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紡車改良 技驚工坊

蘇州城外的寒山寺鐘聲透過雨幕傳來時,陸沉正蹲在破廟角落,看著流民婦女陳氏用傳統(tǒng)紡車紡線。竹制紡輪在她膝間搖晃,半晌才紡出寸許棉線,蠟黃的手指被棉絮磨出了血泡。這已是流民隊伍抵達江南的第十日,婦女們每日紡線換得的米糧,僅夠老弱填半飽。

“一天半兩線,換不到一合米。”陳氏將纏滿棉線的錠子遞給陸沉,聲音里滿是無奈。陸沉接過錠子,想起在博物館見過的明代紡織圖——單錠紡車效率極低,直到清代才出現(xiàn)多錠改良版。而他腦中卻清晰記得初中歷史課本里,黃道婆改進紡織技術的插圖。

“能讓紡車一次紡三根線嗎?”陸沉突然問。陳氏愣住了,旁邊的王婆婆搖頭:“傻小子,紡輪轉快了線就斷,老祖宗傳了幾百年的法子,哪能改?”

當晚,陸沉在破廟香案上畫出草圖:在紡車主軸上加裝三個紡輪,用竹片制作導紗器,再找鐵匠打制銅質軸承減少摩擦。石猛看著圖紙皺眉:“這玩意兒能轉起來?”“試試就知道。”陸沉將從王茂才那里換來的碎銅遞給石猛,“三天,我要三個軸承。”

三日后,第一臺改良紡車在破廟前組裝完成。陸沉讓陳氏坐下,握住她的手示范:腳踩踏板帶動主軸,三枚紡輪同時飛轉,棉條通過導紗器被牽伸成三根細線。起初線縷時斷時續(xù),陸沉不斷調整導紗器角度,直到夕陽西下,陳氏突然驚呼:“成了!三根線!”

圍觀的流民們爆發(fā)出歡呼。原本需要一天紡出的半兩線,如今一個時辰就紡了出來。陸沉計算著:三錠紡車效率提升三倍,三百流民婦女若全部改用,每日可紡線三十兩,足夠換取三石米。

消息很快傳到蘇州城里。織錦坊主趙萬利坐著綠呢小轎趕來時,正看見流民婦女們排隊試用改良紡車。這位留著山羊胡的商人打量著陸沉的青布長衫,又看看飛轉的三錠紡輪,眼中閃過一絲震驚——他經營織坊二十年,從未見過如此奇巧的器械。

“這玩意兒……賣嗎?”趙萬利捻著胡須,語氣帶著商人的精明。陸沉早有準備:“不賣。但可以合作。”他指向正在紡線的流民婦女,“我提供技術,她們提供勞力,紡出的紗線按市價七折供應,條件是每匹布抽一成利潤,給流民買過冬棉衣。”

趙萬利臉色沉了下來。手工業(yè)者最忌技術外流,更何況是讓流民參與生產。他冷笑:“小子,你知道蘇州織工的規(guī)矩嗎?壞了行規(guī),小心連命都保不住。”

“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陸沉將改良紡車的圖紙攤在香案上,上面用簡化漢字標注著“軸承”“導紗器”等名稱。趙萬利看不懂那些奇怪的字,卻被圖紙的條理清晰震驚——這絕非普通流民能畫出。

就在此時,石猛帶著青壯們操練歸來,環(huán)首刀在夕陽下閃著寒光。趙萬利瞳孔微縮,他突然意識到,眼前這個年輕人不僅有奇思妙想,還有武裝護衛(wèi)。更重要的是,若真能以七折價格獲得紗線,織坊的利潤能提升四成。

“一成利潤太多。”趙萬利妥協(xié)了,“半成,再加十匹棉布。”

“成交。”陸沉伸出手,“但得立契書。”

當趙萬利看著陸沉用簡化漢字寫下契約時,手指忍不住顫抖。那些字筆畫簡省,卻字字清晰,尤其是“技術入股”“利潤分成”等詞匯,更是聞所未聞。他突然覺得,自己或許不是在和一個流民交易,而是在和一個來自未知世界的奇人合作。

五日后,首批改良紡車搬進了趙萬利的織坊。流民婦女們穿著統(tǒng)一的“趙記”號衣,坐在三錠紡車前飛快地紡線,引得蘇州織工們爭相圍觀。有人嫉妒,有人恐懼,但更多的是好奇——這種前所未有的生產方式,像一顆投入死水的石子,在江南手工業(yè)者中激起了漣漪。

陸沉站在破廟門口,看著流民兒童穿著新做的棉衣追逐打鬧,心里感到一陣踏實。他知道,這次紡車改良不僅解決了過冬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讓流民們的勞動力在商品經濟中有了明確的價值。當江南的富商們還在沉迷于絲綢貿易的暴利時,他已用超越時代的眼光,在資本主義萌芽的土壤里,為自己的隊伍埋下了生存的根系。

寒山寺的鐘聲再次響起,這一次帶著冬日的清冽。陸沉摸了摸胸口的玉佩,那溫潤的觸感仿佛在提醒他:在這亂世,知識不僅是力量,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而那飛轉的三錠紡車,或許就是這座橋梁的第一塊基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伊金霍洛旗| 塘沽区| 南宁市| 临夏市| 于都县| 久治县| 阿拉善盟| 无极县| 济南市| 深水埗区| 韶山市| 报价| 玉环县| 竹溪县| 雅安市| 体育| 盘锦市| 蓬莱市| 安阳市| 昆明市| 杭锦旗| 连云港市| 北碚区| 肥乡县| 工布江达县| 迭部县| 苍南县| 勃利县| 湖北省| 苏州市| 赣州市| 澄城县| 连江县| 连平县| 鲁甸县| 海安县| 肇源县| 股票| 桂东县|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