠做到凌空虛度十余丈而中途不用落地借力。
這在以前,江湖中人想都不敢想。
而且李牧覺得這還不是極限,當他的修為達到先天圓滿境界之后,恐怕凌空虛渡上百丈都不在話下。
簡直稱得上是飛行了。
以前聽莫大夫說,練氣期的修仙者還無法做到飛行,需要依靠法器或者法術來飛行。
唯有筑基期修士,才能做到不依靠外力完成短距離的飛行。
整理完養元境功法之后,李牧忽然發現,他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口渴。
三日不曾飲用一滴水的他,居然沒有口感舌燥。
然后李牧就意識到,他不口渴的原因了。
在此前修行的過程中,他在不斷的從外界吸收靈氣。
似乎也預示著,他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辟谷了。
然后,李牧就開始整理先天層次的修行法門。
尋常武者,是否能夠修煉到先天境界,一般看真氣是否蛻變成先天真氣。
先天真氣后養元境真氣的最大區別就是充滿了一種特殊的靈性。
經過李牧的親身驗證,以往武者真氣之所以會蛻變,是因為精神力撬動了外界的靈氣,從而被動了完成了一次小規模的靈氣罐體,體內的真氣在被靈氣洗禮之后,才會蛻變成先天真氣。
有了開辟眉心祖竅的經驗之后,李牧明白,武者的精神力并非無法主動修煉。
在開辟了上丹田的識海(或者稱呼為紫府)之后,凝練悟道真意,讓自身的精神力完成蛻變。
從而可以主動的捕捉天地間的靈氣來持續的洗練自身的真氣,以此來不斷的增強真氣的靈性。
天地靈氣,乃是天地間造化之氣的一種。
最是能夠滋養生命。
隨著真氣內蘊含的靈性增強,武者體內的真氣的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終有一天它的質量會比肩練氣期修士修煉出的靈力。
李牧剛剛凝練出武道真意,捕捉天地間靈氣的效率還不夠,因此真氣的蛻變需要時間積累。
雖然不知道最終真氣會蛻變成何等形態,但是李牧感覺道,當真氣蛻變成霧狀之時,就是先天境界修煉到圓滿之際。
而且真氣的質量越高,對修士精神力的要求也越高。
因此,輔助鍛煉精神力的法門就尤為重要了。
李牧想到了經書中提到的觀想圖。
此時,他用精神力勾勒出的真龍,非常的潦草。
如果能夠用精神力不斷的雕琢和完善那條龍,那么精神力必然會大漲。
擁有一副完整的武道真意觀想圖,就成了先天境界修煉的關鍵。
想到此處,李牧就回想起那頭異獸的殘魂在進入他的識海后,所幻化而成的綠龍。
惟妙惟肖的真龍形態,比李牧此前所見到了任何關于“龍”的畫像都要真實。
李牧根據記憶里那頭綠龍的形態,用柴刀在洞廳巖壁上的刻畫出了一副飛龍在天圖。
其實,這一步,李牧摸索到了一絲神修的門檻。
而且越是強大的生靈,他們靈魂上攜帶的道韻就越強。
傳說中,天地間有一種天生地養的真靈。
它們身上的每一寸血肉都蘊含了天地間最樸質的道理。
甚至它們的形態都蘊含著一種道。
同時,強大的后天生靈,在修煉到一定層次之后,他們的形態也是一種道。
甚至能夠將自身的道韻烙印在他們自己的畫像之內。
不過,那種境界距離李牧太過遙遠了。
機緣巧合之下,李牧在精神層面觀摩了異獸化龍后的真龍形態,也算是提前觸摸到了一絲道韻。
這才是他能夠順利凝聚出龍形武道真意的關鍵。
時間一晃,李牧被困在洞廳之內已有半月之久。
可是在這短短半月時間之內,李牧創造出了獨屬于他的武道修煉功法“龍神功”。
讓他的戰力徹底超越了正常的先天武者。
就連封無忌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就在李牧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華之際,封無忌專門為他準備的一場盛會也即將拉開序幕。
可是,舞臺搭建好了,卻不見演員的身影。
這讓封無忌有些著急。
甚至親自來到了李牧家中,向他的父母詢問李牧的下落。
“莫大夫,木兒進山了。我們也不知道他何時歸來。”李牧的父母也是有些擔心的說道。
“山中并不太平,你們怎么會允許他進山呢。”封無忌甚至有些責怪李牧父母的意思。
“莫大夫,木兒打小就知進退,應該不會有事的。”李老三說道。
“算了,我親自進山去找他吧。”封無忌生怕李牧在山中遇到意外,最后說道。
“那就麻煩莫大夫您了。”李牧的母親感謝道。
離開李家之后,程小七就來到了封無忌身邊,說道:“王爺,武林大會是不是要推遲舉辦?”
“暫時不用推遲,我會盡量在十天內把他找到的。”封無忌心里也沒有多少把握。
畢竟小青山連通著大青山,萬一李牧遇到了妖獸,生死可就難料了。
好在,封無忌這三年武功大增,普通的一階妖獸,已經威脅不了他的生命了。
就這樣,封無忌進山尋找李牧的下落,而程小七則是繼續推動武林大會的籌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