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監測體系構建研究
- 陳朝兵
- 1012字
- 2025-06-13 14:33:26
1.2.3 研究評價
綜上所述,研究者圍繞公共服務質量的管理、標準化、測評等議題開展了持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貢獻了許多頗具啟發性和參考性的理論觀點,為本書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和深入討論。
第一,基于質量監測視角開展的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專題研究相對缺乏。已有研究主要討論了公共服務質量的基礎理論、管理、標準化、測評等內容,而針對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的研究則較為匱乏。截至2022年8月31日,筆者通過在CNKI數據庫中檢索發現,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以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為主題的學術論文僅有1篇,以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具體領域的質量監測為主題的論文也為數不多。由此可見,相較于日益興起的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實踐,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研究顯得比較滯后。雖然公共服務質量測評(或評價)與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但二者也存在較大差異,不能簡單等同。
第二,公共服務質量議題的已有研究對廣義層面和狹義層面的公共服務區分并不明確。公共服務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公共服務包括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職能;狹義的公共服務僅指政府四大職能中的公共服務職能,即相當于基本公共服務的概念。對此,已有公共服務質量研究成果并未加以明確區分,造成公共服務質量、政府服務質量、行政服務質量等不同概念混淆,且真正聚焦于“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研究并不多?!秶一竟卜阵w系“十二五”規劃》頒布以來,“基本公共服務”成為國家政策文本和學界研究的重要關鍵詞,因此有必要就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問題進行專門研究。
第三,立足于國內實踐開展的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本土化理論研究有待豐富。西方公共服務質量研究起步比我國早二三十年,不僅積累的研究成果更豐碩,而且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也領先于我國已有研究。受此影響,我國公共服務質量研究的既有成果中,較多是對國外公共服務質量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的引入介紹和分析借鑒,而立足于我國國情開展的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本土化研究匱乏。特別是,隨著我國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管理實踐的興起,實務界對本土化的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理論研究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就迫切需要國內學界加快該領域的研究進程。
針對上述研究薄弱環節,本書將聚焦于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的基礎理論與體系構建研究,并結合成都市村級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監測體系的實踐案例進行敘事性說明,力爭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的研究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