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紅樓夢·金玉相逢
- 蔡丹君
- 1967字
- 2025-06-10 10:26:43
“冷香丸”與“冷美人”
薛寶釵常吃的一種藥叫作“冷香丸”,這種藥能夠緩解薛寶釵的“嗽疾”,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藥的藥名其實也是薛寶釵“外冷內熱”性格的一種象征。
薛寶釵在書中的正式登場與一場病有關。第七回中,周瑞家的到梨香院來找王夫人,順便問起薛寶釵為什么這幾天沒有到賈府逛逛,寶釵說不是不想去,而是自己“那種病又發了”。寶釵得的是什么病呢?甲戌本第八回的回目說她是“小恙梨香院”,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咳嗽而已。寶釵介紹自己的病因是“從胎里帶來的一股熱毒”,還介紹了一個癩頭和尚為自己開的一味神奇的藥——“冷香丸”。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奇怪,不像藥名,反而像是熏香,它的配方更奇怪:
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于次年春分這日曬干,和在藥末子一處,一齊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把這四樣水調勻,和了藥,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內,埋在花根底下。若發了病時,拿出來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
如果將這些用來配藥的原材料歸類,大致就是花、水、糖和黃柏四種。其中,糖是用來和藥的,黃柏是用來煎藥的,所以藥的主要成分還是花和水。這些花無不帶有“冷香”的特征,如唐人薛能的詩中就寫牡丹是“濃艷冷香初蓋后,好風乾雨正開時”;宋代姜夔的《念奴嬌》形容夏日的荷花是“冷香飛上詩句”;而芙蓉在王維的詩中也是“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生長在冷寂清幽的環境之中;梅花也被形容為“冷香秀色誰為主”……這些意象重疊在一起,都是在突出一個“冷”字。
花是“冷香”的來源,而水則突出一個“可巧”的特點。這些入藥的水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在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個特定節氣積攢下來的自然之水,有著“得氣之先”的特征。周瑞家的聽了就感嘆道:“這么說來,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這日竟不下雨,這卻怎處呢?”寶釵就笑說,對啊,哪里有這么湊巧的事情呢,沒有雨也只好再等罷了。而且,這樣湊巧的“冷香丸”,居然還真的配成了,所有的材料“一二年間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從南帶至北,現在就埋在梨花樹底下呢”。從藥理上來說,“冷香丸”的配方總體上是用于潤肺消痰止咳的,和寶釵的病也對癥。
因為這丸藥的名字,薛寶釵也獲得了“冷美人”的稱號。“冷”是薛寶釵的人物特征之一。她的房間如同“雪洞一般”,抽到的花簽是羅隱的《牡丹花》,“任是無情也動人”,這一切似乎都在凸顯著她的“冷”。但是,我們通過文中對“冷香丸”的描述可以看出,薛寶釵的冷并不是天生的,與之相反,薛寶釵的天性恰恰是“熱”的,但是這種熱被稱為“毒”,需要用后天的“冷”去壓制和調和。薛寶釵的成長路徑與“冷香丸”的藥理是一致的。她曾經對黛玉說,自己兒時也是愛看雜書的,經過大人的管教,后來才丟開,只以針黹紡織為本分。脂批說“熱毒”是“凡心偶熾,是以孽火齊攻”。薛寶釵本來也是有情之人,從她探望挨打的寶玉時那句未說完的“我們看著,心里也疼”中可見一斑,但是她卻將情感克制下來,用后天習得的禮儀壓制天性中的沖動,才表現出“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的樣子,這種性格正是冷熱中和的體現。

“病”不是寶釵形象的主要特征,只是她生命中的“美中不足”而已,關鍵在于“冷香丸”這一味藥的象征意義。較之林黛玉的病弱與風流,寶釵的容貌表現出的是一種健康豐盈的美,書中說她的樣子是“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而且薛寶釵對待疾病的態度也是較為積極的,她在和尚的指導下,“一二年間可巧都得了”和尚所說的配制“冷香丸”的材料,服用“冷香丸”之后果然就平安無虞;而黛玉對疾病的態度則接近于“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并沒有按照和尚的建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沒有刻意不見生人、不聽哭聲。“冷香丸”的配制雖說是“可巧”,但想必其中也費過一番周折,這種對待疾病的態度也顯現出釵黛二人性格方面本質的差異:作為“草木之人”的黛玉不會為了治好病就聽從和尚道士的話,而是順應自然;相反,薛寶釵對待疾病的態度則是積極地改變、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薛寶釵的病本來并不嚴重,她說自己“幸而先天壯,還不相干”,而按照和尚的方子調配的“冷香丸”也只能解一時的咳疾,不能完全彌補先天的缺憾。“冷香丸”作為襯托薛寶釵形象的一個意象,它的獲得來自“可巧”,就像薛寶釵命中的好運也是僥幸而來,轉瞬即空。戚序本中對“冷香丸”的定義是“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自能安,故名曰冷香丸”,這就像是寶釵人生態度的寫照,在世事浮沉之中,她是那個看透聚散離合、歷遍甘苦而又能自我安頓的人,這種冷熱調和后的中庸人格才是寶釵自內而外散發出的“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