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從經濟高速增長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0.368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14.367萬億元。尤其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融入全球化的分工體系,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世界工廠”之稱。但從這40多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來看,以往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為要素和投資驅動式增長,依賴于資源要素和資金的高投入,這一要素和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諸如創新動能不足、生產效率低下、消費低迷等問題。如今,這種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面臨著內外部環境的雙重壓力,亟須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

從外部環境來看,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一,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已經到來,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量子信息等領域技術不斷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越來越廣泛,全球性產業鏈布局和產業分工體系逐步形成。科技革命將重組全球要素、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在給全球經濟注入新的發展潛力的同時也使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科技革命進一步加強西方發達國家在技術創新上的領先地位,而近年來中國雖然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甚至在某些技術領域已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但總體而言,技術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模仿和吸收仍是我國實現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加之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3D打印技術等新技術通過自動化生產實現了對非技能勞動力的替代,使中國以往因勞動力眾多而獲得的比較優勢逐漸減弱。其二,逆全球化現象多發。當前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其通過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分工,使得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而在這個體系中,西方發達國家居于產業鏈上游,在技術和市場上具有絕對優勢。但是經濟全球化也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迅速發展,使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技術差距逐步縮小,發達國家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日漸弱化,當前世界經濟中心正逐步從以發達國家居多的大西洋兩岸向發展中國家居多的太平洋兩岸轉移。而西方發達大國在世界經濟中心轉移的時局中必然不甘心于自身的經濟優勢和經濟利益受損,其將通過各種方式維護自身利益,包括通過貿易保護、科技和金融戰等方式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使得經濟全球化受到嚴重沖擊,這也將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極大影響,國家間沖突與矛盾的加劇也使得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高度不穩定。其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全球流行給世界經濟帶來沖擊,進一步加劇了200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衰退。2020年,美、韓、加、日、德、法、意、英等國家經濟增長均趨于停滯。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墨西哥、阿根廷、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更是直接為負。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有中國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但經濟增速也從2019年的6.1%驟降至2020年的2.3%,盡管如此,2.3%的增長率也可謂“鶴立雞群”,這無疑進一步沖擊了全球經濟格局,加快了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此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全球流行進一步加速了新技術新產業的興起和運用,互聯網購物平臺、大數據應用與監測、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和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加快了科技革命的發展速度。

在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同時,中國的國內經濟環境也發生著較大轉變。傳統的要素和投資驅動式的經濟增長需要大量的能源資源消耗和人口紅利。而近年來中國國內資源價格逐步上升和勞動力成本逐年提高,必然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能源資源消耗來看,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達49.8億噸標準煤,是2000年的3.39倍,對能源資源的大量消耗尤其是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將使得能源資源價格逐步走高。盡管近年來,中國越來越重視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量不斷增加,但到2020年我國火力發電仍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56.6%。隨著能源資源消耗量的不斷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老齡化程度的提高,勞動力成本的迅速提升使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3.5%,我國已經處于深度老齡化社會的邊緣,15~59歲人口比重為63.35%,比2010年下降了6.79%,老齡化問題使勞動力供給減少,儲蓄率下降,企業勞動力成本逐步提高,這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進一步表明依賴于要素資源和資金高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不可持續性,我國亟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高質量發展”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市場分割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運行的體制機制經歷了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漸進式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分權和國家治理能力及體系的制度改革在驅動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當地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導致地方政府傾向于通過市場分割對當地經濟進行保護。一方面,早期中國經濟增長戰略在于實現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追趕,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相應的體制機制配置也多以此為標準。而這一以追趕為目標的增長體制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政府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市場的功能。隨著經濟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逐步減少,但通過產業政策、國有經濟等形式實現對經濟的引導和干預仍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說,中國國內市場分割之所以長期存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速度追趕型經濟發展戰略以及與此配套的體制機制需要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另一方面,我國對地方政府政績的考核主要以GDP和財政收入等可量化的經濟指標作為標準,使地方政府日益“企業家化”,地方政府承擔了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的重大責任和巨大壓力,而這與地方政府工作人員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直接掛鉤,強化了地方政府實施市場分割的動機。即為了實現自身的晉升或工資獎金等福利水平的提升,地方政府工作人員有強烈的動機通過政府的強權力去干預企業的投融資和日常經營活動以完成本地區經濟增長與社會就業等績效考核目標,而這些地方保護與市場分割行為將妨礙商品和要素的跨區域自由流動,使得國內市場難以實現整合,規模經濟的潛力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盡管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當前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中國仍然是在堅持對發達國家的追趕戰略來實現既定目標,有所不同的是需要將過去經濟發展的速度型趕超戰略轉變為質量型和效率型趕超戰略。在這一戰略轉變中,過去的對地方政府的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仍有其特有的優點和存在土壤,因此市場分割仍舊會存在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從市場整合情況來看,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當前中國市場分割問題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市場一體化水平逐步提高;但國內產品市場分割依舊根深蒂固,市場分割日趨隱蔽化、多元化。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政府對市場分割問題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打破市場分割建立統一的國內大市場,是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當前國際貿易不斷萎縮的情況下,國內市場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建設以統一性、開放性、競爭性和有序性為主要特征的國內統一大市場,能夠重塑大國競爭優勢、推動新發展格局構建、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完整度、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3)市場分割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體來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地方政府的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行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地區間市場整合進程加快,國內市場已從地區性市場走向區域性市場,然而地方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的動力卻依舊存在,只是手段和方法日益隱蔽。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8月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消除國內市場分割、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市場分割與地區經濟增長存在倒U形關系是以往研究中市場分割對地區經濟增長影響的主要觀點,地方政府有動力實施市場分割行為以保障自身經濟發展,實現經濟趕超,而以經濟增長為考核標準的地方政府績效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地方政府實施市場分割的行為。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這一宏觀背景意味著地方政府參與地區間競爭和干預市場活動的預期目標、激勵和行為方式將發生轉變。但仍須看到的是,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地方政府仍要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趕超戰略從速度趕超型轉變為質量和效率趕超型,政府間關系也從為增長而競爭轉變為為高質量發展而競爭,因此對市場分割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探討是必要的。以往研究關于市場分割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僅局限于經濟增長數量這一方面,未考慮市場分割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這與當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相匹配,無法全面反映國內市場分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呼伦贝尔市| 甘孜县| 孝感市| 定结县| 景东| 灌南县| 湘潭市| 射洪县| 贡觉县| 河北省| 甘南县| 平果县| 梁河县| 兴海县| 富宁县| 阿合奇县| 页游| 疏勒县| 文化| 平陆县| 本溪| 昭平县| 沂源县| 绥棱县| 扎鲁特旗| 金塔县| 香格里拉县| 紫金县| 本溪市| 宣汉县| 静安区| 敦煌市| 常山县| 游戏| 东源县| 兰溪市| 大足县| 苏尼特右旗| 台中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