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遂我江山愿
- 明末襄世子:重塑日月河山
- 老襄人
- 4522字
- 2025-06-18 23:58:04
一聲平地驚雷后。
但見幾名士紳撇開邱穎之,大吼一聲撲向朱常瀾身前,止不住地叩頭認罪道:
“殿下?。〔菝裾J罪,草民愿將....”
“慌什么!”
邱穎之稍稍穩住身形,低聲吼道:
“殿下尊駕之前,怎可這般無禮,還不快將這三人攙扶下去!”
其余幾個士紳,見這邱穎之仍準備死扛到底,不由得也暫時穩下神來。
上前強行扶走這幾名被左良玉之名嚇住家主。
主座上的朱常瀾感興趣道:“沒想到邱老如此維護駕前之禮,本世子且先謝過?!?
“殿下折煞草民了?!?
邱穎之歉身行禮之余,卻是又拱手上前,向著主座問道:“敢問殿下,調動左將軍前來協助查田一事,確無回轉余地?”
“自然,就像邱老所言,這兩千余畝王莊,實在面積太大,更遑論還有所轄山林。”
話說到一半。
朱常瀾又暫且停頓下來,示意縣衙仆役新添茶湯。
而后。
這位世子殿下不疾不徐地捧起茶盞。
再度開始慢條斯理地悠然品茗。
全然不顧前方礙于禮數、無法在此期間過度插言的邱穎之。
咕嚕嚕~
待一口飲入溫吞茶湯。
前方邱穎之仍在艱難保持行禮進言之態。
朱常瀾借此打斷對方的辯駁節奏后,繼續緩緩說道:
“正如先前所說,本世子奉圣命著實查明福藩王莊大小事宜?!?
“不幸突遭流寇鬧事,加之此間人手不足,只得調動左將軍及其麾下前來,以求萬全之策。”
見世子總算講完所論之事。
邱穎之借進言之便,稍稍向前移動一二緩解腿上麻意。
“殿下,當下正是楊督師整頓軍務、圍殺賊寇之時,如此輕易調動麾下大將前來,豈不是耽誤朝廷剿匪大事?”
聽聞此言論。
朱常瀾自是又來了一輪增添茶湯。
待遛上這邱穎之少許之后,才再度回應道:
“邱老心憂國事,真可謂此間士紳楷模?!?
“此回調請左將軍,只為臨時之策,大軍趕赴棗陽僅為駐扎三日,而后就將返回?!?
“至于剿匪之事,邱老豈不知前幾日劫殺尚家數百口性命者,自稱乃是張獻忠義子孫可望?”
“如今獻賊房縣新敗,麾下均作鳥獸散,難得于此山野之間尋得敵首痕跡,官軍自然也要前來探尋一番,才為穩妥?!?
咔噠一聲。
扣住茶盞,并揮手打發仍想上前諂媚添湯的仆役之后。
朱常瀾自行從主座起身,緩步至于議事堂上。
直面于己身之前,環手低眉歉身弓腰的邱穎之。
“更何況,本世子從本間鄉民手中所得之賬冊,其上記載事情孰真孰假,也是需要官軍前來考證一二才行?!?
“要是不慎冤枉了諸位,我自當向各位鄉賢良紳賠個不是?!?
見朱常瀾說出此話,一眾士紳趕緊下跪謝辭道:
“殿下折煞草民了!??!”
“先別急,本世子話還未說完?!敝斐懤^續道,“若是日后查清,諸位真有這暗資賊寇的嫌疑......”
說著。
朱常瀾伸出單手,將邱穎之扶起。
其手上力道可謂十分恰當:
既能讓這老頭子感到吃痛,又不會力道過大令其難忍。
如此威壓之下。
邱穎之礙于身份尊卑,也只得一邊受著一邊行禮。
“殿下,草民還.....”
“行了,此間事畢,無需再多言語?!?
扶起邱穎之后。
朱常瀾明確拒絕再議此事,并就著想要一覽縣城人文風景為理由,帶著張克儉和郭裕相繼離開。
獨留下一干士紳于議事堂間凌亂。
“邱老,這可如何是好?”
待世子一行走遠之后,幾名士紳連忙上前詢問起來。
而先前被朱常瀾屢用茶湯打斷的邱穎之。
此刻業已累的面色發白、冷汗直冒。
這位七旬老者坐在靠椅上,喘氣緩息好一陣才將將恢復過來。
“毋慌...稍后修書信一封并備上金銀細軟,令仆人快馬遞送至應天?!?
我有一學生正在南京應天府擔著差事,官職不高但靠山可達禮部?!?
“屆時看能否請得禮部黃尚書為我等陳言,以急遞褶子直達京師,向圣上奏明此間情況?!?
“我就不信這大明朝,還能被他一個宗藩子弟反了天不成!”
……
“既然殿下已調左良玉前來協助,下官還需速回郡王府邸,優先以造冊要務為重,此行恕不能陪駕?!?
