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忠誠!
書名: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作者名: 愛做夢的機器人本章字數(shù): 2145字更新時間: 2025-06-02 07:01:00
除了聽這些熱血沸騰的沙場故事,王韶發(fā)現(xiàn)這些新軍士兵,還會聽夫子講一些奇怪的課。
例如,二十四忠的故事!
等等!
他知道二十四孝,但哪來的二十四忠!
鐘青給了他一本《二十四忠》,讓他務必也要看看。
回到營中木屋,翻開第一頁,上面就寫著兩個大字。
“忠誠!”
字跡蒼勁有力,橫如鐵脊,豎似鋼槍!
再往后翻一頁,第一個故事是蘇武牧羊。
第二個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辭別曹操奔找劉備。
然后是諸葛孔明的故事。
等等,關羽何時有過五關斬六將?
……
二十四忠故事講完,翻到最后一頁,講的是河北地震水災,官家夙夜憂嘆,四處催糧籌錢,甚至每日只食一頓以支援災民。
第二日,王韶拿著《二十四忠》準備還給鐘青。
“王判官,看完啦?”
“這本《二十四忠》乃是官家所編,亦是新軍必讀之物,必上之課。”
“官家所編?”
“那是自然!這本你就留著,等去了西北,也可以再看看?!?
王韶有些吃驚,然后點了點頭,將《二十四忠》收了起來。
“這是天子親軍,不是一般的隊伍?!辩娗嗾f道。
“平日里,這種課多得很,這兩個月王判官要多聽聽。”鐘青意味深長地看著王韶。
到了這時,王韶才發(fā)現(xiàn),官家讓他來大名府,除了是整練新軍,也是讓他來學習的。
他是天子拔擢之人,但往后如何,皆是在“忠誠”二字!
……
熙寧元年的日子,到了十二月就越來越快!
十二月十六,鐘青回往東京述職,與此同時,還帶了八十多個河北孤兒。
到了東京城東郊,鐘青將這些孤兒交給了趙頊所建的皇家撫孤院。
沒錯,這個孤兒院的名字帶上了“皇家”二字。
雖然在諸多朝臣看來有些不倫不類,但是趙頊還是力排眾議用了這個詞。
這是皇家,是趙頊的撫孤院!
朝廷的大臣其實也看得出來,趙頊建此撫孤院動機可不簡單,似有五代時期節(jié)度使廣收義子的樣子。
官家用得著如此?
他是大宋皇帝,可不是那些割據(jù)的軍閥。
若是官家真的行那般事情,他們必然要死命相爭!
后面就看著官家該是怎樣,他們現(xiàn)在也不能說拆了這個撫孤院。
畢竟司馬光在朝堂上已經說了,“此乃堯舜之德!”
撫孤院整體上看,是一個大莊園設計。
依靠著汴河而建,四周都是高大的圍墻,里面有一排排的房舍,其中有供孤兒上學的學堂,住宿的寢舍。
房舍之外,還有一塊校場、一方水塘和大片的荒地,
經過半年,這里已經初具雛形,加上鐘青送來的八十多孤兒,已經有了三百之眾。
這些孤兒年紀最大的不過十歲,最小的才三歲。
其中一半是從河北救助而來,另外一半在京畿附近救助來的。
孤兒的不斷增長,也讓撫孤院的營造工程一直停不下來。
一棟棟屋舍不斷興建、不斷完工。
撫孤院外的汴河河岸,還有一座碼頭,每天都有幾艘運送物資的貨船前來。
這些孤兒在這里,每日除了吃喝玩耍,也還是有很多功課。
早晨聽故事、上午識字、下午還要強身習武。
至于聽什么故事,那自然是二十四忠,或者霍去病封狼居胥之類的故事了。
都是趙頊選定的!
熙寧元年臘月二十五,離著新年不遠了,趙頊再臨撫孤院。
騎兵引路巡邏,步軍夾道左右,又有皇城司護衛(wèi)車駕。
三百孤兒很多現(xiàn)在還不懂什么是皇帝,什么是官家,只知道趙頊是個很大的官,這里的人都很畏懼他。
但是這個“大官”對他們這些孤兒特別好。
衣食住學,都是這個大人物給的。
撫孤院的知院告訴他們,他們的命是官家救的,他們的好日子是官家給的,長大以后要聽官家的話。
趙頊今日到來,除了是來看看這些孤兒的生活,檢查這些夫子教頭是不是糊弄他,也還是給這些孤兒講講格物學的知識。
北宋學派眾多,什么理學派、蜀學派、洛學派……五花八門。
但是他趙頊來了,格物學派注定要拳打敬老院!
……
午后,校場上,一切就緒,趙頊開始講課。
這是趙頊給這些孩童第一次講課,也是他在這個世界的第一次授課。
他不清楚后世歷史如何記載這件事情。
也許是一筆帶過,也許是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中,也許是稱贊這是劃破新時代的第一聲啼鳴!
三百多孤兒之外,還有十幾個夫子教頭也在一邊聽課。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校場高臺上的趙頊。
“今日朕給大家講講這天地形狀!”
趙頊話畢,校場上的孩童目光中滿是期待,旁邊的夫子教頭們卻是滿眼迷離。
“我們腳下的大地無邊無垠,長不知幾何,寬不知幾何?!?
“向東是無盡大海,向南也是浩瀚大洋,向西走到大秦國也不是盡頭,向北契丹人的駿馬也看不到邊際?!?
“但其實,這片大地,都在一個大球上?!?
底下的孩子聽著就像在聽玄奇故事,但也沒有人質疑,倒是那些夫子教頭各個瞪大了眼睛。
就在這個時候,底下的鐘青指揮著兩個親從官,抬著一個大木球走了上來。
又有兩個親從官抬著一個木架子跟在后面。
四個親從官很利索地將木球裝在了木架子上,然后又退了下去。
這是一個地球儀的空殼。
“我們生活的大球,大概就是這樣的,上面有高山,有海洋,有河流。”
“大宋也在上面。”
幼童們盯著木球充滿了驚訝、疑問,也冒出了很多好奇。
“官家,那這個大球應該很大吧?!庇袀€八九歲的孩子,站了起來大膽地問道。
“當然很大,比這個木球應該大了幾萬倍,不然我們怎能生活在這上面?!?
“官家,球是彎的,那為什么我們的地都是平的?”又有孩童問道。
“這是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球太大了,而我們又太小了,小到根本無法發(fā)現(xiàn)地面是彎曲的。”
“目光被局限住了?!?
“若是你們登高山而望四野,就會發(fā)現(xiàn)遠處的世界是有些向下彎弧。”
“有個有趣的事情,當你們去長江或者大海旁登高而望,就會發(fā)現(xiàn)遠處的船,當船艙已經隱入水中時,而船帆還在?!?
“所以,以后你們的目光,也都要放得更高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