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的舞女非常的多,除了國內的美女,還有國外的。這些舞女和上輩子酒吧的氣氛組也差不多。
真正牛的舞女,不單單只是漂亮,還得有高學歷高情商,那樣就有機會殺出重圍,擺脫低端舞女成為上海灘交際花。
這時候過來一個面容姣好,穿著性感的舞女到了張祈笙這邊來:“先生,跳一支舞嗎,一個小時只要兩美金。”
大世界舞廳處于法租界,但主流貨幣不是法國法郎,用大洋和美金的要多一點。
干啥都貴,舞女陪跳幾支舞,就要兩美金,差不多五塊大洋。
張祈笙進舞廳的時候,還花了0.5大洋的入場券。
果然,這里就是一個銷金窟。
一晚上花五六十塊大洋真的輕松,點一杯貴的酒可能就沒了。
法租界里頭的東西真的貴,不過也有便宜的,全是富人那就運營不下去了。
就好比法租界的房租,貝當路獨棟花園洋房月租可達兩百銀元,而霞飛坊的一些亭子間月租僅三塊銀元。法租界外,還有一塊大洋的,或者好幾個人合租一個房,不到一塊銀元。
張祈笙看了下眼前這個美女,妝容比較的重,現(xiàn)在的化妝技術遠遠比不上之后。
第一反應就是要拒絕,但轉念一想,或許可以學習下舞步,萬一以后也有用得上的時候,“我沒有跳過舞。”
“沒事的,先生,我可以教您。哪怕您踩到我的腳也沒關系。”
張祈笙直接給了她兩美金,張祈笙在京城花期銀行兌換過一些美金。京城花旗銀行位于東交民巷36號,坐南朝北,與原俄國使館隔街相對,建于三年前,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磚石結構。正立面朝北,面臨街道。張祈笙兌換了有兩百大洋的美金,差不多八十美元。
這一支曲子還在進行中,舞女小姐同張祈笙聊了會天:“先生是上海人嗎,怎么稱呼。”
“我姓張,江浙人。”
簡單的聊了一下,到了下一首曲子開始。
舞女小姐拉著張祈笙的手走到了舞池那邊。
男男女女的,上海果然是最為開放的城市,女的通常都年輕漂亮,男的年齡跨度就有些大了,十幾到四十的都有,都挺有錢的,沒帶舞伴的話過來找舞女的,跳一支舞都要不少的錢。
張祈笙的目的是感受下氛圍,同時學一學現(xiàn)在的交誼舞。
大多社會名流都是會些舞步甚至精通的,但張祈笙現(xiàn)在是真的第一回。
看著張祈笙生疏的舞步,女郎看出來了,他真是第一回跳舞,步子就是初學者一般,開始仔細的教著:“升降、擺蕩,要注意節(jié)奏與平衡。
還有姿態(tài)與架型。抬頭、挺胸、收腹、立腰。還有注意節(jié)拍。”
女郎在引導著張祈笙跳舞。
價格是挺貴的,人教的也的確細致。
女郎:“首先是基本步伐,即左腳向左側跨出一步,右腳邁向左腳側,然后左腳回到原位,右腳向右側跨出一步,左腳邁向右腳側,最后右腳回到原位。”
十分鐘后,舞女:“太不可思議了,先生,你的進步竟然這么快,真不敢相信十分鐘前你還是一位初學者的。
而現(xiàn)在呢,你的旋轉和轉身都能完成的非常優(yōu)美和流暢,比很多人的舞步都要好了。”
張祈笙:“是女先生教的好。”
學習能力依舊發(fā)揮著作用。
跳完了舞,找了家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開始出發(fā)紹興。
這兩年來,每個月都會與老家通信,一開始是別人代寫的信件,后來小弟小妹們都上學了,兩年的時間多少會了不少的文化,字是認得的,寫字的活就用不著再麻煩他人了。
張祈笙從往來的信件中知道,小妹目前在紹興教會學校,小弟現(xiàn)在在紹興小學。
這兩年多來,張祈笙差不多每月給家里寄了十幾塊大洋,供兩個學生還能余下一些。小妹在女子教會學校的學雜費很少。
小弟的多一些,一年需要十塊大洋的學費。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要用掉不少的錢。
轉了車又坐船到了紹興來,根據(jù)跟家里人的通信,先是到了小妹所在女子教會學校。
門衛(wèi)把張祈笙給攔住了:“你不是學校的老師吧,我們這里是女校,你不是學生也不是教員,不能進來。”
“我找下我小妹,她就在這個學校。”
“叫什么名字?哪個班的?”
女校在紹興的一家教堂中,就兩個班級的學生,全是十來歲到十六七歲的女學生,差不多也有百來人。
沒一會兒小妹被叫了出來,看到張祈笙的她十分的激動:“大哥,大哥,我在這里。”
一邊喊著一邊招手。
“大哥,你都兩年沒回家了,我們都很想你呢。”
“交通實在不便利,京城和江浙的距離太遠。最近的功課怎么樣?”
“先生有夸我聰明,學的快。”
張祈笙:“都學了些什么?說與我聽聽。”
長輩或許就喜歡問問晚輩的學習情況。
“剛剛先生還教我們唱了一首歌呢,大哥,我唱給你聽聽。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這首送別,應當是當下最為流行的一首歌。
聊了一會兒,張祈笙準備先離開。
因為京城辮子軍的事情,放暑假比較的早,假期也比較的長。
小弟那邊紹興小學已經(jīng)放假了,但女子教會學校目前還沒有。
張小妹:“大哥,你等一等,我們老師聽我講過你的事情之后她早就想見見你了。”
因為是女學生的家屬,教會學校可以允許讓家屬進來。
小妹帶著張祈笙去見了下她們的老師,一位很知性的女士。
“張先生,是京城寫白話詩的張笙先生。”
張祈笙都沒想到名頭已經(jīng)傳來了紹興。
兩年的時間,大概發(fā)表了十多首白話詩。
大部分都是用這張笙的筆名發(fā)表的,小部分直接用張祈笙的原名發(fā)表,還有一兩篇是用的祈笙的名字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