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先不問成器
- 大宋:我在高梁河當車神
- 羊要吃草不吃魚
- 2180字
- 2025-06-19 08:00:00
在給老閆和那些老兵舉行完兵葬后,趙光毅回到城主府。
午后天氣晴冷,西風獵獵,望北烽高處的書房內,風捲簾角,窗櫺微響。
陽光斜照入室,落在案上那捲包裹嚴實的紙捲上,靜靜躺在灰影與光痕交錯之間。
趙光毅坐在案后,奏疏擱置一旁,眉頭微鎖,神情疲憊,眼神落在那紙捲上片刻未移。
他背后火盆微響,木炭偶有爆裂聲,聲音不大,卻將書房內的寂靜襯得更深。
那場兵葬讓他心緒沉重。
老閆中箭倒地的瞬間仍在腦海揮之不去,血染衣襟、眼未及闔,像還想說什么卻再無聲息。
而老閏臨終那句「他們就交給你了」,語調平靜,卻像一錘落在心頭。
外頭的稟報聲響起,將趙光毅的思緒拉了回來。
「陛下,林匠來了。」
「讓他進。」
林煊推門而入,穿著匠作營的舊布短褂,肩上還沾著些鐵灰,神情比平時更拘謹。
他一踏進門,就察覺到這書房氣氛與往日不同,不見吏員,不見書冊,只有一張空案與那捲不知來歷的紙。
「陛下召我?」他停步行禮,語氣平靜。
趙光毅未多言,只伸手將紙捲推過去,語氣平穩:「這東西,你拿回去看。找幾個信得過的老匠人,一起研究。能看懂多少,就做多少筆記。先別動手,先搞明白。」
林煊接過紙捲,起初并未動手,片刻后才低聲問道:「陛下……我能當場看看嗎?」
趙光毅點了點頭。
林煊便俯身,動作不快,小心將布層一層層解開,露出里頭的圖紙。
紙料發舊,邊角磨損,卻保存得極好,畫上的線條細密繁復,標注也極為講究,看得出來出自極其謹慎之手。
他眉頭越看越皺,指尖沿著一處弧形構件慢慢滑過,開口時語氣已透出遲疑:「這……像是管狀發火機關?可這角度,這尺寸……也不像投石器。」
又看了一會兒,他不由得低聲道:「像是某種手持器物……但這設計太過緊密,藥室這么小,會不會——」
說到這,他收了聲,眼神不自覺望向趙光毅,似在尋求一個說法,或一點方向。
趙光毅卻沒有直接回答,只淡淡道:「你先不必擔心用途——只管試著做出它的模樣。」
他頓了頓,聲音不大,但語氣很實在:「能不能成,先做了再說。」
林煊沒有立刻答話,只垂目看著那圖紙,過了幾息,才慢慢收起。重新將布料復上時,動作比剛才更輕。
「明白了。」他沉聲道,「我會先畫出細圖,再試著做出部件來。」
趙光毅點頭:「不急著成器,能動一段是一段,能驗一處是一處。」
林煊再次拱手,轉身離去。
他抱著那捲圖紙出了書房,陽光從廊簷間斜照在石板上,地上落葉一層,踩上去不響。他沒回頭,腳步不快,心里卻已經開始思索該從哪一段構件下手。
匠作營內。
午后陽光斜照入內堂,落在爐火與長案之上。屋內已有數人,正各自忙于爐前、案邊,一聽聞林煊回來,便紛紛放下手中器械。
「煊頭兒,這么快回來?陛下這次又拿了什么令人頭疼的東西讓我們造出來?」
林煊將懷中的紙捲輕輕放上案,神情比平日要沉了幾分:「新活兒,不比平常。陛下吩咐,這次要我們先看懂圖,再談別的。還有,此事不宜外傳,各自留心。」
此言一出,屋中頓時安靜了些。幾位老匠對望一眼,面色微變。雖無人多嘴,但氣氛已悄然一變。
林煊解開布套,圖紙在案上展開的瞬間,彷彿連空氣都停了一拍。
紙上線條密密層層,極盡精細,如機括剖面,又帶著幾分異域風格。
那不是他們熟悉的任何一種攻具結構,也不像以往拆解過的弩、車、炮。鐵管、連簧片、藥室、撞發機關……每一筆都令人生疑。
一位年紀最輕的工匠撐著桌沿湊近,眼中閃著光:「這里這個簧片……好像能連動發火?這是打什么的?小箭?鐵釘?」
他聲音一落,旁邊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匠搖了搖頭,皺眉道:「不像弩……但看這構造,怕是個發火的物什……藥室做得這么小,卻還設封閉……萬一炸了,人先沒了。」
說完,他低頭沉思,一手撫著桌沿,像是權衡那紙上每一道線條的分量。
另一位中年匠人則用鐵尺輕敲桌面:「這發火機關太密,還套了兩重簧片……若真要動起來,得靠什么推動?」
「若是這段彈出去的話……打出去的東西,恐怕不是嚇唬人的。」
「不對,這東西太精密,依咱們的打鐵手藝,能不能造出都難說……」有匠人搖頭嘟囔,聲音中竟透出一絲遲疑與心虛。
林煊站在原地,沒插話,只是聽。他眉頭緊鎖,眼神從紙上滑過每一道線,每一筆注解。他也有疑問、有不安,但他壓下了,只專注于辨識,去尋找那些能被還原的邏輯與規律。
有人終于忍不住問:「這東西……能不能真造?」
林煊緩緩開口:「先別談造。我們的第一步——看懂圖。能拆圖畫細的,便畫;能推測原理的,便記;該試算的尺寸、密合、阻力,記清楚。三日后,我來整合。」
他說得沉穩,但眼底那絲隱約的壓力,大家都看見了。
屋內靜了一瞬。
接著,老匠們紛紛湊近案前,開始翻閱、丈量、批注。
有人不聲不響地拿起筆尺,將其中一段構件單獨描下;有人蹙眉計算簧片壓力,偶爾低語;有人則盯著撞發部位的機關出神,像是陷入與紙上機巧的對弈。
有的眼中閃著光,興奮而專注,那是面對新式機關時的技癢;有的面色凝重,望著圖紙半晌無言,只怕這東西若真造出來,怕會帶來什么變故。
還有的年輕匠工看了片刻便皺眉歎氣,搖頭苦笑:「這東西怕是比連弩還難。」
林煊在一旁看著,不催也不言,只低聲補上一句:「陛下要的不是整器,咱們也不急著成樣。這三日,只拆解、不造成,全力試解。」
筆觸沙沙落在紙上,炭火偶爾噼啪作響,窗外秋風掠過簷角,幾片黃葉貼著紙窗而過,屋里的人未再多話,手下動作卻越發專注而有分寸。
沒有人再問這東西究竟是什么。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既然是陛下親交的圖紙,那他們只需看、記、試、思——至于這器物最后將走向哪里,那是往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