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回家
- 重生不拍電影還能干嘛?
- 冰湯圓真好吃
- 2023字
- 2025-06-07 00:01:00
殺青當晚,整個劇組都沉浸在歡樂喜慶的氣氛中。
李楊包下一個飯店包間,兩桌人,在包間里面喝的那叫一個天昏地暗。
誰來都不好使。
殺青宴席就是這樣,無論是演員,還是導演,這是整個劇組不辭辛勞的成果,理應享受這種慶賀。
張燦同樣喝那叫一個胡吃海喝,輪莊,吹瓶什么都來!
上次休息之間喝過一次,本來還有些克制。
現在張燦直接不裝了,直接攤牌,敞開肚皮喝。直接把一眾劇組老人喝拍手稱快,紛紛豎起大拇指。
到底是年輕的身體啊,這么使勁折騰,都能恢復的很快,看來還是得時刻注意養生。
有好身體,就得修養,不能等到不行才修養,到那個時候,你就是想都有心無力了。
李楊找了間隙,拉上張燦,兩人碰了一杯,說道:“戲也拍完了,這次主要跟你說事。”
張燦抿了一口啤酒,有些苦,笑道:“你說,李導,我聽著。”
李楊喝了一口啤酒,說道:“接下來就是剪輯的事情,這個你當演員的不用擔心,但你是投資人,我得和你說明白。”
“咱們這個片子,你知道,題材肯定走不了院線,播不了,審核那關就過不了。”
張燦當然知道,因為這部電影,為此李楊還被封禁了三年,不準拍電影來著,他早有這個心理準備。
李楊眼神有些渙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繼續說道:“我拍這部電影的初衷就是想拍,哎,你說我有什么大志向,我可不敢當。只是個力所能及的人做點分內的事情,賺錢只是順帶。賺錢說早了,這片子能不能賺錢都還另說,你要做好虧本的準備。”
張燦不禁莞爾,灑脫說道:“如果李導只是來和我說這些的話,那我可就不接受了。”
“怎么?”
張燦迎著李楊不解的眼神,正色說道:“我投資李導這電影,最開始也沒想著賺錢,純粹是相信李導你這個人!”
此言一出,李楊頓時有些不知所措,癡呆片刻。
隨即主動給張燦滿上,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兩人一飲而盡。
這杯酒下肚,李楊明顯有些暢快了。
張燦咧嘴笑道:“之前李導說,走賣版權的路子,李導你是不是想走電影節的那邊?”
李導明顯有些意外,沒想到他一個大一新生居然懂這些,回頭一想,這些都不知道的話,北電就該沒落了。
這種常識性的問題。
李楊沒有否認,既然不能常規走線下,要想回本,那么只有走國外電影節賣版權的路子,萬一還能吸貓碰上死耗子,得個獎,名利雙收!
張燦繼續問道,“走哪個電影節?”
李楊說道:“柏林!”
張燦不可置否的點點頭,他自然知道盲井走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但也只能走柏林!
歐洲三大電影: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
這三大電影節,是全世界電影人的狂歡盛宴!
實際這三大電影節也有著偏好的區別。
戛納國際電影注重商業和藝術,影片的創新性,被譽為“天才電影的集合地!”
柏林國際電影節青睞政治和社會現實題材,喜愛揭露社會現實,人性等反思影片。
威尼斯電影則是喜歡嚴肅藝術類電影,鼓勵具有開創性先鋒性實驗性的主題。
所以說,這三類電影節,最適合他們這部片子的只有柏林電影節!
張燦端起酒杯,雖然知道結果如何,但是依舊誠心祝愿道:“那我就祝李導旗開得勝,爭取得個大獎回來,我能跟著沾點光。”
李楊笑呵呵,喜不勝收,說道:“承我們阿燦的好話了哦?”
說罷,兩人再次相視一笑,一飲而盡!
…..
第二天,當整個劇組還在沉睡時,張燦已提前向李楊告別,踏上了最早一班開往家鄉山城的火車。
后續的雜事,李楊自然得一手包辦。
至于片酬,昨晚喝酒之際,張燦便推辭了,只半開玩笑地說道:“等拿了獎賣了錢,多分我點就行。”
李楊見狀,也沒強求。
這位不僅是自己戲里的主演,更是背后的投資人,或許真不差這點錢?
畢竟在他眼里,張燦儼然就是個不差錢的富二代。
不過,客套歸客套。
李楊還是鄭重承諾,要是真能得大獎、賣好價錢,定會給他多分一些。
上了火車,一路向西。
自從八月底開學,張燦國慶節沒回,緊接著投入拍攝,轉眼已近十一月中下旬。離家快三個月,思鄉之情猶如潮水。
2002年的綠皮火車,其擁擠與漫長,不言而喻。
張燦沒帶什么東西,只帶了些零錢和換洗衣物。
就算有小偷光顧,也偷不出什么值錢的東西。他索性爬上臥鋪,倒頭就睡。
這兩個多月的劇組生活,早已榨干了他的精力。同車廂的乘客幾乎沒見他下過鋪,他就這么一路昏睡,直到終點。
下了火車,張燦沒給爸媽打電話,直接在路邊攔了輛摩的,直奔家門。
他家就在山城市區。當熟悉的單元樓出現在大院門口時,一股難以抑制的激動猛地撞上心頭——歸心似箭!
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習慣,兩世為人,從未改變。
只要拍完戲,他必定第一時間回家。只有那個熟悉的地方,才能最快地洗去角色的影響,讓他真正出戲。
“老漢兒!老媽!是我,開門開門!”
張燦敲著門喊道。
門內立刻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防盜門“哐當”一聲打開,露出兩張寫滿驚喜的中年面孔,眼角眉梢都溢滿了激動和喜悅。
對于這個獨生子女家庭而言,還有什么比遠行的兒子突然歸家更讓人高興的事?
沒有!
張永軍一把接過兒子肩上的背包,劉萍則笑容滿面地拉過張燦,仔仔細細、上上下下地打量著,生怕他瘦了,曬黑了。
父母能給予的關心,往往就濃縮在這最樸素的細節里。
這份看似簡單的惦念,帶著點令人心酸的笨拙,卻也包裹著最熨帖人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