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分!
李泰啟吃驚的看著陳蒲的試卷,心中五味紛雜。
這會他已經沒有了看書的欲望。
因為他數學只考了65分。
剛來到12班的時候,他依稀記得子分班成績是全班第12,陳蒲是全班第13.
結果現在對方如今是斷崖式第一,而自己這分數是懸崖式下跌、
差距太明顯了,以至于讓李泰啟心情很糟糕。
“陳蒲,你數學居然考了這么高的分數。”陶菲也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一方面是對心上人成績的高興,另一方面,內心稍微有些自憐自艾。
都是一個教室學習、聽課的,還是前后位。
為什么他能考142分,我只能考88分?
差距這么大,我們倆……還有希望嗎?
教室里人聲嘈雜,劉霜也沒多話:“大家好好看看試卷,明天上課的時候,我們講解一下。”
說完就離開了。
然后人聲更嘈雜了、
陳蒲的數學試卷立刻在周圍被傳了一遍,傳到孟郁超手里的時候,白楊和同桌換了位置,站在孟郁超身邊,和她一起看試卷……
“陳蒲,你太厲害了,是怎么做到的?”
范真真問道。
她只考了75分。
但是她提問的時候,陶菲、李泰啟、周斌和廖振宇都抬起頭來看向陳蒲。
陳蒲拿出了自己的數學錯題本,語氣平淡:“我就是把老師課堂上講得每道題抄了一遍,每天看一遍,多看多記。所以月考的成績高一些。”
李泰啟開口:“那你要是寫得多,記不住了怎么辦?”
“記不住就做不對題,成績就下來唄。畢竟這次只是月考。”
陳蒲語氣依舊平淡。
其實,陳蒲只是做了這個年齡段的努力而已。
某北大學姐有句話很出名:絕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誠然,天賦是很重要,在高手之間,天賦的不同能夠拉開巨大的差距。但是,在那一小撮絕頂學霸之外,能夠到達什么程度,排到什么名次,絕大部分是看努力的。
如果從學校排名來講,考上清北可能需要一點天賦加個人努力,那么考985,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努力。
在一所高中里排名前10,前10之內的名次掙奪可能需要拼天賦,前10之后的名次主要就看個人努力了。
因為考試的難度是有上限的,考試的范圍是明確的,絕大多數的知識是能夠被大多數學生所理解的。這也就意味著,90%以上的知識,可以僅憑努力刻苦,啃下來。這90%的知識,屬于努力的范圍。剩下10的題目和知識,就屬于天賦異稟的人才能掌握的東西,比如圓錐曲線、電磁場、語文作文這一類的題目得滿分,那確實是有點難度的。
不妨算一算,高考滿分750分,如果扣掉10%,只拿到僅憑努力可以拿到的90%分數,這就已經是675分了。
如果你說自己粗心,或者記憶力所限,掌握不了90%,那我們可以再退一步,掌握85%,這也有630分了吧?
有這么個分數,在大部分省份也可以去個211了吧。
但是現實呢,能進985、211的還是少數。為什么呢?
因為很多學生,在中學階段,還是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雖然老師天天耳提面命,家長不厭其煩的強調,但是只要不是自己在社會上混一遭,還是理解不了學習、高考、成績這些東西的重要性。還是克制不了想要找時間玩兒手機、打游戲、談戀愛的沖動和欲望。
所以很多人總是輕易的放棄了自己努力,總是說自己不夠聰明,自己是鄉鎮高中,比不上縣一中,更比不上人家重點高中,所以肯定考不過人家。
其實就是潛意識里認為自己不聰明,所以覺得自己就是學不好,把一切差距都歸咎到自己不夠聰明上面。
其實只要他們樹立好心態,只要認真想一想,就算你們學校前十幾二十幾名,都是天天睡覺都能考高分的天才,你考到全校第三十名了嗎?
再沒有達到全校第三十之前,你沒有資格或者說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是學校層次制約了你的成績。因為你沒有辦法解釋,為什么同樣是在陷陣高中,人家全校第三十名,能比你多考一兩百分。
陳蒲給自己的目標,就是達到全校前三十名。
當然,這個想法只是放在心里。
即便他說出來,同學們也覺得對,但就是做不到。
……
整個晚自習是熱鬧的,第二節晚自習結束后,幾個課代表都去了辦公室,每個人回來的時候,都帶著一沓試卷。
在第三節晚自習上了10分鐘之后,所有的試卷都發下來了。
班長趙飛也把一張表格貼在黑板旁邊的墻上。
上面是這次月考12班所有同學班級成績排名。
陳蒲英語115分,物理92分,化學90分,生物90分,政治85分。
以總分746分的成績,領先12班第二名劉長安105分,位居12班第一。
當然也是B班第一。
但這個成績,只是全年級第60名。
距離陳蒲全年級前三十的目標,還有40分的差距。
12班里面,孟郁超考了629分,排名全班第三,全級第220名。
白楊考了610分,全級第264名。
然后是張志的605分,趙博的601分。
除了他們六人之外,12班的其他同學,成績都在550分以下。
你能說這些同學分數那么低,是不夠聰明嗎?
當然不是,純粹只是不夠努力罷了。
但這句話,陳蒲不可能說出來,同學們也不承認這一點。
比如吳超,就堅決不承認這一點。
“大意了,大意了,主要是我考試的時候太困了,所以做題沒用全力,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能考個好成績。”
每發一次試卷,他就長吁短嘆一次。
周堯不想搭理他。
倒是周斌回頭安慰他:“我有個建議,你晚上早點睡,中午也多睡一會,這樣上課不就不困了嘛。”
“不行!”吳超搖頭:“我晚上睡不著的,總是失眠,所以需要白天補覺。”
“那你晚上為什么睡不著?”
“因為我白天睡得多啊。”
周斌:“……”
這不是形成閉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