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研究:以武陵山片區為例
- 林源
- 18字
- 2025-06-25 09:52:55
1 武陵山片區經濟社會背景與醫療保障環境分析
1.1 武陵山片區概況及其經濟社會發展特征
1.1.1 片區基本情況概述
武陵山片區是中國區域發展和脫貧攻堅規劃里提出的概念,該規劃區域范圍依據連片特困地區劃分標準及經濟協作歷史沿革劃定,包括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相交地帶的71個縣市區。它以武陵山為代表性符號,包括武陵山區大部分地帶、巫山南部及湖南省雪峰山區(懷化市、邵陽市的主要區域、婁底市的主要區域、益陽市的安化縣)及其相關地帶。其中,湖北11個縣市區(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宜昌市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等、湖南37個縣市區(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張家界及邵陽市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綏寧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武岡市、常德市石門縣、益陽市安化縣、婁底市新化縣、漣源市、冷水江市等),重慶市7個縣市區(包括黔江區、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武隆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豐都縣),貴州16個縣市區(包括銅仁地區及遵義市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等),總面積為17.18平方千米。區域內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個少數民族。
武陵山片區是《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首個編制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并率先啟動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的連片特困地區。該片區集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于一體,是貧困人口分布廣、跨省交界面大、少數民族聚集多的連片特困地區和經濟協作區。
表1.1顯示了2016—2019年武陵山片區的貧困狀況。從2016年到2019年,該片區的貧困人口數量逐年下降,從285萬人減少到49萬人。這表明政府采取的扶貧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貧困人口比上一年下降這一指標上,武陵山區的數據也顯示出向好的趨勢。貧困發生率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貧困程度的重要指標,武陵山區的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9.7%逐漸降低至2019年的1.7%。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變化,說明該地區的扶貧工作正在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在貧困發生率比上一年下降這一指標上,武陵山區的數據同樣表現出向好的趨勢。總體而言,在國家脫貧攻堅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支持下,武陵山片區整體國民經濟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表1.1 2016—2019年武陵山片區貧困狀況

截至2019年年底,武陵山片區的貧困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2019年的數據顯示,武陵山片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 544元,是2010年的3.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793萬人下降到2019年的4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6.3%下降到1.7%。此外,武陵山片區的71個縣(市、區)中有70個已經實現了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基本解決。
總體來說,武陵山片區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貧困狀況得到了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