自棗陽縣城而出,行至驛路岔道時,張克儉主動拱手而別。
朱常瀾對此自然也不好說甚,畢竟左良玉之事先前還未曾對任何人提及過。
故而只得自行拉著郭裕,并帶上三五儀衛,甩開其余耳目沿著西路復行七八里。
終是抵達這自古祭祀漢光武帝劉秀的白水寺。
“先前時常聽王府諸講師提及,這棗陽白水寺不禮佛陀、不祭鬼神,唯供光武皇帝一人?!?
看著滿寺求佛的香客,以及肥頭大耳的僧侶。
特意著便裝的朱常瀾不禁鄒起眉頭:“本是祭祀英烈先祖之圣地,可怎地又成了這般?”
“鄉人祀漢光武,明宣德中,僧真隆改以正殿供佛,以西偏三楹祀漢光武,旁列云臺諸將木主?!?
郭裕在一旁歉身解釋道,但其言語之中似有躲閃之意。
這點小心思自是逃不過朱常瀾的注意。
“郭兄若有他言,還請稍安勿躁,此行外出切莫,還需低調?!?
聽見世子稱呼自己為郭兄。
郭裕立刻就準備抱手歉身行禮。
但在朱常瀾的一手托舉之下只得作罷,滿口作“折煞下官了”之語。
待二人靠著周遭三五儀衛傍身,隨著人群入得寺廟正院后。
一旁諸位僧人立刻上前,開始兜售起禮佛敬香。
“我這人脾氣有些倔,你讓我出于敬重此地風俗,遵照禮節獻上三柱清香也不是不行?!?
“但要是論及跪地行禮一事,本公子向來只跪天下江山、萬萬黎民以及我華夏先祖,不跪這怪力亂神的金身泥塑。”
說著,朱常瀾自顧自地抽走敬香,拒入大雄寶殿,轉而至一旁面朝光武皇帝塑像跪地行禮。
引得一眾僧人面面相覷。
“釋行師傅,這位乃是襄陽府來的貴客,”
看著老和尚面色紅溫,郭裕趕忙上前提醒,而后這位知縣自然是被一眼認了出來。
眾僧只道這年輕人竟得知縣如此尊崇,莫不是哪路來的公子。
故而令周圍游客暫時不要靠近此偏殿。
“如何,我這一番發作,倒是讓那些自討沒趣的和尚敬而遠之了吧。”
見郭裕一人入內。
朱常瀾令儀衛緊閉偏殿大門,而后繼續說道:
“知縣方才似有言語,可是擔憂這左良玉之事?”
此言一出。
郭裕立刻下跪行禮,懇求朱常瀾收回成命:
“殿下,這左良玉名為官軍實為賊寇,行事作風與草莽無異?!?
“先前客調南陽之時,甚至還堂而皇之縱容麾下軍士劫掠百姓、奸淫民女?!?
朱常瀾隨即回答道:
“還請知縣安心,我既想到調這左良玉來處理士紳,自然也有與其周旋的法子。”
“可這左良玉擁兵自重,就連楊督師之令都不怎聽從,殿下要該如何....”
未等其人說完,朱常瀾就一把手將郭裕扶起,而后準備推門離去。
“方法自然是有的,這左良玉出身微末、少時早孤,所求者無非功名利祿爾?!?
“先前之所以不聽楊督師之令,全賴其試圖以賀鉗左而不成?!?
“此等貪名貪功貪業之巨貪,本世子自然有辦法能與其交易一二,換得本地百姓無虞?!?
吱呀一聲。
待朱常瀾推開偏殿門扉之后。
但見空中依舊放晴,預示著早春倒寒即將結束。
身處縷縷暖陽之下。
朱常瀾于心中暗自復述著聯左之策:
若能遂我江山愿。
自當準爾青云志!
走出偏殿之后。
郭裕雖有不解,但卻也只得仰仗朱常瀾所謂方法。
畢竟知棗陽縣以來。
其人心中亦是不平此地劣紳久矣。
若是能冒上些許風險。
將本地大戶悉數收拾一頓,
那么縣衙屆時也可趁其族裔式微,將多年來侵占之田畝悉數清查。
“既得殿下解惑,下官自得返回縣衙,以籌備大軍客調一事?!?
自白水寺而出。
行至進賢郡王府邸與棗陽縣城之驛路交回處時。
郭裕忽而再度問道:
“敢問殿下,這左將軍大軍,將于何時才能抵達?”
“約莫五六日之后吧?!敝斐懟卮鸬?。
“這.....還有五六日時間,殿下就將下步之策告知一眾士紳,豈不是白白給予對方應對之緩沖?”
看著郭裕這般著急模樣。
朱常瀾卻是一臉老神在在地解釋道:
“實者虛之、虛者實之,今日一言之后,此間劣紳自當安穩三五日,而后見大軍未至,勢必又將再復挑梁舉動。”
“復燃正盛之際聞左將軍殺至,其人等必將自亂陣腳,部分愚昧之徒更將相互指責。”
“而后我等放出些許風聲,引其意志薄弱者相互攻訐,再由左良玉麾下軍士略施暴行,屆時自當大事可成?!?
........
