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袁文平學術思想精粹與傳承
  •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院編
  • 3620字
  • 2025-06-26 17:44:50

第一篇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會產生資本主義和新資產階級分子嗎?

本文原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979年2月播放

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會不會產生資本主義,是有利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還是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的復辟,這是我們同“四人幫”反革命集團在政治經濟學理論方面斗爭的一個重大原則問題。我們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撥亂反正,分清是非。

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不會產生資本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在斯大林領導時期,蘇聯曾經出現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一定會引導到資本主義”的錯誤觀點。斯大林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商品生產的一般原理,具體地分析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本質區別,明確地指出:商品生產可以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并不會引導到資本主義。1958年,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陳伯達鼓吹取消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受到毛主席的嚴厲駁斥。“四人幫”橫行時期,他們也大肆攻擊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胡說有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存在,城鄉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新資本主義分子的產生也就不可避免。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肆意歪曲。

商品生產比資本主義生產早得多,有幾千年的歷史。它在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下長期存在過,并且為奴隸制度、封建制度服務過,并沒有引導到資本主義。只是在封建社會末期,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商品生產才產生資本主義。馬克思曾經說過: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存在條件,并不是有了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就已經具備。資本只能在那種地方發生,在那里,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在市場上遇見自由的勞動者,那種出賣本人的勞動力的人”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160.。“勞動產品和勞動本身的分離,客觀勞動條件和主觀勞動力的分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事實上的基礎和出發點。”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624.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并不是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必然產生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產生必須具備的主要經濟條件是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同勞動力分離,和勞動力變為商品。小商品生產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兩極分化的加劇造成了產生資本主義兩個主要經濟條件,從而導致了資本主義的產生。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卻不會造成資本主義產生的主要經濟條件,不會導致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

第一,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這就從根據上排除了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

資本主義生產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雇傭工人勞動為基礎的,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與資本主義生產存在根本不同。它是以勞動群眾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和共同勞動為基礎的,生產資料在全民或者集體范圍內公有,勞動者運用共同占有的生產資料,共同勞動,共同享有生產成果。他們不需要剝削他人,也不需要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去賣。現階段我們還是通過商品和貨幣來分配個人消費品,符合按勞分配這一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但是勞動者的個人所得,絕不是勞動力的價值,“而是他們在集體生產中所應得的一定份額”恩格斯.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第1分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11.。由于勞動者各自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不同,個人分得的份額有多有少,這是共同富裕程度的差別,它不會導致一部分人占有大量生產資料而另一部分人變成勞動力的出賣者,因而不會造成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

第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需要,生產單位不會變成追逐剩余價值的資本主義企業。

商品生產者生產的目的,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決定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唯一目的是追逐剩余價值。資本家考慮使用價值,只是因為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社會主義商品生產,首先是使用價值的生產,生產的目的是滿足整個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滿足這種需要,社會主義經濟需要不斷增加積累,不斷擴大再生產,社會主義企業也需要創造利潤。但是這種社會主義利潤是在執行黨的政策,全面完成國家計劃,增加生產,提高質量,減少消耗,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取得的,是企業對國家和人民作出的貢獻。這種利潤創造得越多,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越大。它同資本家追逐的資本主義利潤是根本不同的。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由于利潤的多少是考核企業經營狀況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并且同企業領導和職工的物質利益密切聯系,因此,社會主義企業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中,不僅要考慮使用價值,還要考慮價值。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當然也存在著矛盾,但是這種矛盾性質同在私有制條件下有著本質的區別,即使有極少數企業領導人存在資本主義經營思想,但由于我們有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無產階級國家政權的領導,有企業內部勞動群眾的監督,一般說這些問題是可以得到妥善解決的。

第三,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是自覺運用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和價值規律進行調節的,不會導致資本主義的產生。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一定會起作用。但是,所有制性質不同,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和后果也就不一樣。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小商品生產條件下,價值規律自發地發生作用,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造成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可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商品生產者是全民或者集體的社會主義企業,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能夠自覺地運用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和價值規律,有計劃地調節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比如,可以根據國家計劃的要求,運用價格等工具,調節社會需要和社會生產之間的比例關系,避免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可以運用價值規律,進行經濟核算,爭取以最小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可以運用價值規律,制定正確的價格政策,合理調整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之間、工業企業和農業企業之間、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盡管各個企業由于經營狀況的不同,企業利潤有大有小,企業基金有多有少,企業職工的物質福利水平和企業擴大生產的能力有高有低,但是這種差別不會導致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向資本主義生產轉化。即使有企業經營管理很差、虧損嚴重,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和本企業的勞動群眾也會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改變企業的落后面貌。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同資本主義沒有必然的聯系。“四人幫”胡說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必然產生資本主義,是毫無根據的。

當然,這并不是說,在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里,已經不存在資本主義,已經不會再產生資本主義。事實上,我國現階段除了占據著統治地位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還存在著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還有搞資本主義活動的,還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那么,資本主義活動和新資產階級分子是從哪里產生出來的呢?我們只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查研究,就可以看出,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資本主義殘余、小資產階級和它的習慣勢力,就是產生新資產階級分子的根源。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計劃和管理方面,在生產、交換和分配等方面,還很不完善,給資本主義活動留下了可乘之機,這就是資本主義活動和新資產階級分子產生的條件。而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商品生產不發達,一些商品供應不足,則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能完全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最終原因。馬克思在1845年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實現共產主義必須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就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也就是說,全部陳腐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我國的實踐也證明,哪種商品缺貨,資本主義勢力就鉆哪種商品的空子,進行地下生產、投機倒把、黑市貿易等非法活動。所以,要戰勝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我們當然要堅決打擊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猖狂進攻,要不斷完善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高速地發展社會生產力,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讓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充分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生活的需要,加速社會主義生產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整個社會主義經濟繁榮興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斗爭的物質力量更加強大,無產階級專政更加鞏固。“四人幫”反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實際上是妄圖搞垮社會主義經濟,實現他們“改朝換代”、復辟資本主義的迷夢。我們一定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原理,徹底批判“四人幫”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方面的謬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為加速實現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為最終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作出應有的貢獻。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如果不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生產力發展不起來,物資嚴重短缺,缺吃少穿,不但資本主義會發展,一切陳腐的東西都可能死灰復燃。只有大力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促進分工和生產力的發展,才可能避免資本主義,才能更好發展社會主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佳木斯市| 中卫市| 永和县| 同德县| 曲靖市| 武宣县| 高要市| 宁波市| 隆林| 广水市| 宜兰县| 井研县| 青州市| 二连浩特市| 岗巴县| 上饶县| 大埔区| 安仁县| 中阳县| 九江市| 临武县| 资源县| 碌曲县| 金门县| 南岸区| 高雄市| 霍林郭勒市| 咸丰县| 丹阳市| 盐池县| 报价| 浮山县| 海门市| 龙门县| 无极县| 锡林郭勒盟| 嫩江县| 长顺县| 紫云|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