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財政支出理論

(一)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理論,是西方財政學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解釋公共產品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過程中,從側面引申出了政府財政活動的必要性。不僅如此,公共產品理論中的某些深層次內容,還在一定程度上與財政管理體制的運行機理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也對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的協調和發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公共產品的本質

公共產品是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產物,其決定性因素是基于一定價值判斷之后的社會共同需要。大衛·休謨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該問題,某些任務的完成對個人來講并沒有什么好處,但對于整個社會卻是有好處的,因而只能通過集體行動來執行,這大概可以看成是公共產品理論研究的起源。對于公共產品的共識,是在1954年、1955年保羅·薩繆爾森發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和《公共支出論圖解》兩篇關于公共物品的論文之后形成的,即公共產品是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薩繆爾森是這樣闡述公共產品的:①公共產品在技術上不易排除眾多的受益人;②公共產品還具有不可拒絕性;③雖然在技術上可以實現排他性原則,但是排他的成本極高;④消費的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人的消費不會減少其他人的消費數量,或多人可以同時消費同一物品。

2.公共產品的特征

公共產品的特征是在同私人產品特征的比較中得出的。總的來說,當代經濟學家通常把公共產品的特征概括為以下三種: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產品是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聯合消費的特點。公共產品的效用為整個社會的成員所共享,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干部分,分別歸屬于某些個人或廠商享用,不能按照誰付款、誰受益的原則,限定由為其付款的個人或廠商享用。例如,國防提供的國家安全保障是對一國國內的所有人而不是在個人的基礎上提供的。事實上,只要生活在國境內,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這種服務,也不能創造一種市場將為其付款的人同拒絕為其付款的人區別開來。所以,國防被作為公共產品的一個典型事例。相比之下,私人產品的效用則是可分割的。私人產品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被分割為許多能夠買賣的單位,而且,其效用只對為其付款的人提供,或者說是誰付款、誰受益。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電風扇就與國防明顯不同。它可以按臺出售,出售后,其效用也歸購買者自己或其家庭獨享。其顯然屬于私人產品。

(2)消費的非競爭性。某一個人或廠商對公共產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礙其他人或廠商同時享用,也不會因此而減少其他人或廠商享用該種公共產品的數量或質量。這就是說,增加一個消費者不會減少任何一個人對公共產品的消費量,即增加一個消費者,其邊際成本等于零。以一國的國防為例,盡管人口數量往往處于與日俱增狀態,但沒有任何人會因此減少其所享受的國防所提供的國家安全保障。而私人產品的情況就不是這樣。私人產品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即一個人或廠商對某種私人產品的享用,實際上就排除了其他人或廠商同時享用該產品。例如,上述的可按臺出售的電風扇,當某一消費者將一臺電風扇購入家中后,這臺電風扇顯然就只歸這個消費者及家庭享用了,其他人或家庭不能同時享用這臺電風扇所提供的效用。若要享用,只能另行購入,其邊際成本顯然不為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這是指在技術上沒有辦法將拒絕為之付款的個人或廠商排除在公共產品的受益范圍之外。或者說,公共產品不能由拒絕付款的個人或廠商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絕付款的辦法,將其所不喜歡的公共產品排除在其享用范圍之外。比如國防,如果在一國的范圍內提供了國防服務,要排除任何一個生活在該國的人享受國防保護是極端困難的。即便是那些在政治上由于反對發展核武器拒絕為國防繳稅而被投入監獄的人們,也仍然處在核武器所提供的國家安全保障的范圍之內。在私人產品上,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私人產品在受益上是必須具有排他性的。因為只有在受益上具有排他性的產品,人們才愿意為之付款,生產者才會通過市場來提供。例如,如果一個人喜歡某種電風扇,其他人不喜歡,那么這個人就可以付款得到它,其他的人則無須付款并且也不在這個電風扇受益范圍。如果某個人拒絕付款,而又想得到電風扇,那么賣者就可拒絕賣給他。這個人肯定會被排除在電風扇的受益范圍之外。

