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考到手!
- 1983,從考上北大經(jīng)濟系開始
- 咆哮的野蠻人
- 2109字
- 2025-05-31 23:11:24
舊書攤前,書頁在微風中輕顫。
林舟的指尖從一本本教科書上劃過,眉頭忍不住的鄒起。
《代數(shù)》封面斑駁,《物理》似乎缺了幾頁,《語文》更是散亂不堪。
不成體系,品相也差。
這樣的教材,了解高考要點都難。
“大爺。”
林舟開口,聲音不高。
守攤的老大爺一個激靈醒來,睡眼惺忪地打量著眼前的青年。
一身洗得發(fā)白的舊工裝,眉宇間卻有股與年齡不符的沉穩(wěn)。
“小同志,找資料咧?”
大爺?shù)目谝艉苤亍?
“您這兒,有完整的高中復習資料嗎?急用。”
“這些書都是收來的,成套的少見。”
林舟放低了姿態(tài)。
“大爺,我剛從海外回來,家里遭了變故,想?yún)⒓咏衲甑母呖肌!?
“您知道哪能收到完整的復習資料嗎?”
“華僑?”
老大爺眼神陡然銳利起來,上下審視著他。
“哪個國家咧?”
“東南亞那邊。”
老大爺眼中的狐疑未減,彎腰從攤子底下摸出一本泛黃的《古文觀止》。
他隨意翻開一頁,粗糙的手指點著一段文字。
“讀書人?來,念念這段,讓老頭子我聽聽你這華僑的水平。”
林舟垂目,是《中庸》。
這種程度的考校。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發(fā)音標準,吐字清晰,帶著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
老大爺眉毛一挑,有些意外。
“咦?念得不賴!那你說說,這是啥意思?”
他眼中閃著光,似乎不肯輕易放過。
“君子品德內(nèi)斂卻日益彰顯,小人行徑虛浮終將敗亡。”
林舟唇角微揚,解釋道。
“暗然非指黑暗,是內(nèi)斂不張揚。”
“如老子所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大智慧,從不需要向無知者證明。”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大爺手中的書頁上,補充了一句。
“況且,大爺您這本,此處,的然二字,若依古本刻印,應(yīng)為易然,更合其意。”
“虛浮之物,更易消亡。”
老大爺握著書的手微微一顫,看了看自己的書本,又慢慢抬頭看向林舟。
眼神已從審視變?yōu)轶@訝,甚至帶著一絲震撼。
“我的個乖乖!你這學問……莫說縣里那些老學究,就是市里的教授,怕也比不上你!”
老大爺?shù)穆曇粲行┌l(fā)顫。
“小同志,你這是哪個大學堂出來的?”
林舟只是一笑,未答。
老大爺想了好一會兒,聲音有些發(fā)澀的開口。
“我有個孫子,去年高考……沒考上。”
他眼中閃過深深的黯然。
“那孩子整理了一整套復習資料,字比女娃子還俊,可就是腦瓜子……”
老人停頓了一下,抬頭看向林舟,眼神復雜。
“本想留個念想,但看你這后生有真才實學,又是愛國華僑遭了難……”
他像是下定了決心。
“與其讓資料蒙塵,不如給真正配得上的人。”
林舟心頭微動。
“不過,我有個條件。”
老大爺目光灼灼,帶著一種近乎哀求的期待。
“將來你考上了好大學,得空回來看看我這老頭子,給我講講外面的世界,讓我也能沾沾光,知道我這些破書沒白送!”
林舟胸中涌過一股暖流。
這個時代的人們,質(zhì)樸得讓人動容。
“大爺,我不僅會回來看您,”
他語氣鄭重,眼中銳芒一閃而逝。
“而且,您應(yīng)該很快就能聽到我的消息。”
這話語間的自信,讓老大爺再次一愣。
他呆呆地看了林舟幾秒,然后顫巍巍走向攤后的小屋。
片刻,他抱著一個厚重的藍布包裹出來。
“這些都是我孫子的心血,一筆一劃都是熬夜寫的,你要好好珍惜。”
老大爺小心翼翼解開布包。
一整套保存完好的高中各科課本、復習講義,字跡娟秀,批注密密麻麻,還有幾套模擬試卷。
林舟如獲至寶般雙手接過。
這份心意,沉甸甸的。
“大爺,這些資料多少錢?”
“五塊錢,意思意思。”
老大爺擺擺手。
“主要是你這孩子確實有本事,剛才那番話,就值這個價!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沒見過你這樣的讀書人!”
林舟從口袋掏出五張一元票子,恭敬遞上。
“大爺,我叫林舟,您貴姓?”
“姓陳,叫我陳老頭就成。”
陳老頭接過錢,又深深看了一眼那些資料。
“去吧,好好復習,千萬別辜負了這些書,我等著聽你的好消息!”
林舟深深一躬,小心翼翼重新包好資料,緊緊抱在懷里。
走出幾步,他回頭。
陳老頭已重新坐下,目光卻一直追著他的背影,有期待,有不舍,也有一種托付的安然。
這個時代的人們,質(zhì)樸而善良。
林舟更堅定了要在此地創(chuàng)造奇跡的決心。
尋了個安靜公園,石凳上,林舟攤開資料。
翻開數(shù)學復習講義,密密麻麻的解題過程與公式推導。
“導數(shù)的幾何意義……竟然要用半頁紙來解釋?”
他指尖輕點書頁上那些稚嫩的批注。
這些內(nèi)容,在2024年連初中生都覺得淺顯。
二次函數(shù)的判別式,原主人用了三種顏色的筆標重點,空白處寫滿了解題技巧與易錯點提醒。
知識的代差,就是如此殘酷。
他們努力一生也無法觸及的高度,對他而言,不過是起點。
林舟合上數(shù)學書,拍了拍厚厚的資料。
一個月時間,對他而言,何止是充足?
不僅要考上,還要考出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分數(shù)!
思緒翻涌間,口袋里鈔票的厚度提醒了他現(xiàn)實問題。
報名費,購書費,手頭只剩一百七十多塊。
最多維持兩個月基本生活,如果出現(xiàn)緊急情況,就完全不夠用了。
知識再高深,也變不成面包。
正一籌莫展,林舟起身,目光投向不遠處的街角。
那里有個報刊亭。
他快步走了過去,視線在花花綠綠的報紙雜志間逡巡。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
忽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一本月刊上。
封面設(shè)計樸素,四個黑體大字卻分外醒目——《經(jīng)濟學動態(tài)》。
1960年創(chuàng)刊,后停刊,1977年復刊。
林舟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用2024年的理論體系去碾壓1983年的學術(shù)界?
若能被《經(jīng)濟學動態(tài)》收錄,稿費和名氣,便都有了著落!
“老板,”
林舟的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
“最新的《經(jīng)濟學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