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公司:打造未來超級商業體
- 李智勇
- 1057字
- 2025-06-06 15:41:11
不招程序員的軟件公司
創建一個無人軟件公司和創建一個傳統軟件公司幾乎沒有相似之處,反而和女媧捏土造人有幾分相像。創立一家傳統軟件公司,除了完成常規的公司注冊流程外,還應根據軟件工程的需求,招募包括產品經理、程序員在內的多種員工。相比之下,無人軟件公司不需要如此復雜的人員配置。
在創建無人公司時,你先得給它選個“大腦”,充當“大腦”的顯然是現在常說的AI大模型。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多個AI大模型,但這樣的話就需要有“眾腦之腦”負責在出現沖突時進行裁決。
就像人如果只有智商,沒有信息和價值觀就做不了決定一樣,有了“大腦”后,我們還要把“大腦”包裝成程序員、測試工程師等各種角色,并確保給它輸入各種真實的信息,比如到底需要它完成什么工作等。
只有“大腦”、信息和價值觀,它還是懸空的,會有點像魯迅先生在《死后》里描述的那個靈魂,螞蟻、蒼蠅落在其身上時只能煩厭不堪,實則什么都干不了。為了讓它充滿生機能真正干活,就要給它配上各種“手腳”和“眼睛”。比如,AI程序員需要在看到需求后配置解釋器、服務器等,確保自己編寫的程序能運行起來,也能讀寫各種數據庫或目錄,讓自己的產出能放到正確的地方。
上面這樣的過程反復出現,就不單有基于AI的程序員,還會有基于AI的產品經理和測試工程師等各種角色。對無人公司而言,AI智能體的數量并非關鍵,關鍵在于到底需要哪幾類AI智能體,即需要哪些角色。這不僅和公司到底要干什么有關,也和技術現實條件有關。
比如,AI大模型,即我們用來充作“大腦”的部分,會出現幻覺。模型的幻覺會讓AI程序員寫出看著正確但并不能運行的代碼,并且它還不知道自己的代碼是錯誤的。所以,必須定義工作過程和新角色,對這種技術缺陷進行彌補:AI程序員編寫完代碼,必須有AI測試工程師復核。
當所有角色都被創造出來后,我們進一步發現一群散兵游勇是無法干活的,要想辦法把它們串聯起來,這就需要一個AI之上的AI作為無人公司的“大腦”。它也和上面的各種角色一樣,需要大腦、眼睛、四肢,但職責不一樣,不負責具體工作,專門運籌帷幄。
這些都準備好之后,人類程序員就登場了。
需要人類程序員完成這個系統,并把它放在電腦里,然后按下“開始”按鈕,于是無人公司就誕生了。
創建傳統公司需要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而創建無人公司只需要由人類程序員來做啟動工作,或者干脆像使用云服務那樣租一個實現了“無人軟件公司”的系統。這種與眾不同的登場方式似乎在暗示我們,無論從哪個方面看,無人公司都與傳統公司不一樣。
完成上面所有工作后,我們就可以讓無人公司干點活,看看它具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