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水鄉絞殺
- 帝王紀:朱元璋傳
- 東萊決
- 1697字
- 2025-06-07 23:14:20
至正二十五年的深秋,江淮大地籠罩在一片肅殺之中。吳王朱元璋的軍旗在秋風中獵獵作響,十萬大軍陳兵泰州城下,卻在距離泰州僅三十里的興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局。這座被縱橫交錯的水網包裹的小城,如同藏在蘆葦蕩里的利刃,讓志在平定張士誠的朱元璋首次皺緊了眉頭。
興化城依水而建,四面環水,城墻下的河道寬達數丈,城內水系如蛛網密布。張士誠的守將李清深諳水鄉作戰之道,將戰船改造成移動堡壘,又在河道狹窄處暗設鐵索、尖樁,就連城外的蘆葦蕩都成了埋伏精兵的絕佳之地。當朱元璋的先鋒部隊抵達興化城郊時,迎接他們的不是震天的戰鼓,而是一片詭異的寂靜。
“主公,這興化城看似平靜,實則暗藏殺機。”劉基站在船頭,望著對岸若隱若現的城墻,眉頭緊鎖,“李清此人極善水戰,我軍若貿然進攻,必陷困境。”朱元璋摩挲著腰間的佩劍,目光掃過波光粼粼的水面,突然冷笑:“水鄉難治?那就讓他們知道,我朱元璋的軍隊既能在陸地稱雄,也能在水中稱霸!”
當夜,朱元璋召集徐達、常遇春等將領,在中軍大帳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常遇春拍案而起:“末將愿率一萬精兵,強行渡河,殺他個措手不及!”徐達卻搖頭反對:“不可!興化水網復雜,敵軍以逸待勞,我軍舟楫未備,貿然渡河,必成活靶子。”
劉基沉思良久,指著輿圖上興化城外的幾條支流說道:“強攻不可取,需智取。主公可命人佯攻南門,吸引敵軍主力,再派遣精銳從東北方向的蘆葦蕩潛入。那里河道狹窄,大船難以通行,卻是小船突襲的絕佳路線。”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重重一拍桌案:“好!就依先生之計!常遇春,你率三千騎兵在南門制造聲勢;徐達,你親自統領五千水師,從蘆葦蕩迂回!”
次日清晨,南門方向突然響起震天的戰鼓聲。常遇春騎著高頭大馬,揮舞著長槍,大聲叫陣:“李清小兒,有種出來一戰!”城樓上,李清望著城下叫囂的明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朱元璋,你以為這點小伎倆就能騙得了我?”他下令城頭萬箭齊發,又命戰船在河道中游弋,隨時準備攔截。
然而,李清萬萬沒想到,此時徐達正率領著五千水師,乘著輕便的蒙沖戰船,悄無聲息地駛入東北方向的蘆葦蕩。蘆葦叢中,水鳥驚飛,水面上不時泛起漣漪。一名明軍士兵不小心踢到船舷,發出“咚”的一聲響。“噤聲!”徐達低聲呵斥,手按劍柄,警惕地掃視四周。
就在這時,前方突然傳來一陣異響。徐達抬手示意船隊停下,只見數條小漁船從蘆葦深處駛出,漁民們揮著漁網,高聲叫賣。“不對勁,尋常漁民哪有這個時辰出來打魚的?”徐達眼中寒光一閃,“放箭!”頓時,明軍戰船上箭矢如雨,所謂的“漁民”紛紛扔掉漁網,露出藏在船中的兵器。原來,這是李清設下的埋伏。
雙方在狹窄的河道中展開激烈拼殺。明軍戰船靈活機動,憑借著精準的火銃射擊,漸漸占據上風。但李清早有準備,隨著一聲號角,河道兩側的蘆葦叢中突然殺出無數敵軍戰船,將徐達的船隊死死困住。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火銃轟鳴聲交織在一起,水面上漂浮著無數尸體,鮮血將河水染成了暗紅色。
南門方向,常遇春見久攻不下,心急如焚。他望著遠處蘆葦蕩中升起的濃煙,咬牙下令:“不惜一切代價,給我攻城!”明軍士兵扛著云梯,沖向護城河。城上的元軍則潑下滾燙的桐油,扔下巨石,不少明軍士兵慘叫著墜入河中。
就在戰局陷入膠著之時,朱元璋親自率領的中軍趕到。他站在一艘高大的樓船上,望著眼前的混戰,突然下令:“用火炮轟開城門!”隨著一聲聲巨響,南門城墻在炮火中搖搖欲墜。李清見狀,不得不分兵回防。
趁此機會,徐達率領的水師終于殺出重圍,從背后向李清的戰船發起攻擊。前后夾擊之下,李清的防線瞬間崩潰。他望著敗退的士兵,長嘆一聲,自刎于船頭。
城門被攻破的那一刻,明軍如潮水般涌入興化城。巷戰中,張士誠的殘余部隊負隅頑抗,但在朱元璋大軍的猛烈攻擊下,最終土崩瓦解。當夕陽的余暉灑在興化城頭時,城樓上的“張”字旗緩緩落下,取而代之的是迎風飄揚的“吳”字大旗。
朱元璋踏入興化城,看著街道上橫七豎八的尸體,心中并無喜悅。這場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深知,平定張士誠的道路還很漫長,更大的挑戰還在前方。但此刻,站在興化城頭,望著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朱元璋的眼神愈發堅定——天下一統,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