如是這般,皆如朱常瀾所預料。
頭三天里。
士紳們或是聚集準備上奏折子控告自己。
或是組織下人盡快處理田間開支賬冊。
一個二個難得安分了些許時日。
由于這些人不再去咨擾張克儉,倒也令查田工作再度穩步進展下去。
起碼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原本屬于尚家佃戶代為耕種的那一千畝王莊,均查實為可耕良田。
但又過了一兩日之后。
各鄉大戶士紳見世子所言大軍遲遲未至。
紛紛如朱常瀾所遇見那般,再度開始聒噪起來。
期間,還有幾個膽子較大之人,竟敢指派惡仆公然阻撓查田之事。
被朱常瀾令儀衛處死十數之后,方才消停一二。
直到縣衙儀事之后第七日。
“殿下,左將軍麾下千戶前來求見!”
在儀衛引薦下。
只見數名身著護臂明甲之軍官,手持持拜帖恭敬叩拜朱常瀾于府邸主殿。
“卑職奉左將軍之令,特來拜見世子千歲殿下!”
“千戶請起,敢問左將軍現在何處?”
千戶行完跪禮后,又是起身歉身抱手言道:
“左將軍稱此間茲事體大,能得殿下信任委托實屬惶恐,特于棗陽縣城西南處青龍山下扎營,并置有校場,特名卑職恭請殿下前去校閱!”
見拜帖已至,且對方如此勝意邀請。
朱常瀾自是換上一套赤紅正袍,以示其對左良玉之重視,而后親率十五名儀衛趕赴青龍山大營。
待眾人一經入營。
四周立刻傳來陣陣軍號轟鳴之聲。
只見約有數千精兵著甲集結于校場正中。
依照手中武備分列為騎兵陣、長槍陣、刀盾陣、車營陣、火器陣。
見朱常瀾入營,左良玉立即率其子女及親信軍官上前叩拜行禮。
“卑職左良玉,攜子女諸將,在此見過世子殿下!”
一眾人中,身著山文禮甲、面紅耳赤且身形魁梧之人,便是左良玉。
而在其身旁,各有一名身著邊軍款式臂鎧明甲之少年少女。
分別為其長子左夢庚,及義女左夢梅。
“左將軍還請速速起身!”
為拿捏住左良玉心中對名望、地位以及尊重的貪欲。
朱常瀾特地故作低姿態,翻身下馬雙手將其扶起。
為作重視之假意。
朱常瀾又特意與其挽手共行,以示對左良玉其人之崇敬。
待朱常瀾走入校場正前閱覽臺時。
全場將士人皆高呼:“拜見世子千歲殿下!!”
“好!軍容肅整、威風赫赫,有左將軍治軍如此,真乃我朝一大幸事也!”
聽聞此言,左良玉一邊跪謝道,一邊令眾將士于世子駕前開始各自操練。
只見騎兵聞令行沖陣變換之姿。
長槍陣、刀盾陣隨號令操持陣法轉換之精妙。
再由車營及火器陣,持神機鳥銃及各色火炮朝標板遠射,并練火藥裝塞之迅速。
待操演結束,主客雙方互相吹捧一陣之后。
只見左良玉身旁義女——左夢梅,忽而上前行跪禮。
“前歲聽聞,世子殿下曾于文昌門炮戰之中,一舉擊潰獻賊彪騎主力?!弊髩裘氛f道,“小女隨義父久經戰陣,素來以秦女將軍為憧憬,故而對火器還算熟練,特地想請世子殿下賜教!”
“這位姑娘,想要個怎么賜教法?”
“自當是請世子殿下,與小女前去校場中央互持鳥銃射練!”
說著,這位年方不過十八九歲、身著一套貼身明甲的小娘子,有樣學樣地抱手行禮起來。
作為軍戶之女,且為左良玉收留后,其人久受行伍之風浸染。
再加上朱常瀾先前通報戰果時。
為隱瞞荊山之戰襄王府家丁戰果,只得將張獻忠麾下死傷,大多夸為文昌門炮戰之成果。
自然就引得這位素以女將自居的小丫頭好奇,整日只想與這位看似擅長火器指揮的世子殿下較量一二
“還請殿下勿要見怪,這丫頭自幼為友人托付于卑職,平日里驕縱了些?!?
左良玉隨即揮手示意左夢庚領一二將官上前將左夢梅暫且帶走,直言不可在世子殿下尊駕前造次。
“左將軍,還請勿要責怪。”
朱常瀾稍稍斟酌一二,便出言勸阻道:“本世子素來也于這火器鳥銃之物頗感興趣,既然將軍義女邀請,何有拒絕之理?”
見世子殿下應允,左夢梅當即喜上眉梢,連忙命周圍左家親信取來其慣用鳥銃。
“不知殿下想用何款?”
聽聞左夢梅之言語。
這位世子殿下卻是一副穩超勝卷地模樣說道:
“無需勞煩小娘子,方才已命儀衛去取本世子慣用之鳥銃。”
【感謝“書友20220510125804919”讀者大佬投出的兩張月票,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