在西方經濟學家們看來,現實生活中的物品或服務滿足三個特征的情況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向整個社會提供的物品或服務,都同時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于是,在揭示了公共產品的三個特征的基礎上,西方經濟學家又將公共產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純公共產品,即市場完全無法提供的物品和服務,換言之,同時滿足以上三個特征的產品,比如,國防、公共秩序等。如果將外部效應理論應用于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區分,那就是純粹的私人產品的市場交易,既不會帶來正的外部效應,也不會帶來負的外部效應。而純粹的公共產品,即使初衷是只提供給某一特定的個人,其結果也會使該社會的所有人享受廣泛的外部效益。將純粹的私人產品和純粹的公共產品視作一個閉區間的兩個極點,則居于它們之間的顯然是既帶有公共產品的特征,又帶有私人產品的特征的產品。例如,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資源,以及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但技術上能夠實現排他的公共產品等。這些產品都不是純粹的公共產品,當然也不是純粹的私人產品。對于這樣的產品,政府財政是需采取補貼的辦法,并通過市場給予支持的。第二類是準公共產品或混合品,即私人部門從獲取足夠的利潤角度來說不能有效生產和提供的物品或服務,如公園、道路、教育、保健,等等。準公共產品的范圍十分廣泛,它介于私人產品和純公共產品之間。相對于純公共產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質發生了變化。準公共產品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準公共產品的使用和消費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圍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產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第二類準公共產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個人的使用不能夠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人利益,其在消費上可能存在著競爭。由于公共的性質,這類準公共產品使用中可能存在著“擁擠效應”和過度使用的問題,如地下水流域與水體資源、牧區、森林、灌溉渠道等。第三類準公共產品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由于消費“擁擠點”的存在,人們往往必須通過付費才能消費,其包括俱樂部物品、有線電視頻道和高速公路等。第三類則是“矯正性公共產品”,即政府為減少(增加)私人經濟活動造成的負(正)外部性所采取的措施。負外部現象包括環境污染、無安全保障的工作條件、有害健康的物品、壟斷市場等,也通常稱之為“公害品”;正外部現象包括公共教育、保健、住房等。

3.公共產品的生產或提供方式

公共產品的生產或提供可以采取三種方式,即公共部門直接生產或提供、政府對私人生產者予以補貼、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聯合生產或提供。由于私有化的倡導者認為后兩種方式具有優勢,因而引起了理論界對這些提供方式的討論。一個國家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其結果都是擴大國家的作用,使之超出僅僅維持公共秩序的程度。國家的公共產品觀念并沒有最終回答國家的經濟作用到底處于自由放任經濟國家與完全控制經濟國家之間的哪一位置。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提供各種公共產品的能力和范圍有了明顯的變化。例如,隨著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環境污染問題的負外部性可以通過政府干預進行內部化。諾斯認為,通過減少交易成本和明晰產權可以大大加快經濟活動的步伐,而降低交易成本、保護產權也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管制)。不過,大多數學者以公共產品概念界定國家的經濟作用,最終所要表達的思想是:由于私人行為主體間的競爭會產生最適結果,因此,公共產品的提供應當保持在最低程度。

4.林達爾均衡與搭便車者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按照其所獲得的公共產品或勞務的邊際效益的大小來支付自己應當分擔的公共產品或勞務的資金費用,則公共產品或勞務的供給量可以達到最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西方財政經濟理論中,這被稱作“林達爾均衡”。然而,以瑞典經濟學家林達爾的名字命名的這一最有效率的均衡的實現,是以下面兩個假設為前提的:第一,成員都愿意準確地披露自己可從公共產品或勞務的消費中獲得的邊際效益,而不存在隱瞞或低估其邊際效益,從而逃避自己應分擔的成本費用的動機。第二,每一社會成員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會成員的嗜好以及收入狀況,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種公共產品或勞務可給彼此帶來的真實的邊際效益,從而不存在隱瞞個人的邊際效益的可能。易于看出,上述的假設條件只有在人數非常之少的群體中,才有可能存在。

而在人口眾多的社會中,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在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中,沒有任何人能夠做到對所有成員的情況無所不知。既然不能準確地掌握社會成員的嗜好和經濟狀況,人們便有可能隱瞞其從公共產品或勞務上所獲得的真實的邊際效益。而且,如果人們知道他們所需分擔的公共產品或勞務的成本份額,取決于其因此而獲得的邊際效益的大小,從低呈報其真實的邊際效益的動機也肯定會產生。這樣一來,一方面,人們可通過從低呈報邊際效益而降低其對公共產品或勞務的出資份額,從而保存其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產品或勞務的消費不具備排他性,人們也不會因其出資份額的減少而失掉公共物品或勞務的帶來的任何效益。事實上,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完全有可能在不負任何代價的情況下,享受通過其他人的捐獻而提供的公共產品或勞務的效益。這時,在經濟學上被稱作“搭便車”的行為便出現了。

由上述分析可見,由于“搭便車”問題的存在,自愿捐獻和成本分擔的合作性融資方式不能保證公共產品或勞務的有效供給。既然公共產品或勞務不可或缺,“搭便車”的問題又不可避免,那就只有依靠強制性的融資方式來解決公共產品或勞務的供給問題了。事實上,政府正是一方面以征稅手段取得資金,另一方面又將征稅取得的資金用于公共產品或勞務的供給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景宁| 育儿| 聂荣县| 蕉岭县| 娄烦县| 随州市| 行唐县| 鹤壁市| 楚雄市| 绥中县| 永善县| 宁晋县| 福鼎市| 万山特区| 汝南县| 贺州市| 合阳县| 营口市| 临西县| 三台县| 中西区| 和政县| 甘泉县| 海南省| 锦屏县| 独山县| 安庆市| 奈曼旗| 陵水| 巧家县| 天台县| 乌苏市| 鱼台县| 正镶白旗| 丹棱县| 建湖县| 和平区| 丽江市| 二连浩特市|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