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神種,播種!
- 三國:從講出師表開始三興大漢
- 未見北涼雪
- 2221字
- 2025-07-02 15:15:03
太史令擇定的吉日,這一日天朗氣清。
社稷壇四周旌旗招展,禁軍甲胄鮮明,肅立如林。文武百官按品級著朝服,列隊于壇下。壇下更遠處,是無數被允許觀禮的成都百姓,人頭攢動,鴉雀無聲,此刻,眾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壇上。
社稷壇上,祭品陳列:太牢肅穆,五谷粢盛,玉帛齊備,香煙繚繞。
劉禪身著莊重的玄端冕服,頭戴十二旒冕冠,在禮官高亢的唱禮聲中,緩步登壇。而諸葛亮作為丞相,緊隨其后,著相應等級的祭服。
禮樂聲奏響,十分莊嚴且肅穆。
劉禪依古禮,行盥洗禮,至香案前,拈香,三拜。
禮官唱誦祝文:
維建興五年,歲次丁未,三月丙申,朔,越若干日,嗣漢皇帝臣禪,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社稷之靈:
伏以天命靡常,惟德是輔。臣以眇躬,嗣守丕基,夙夜祗懼,恐墜先業。今者乾坤交泰,靈貺昭彰。神糧降祉,忽盈殿陛。嘉禾盈稔,粲若珠玉。此實皇天眷佑之深仁,后土敷錫之厚澤,社稷垂休之明驗也!
臣禪與百僚兆民,不勝戰兢感戴之至!謹奉性醴粢盛,祗薦明禋。伏惟神靈歆格,鑒此精誠。
伏愿:
播此嘉種,順彼天時。雨旸時若,無旱無澇。螟螣不興,蟊賊遁形。根深蒂茂,穎栗堅好。畝鐘之祥,遍于疆埸。倉廩充溢,黎庶豐殷。災癘不作,兵革永息。上慰宗廟,下安烝民。克復舊物,光復漢室。
謹以制幣犧齋,明薦潔祀。
伏惟
尚饗!
待到祝文完畢,劉禪轉身,面向壇下百官萬民。他展開一卷早已備好的詔書,聲音洪亮,借助壇前設置的傳聲甕,清晰地傳遍四方:
“朕,承天命,嗣漢祚…今感上蒼垂憐,仙神賜福!降此神糧于德陽殿中!此乃天佑大漢之明證!此乃社稷有靈之祥瑞!”
他指向壇下特意陳列的幾袋開封的、金燦燦的稻種:
“此神糧,顆粒飽滿,生機盎然!播于沃土,畝產可逾千斤!遠勝凡俗之谷!”
“此天恩浩蕩,非朕一人之功,實乃我大漢軍民同心,感格上蒼!自今日起,此神糧將分發各郡縣,遍播蜀中!解我百姓饑饉之苦,壯我王師北伐之資!”
“望我大漢軍民,體天心,順天時,勤力耕作!待秋收之時,倉廩豐實,共享太平!”
“天佑大漢!萬歲!!”
“天佑大漢!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諸葛亮率先跪拜,聲音激動。
“天佑大漢!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壇下百官齊刷刷跪倒,山呼海嘯。
“天佑大漢!陛下萬歲!”遠處的百姓人群也如同波浪般跪下,呼喊聲震天動地,充滿了狂喜與敬畏。親眼目睹神跡,親耳聆聽天子宣告,這比任何傳言都更令人信服。
待到典禮結束后,成都城中討論之聲激烈萬分。
這祭祀的莊重氣氛還未完全散去,成都的大街小巷已沸騰起來。茶館酒肆,街頭巷尾,人人都在談論今日的盛典和那從天而降的神糧。
“真龍!陛下是真龍天子啊!神糧都落到殿里了!”
“可不是嘛!以前還聽人說陛下…唉,那都是魏狗吳賊造的謠!”
“就是!鹽價是不是陛下壓下來的?現在又有這神仙糧食!跟著這樣的陛下,日子有盼頭了!”
“畝產千斤啊!乖乖!這要是種成了,咱們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老天爺都站在咱們大漢這邊!”
輿論的風向,在神跡和切實的低價鹽等惠民政策雙重作用下,徹底倒向了劉禪。
他“庸懦”的舊形象被迅速沖刷,“天命所歸”、“圣明仁君”的評價開始在市井中流傳。
與此同時,在成都一間隱蔽客棧房間中,
幾個穿著蜀地普通布衣、商販模樣的人聚在一起,臉色極其難看。他們是魏國潛伏在成都的探子頭目。
“完了…全完了…”一個魏國探子聲音發澀,“費了多少功夫,散了多少謠言…好不容易讓一些愚民覺得劉禪無能…這一下…全白費了!”
另一個探子煩躁地踱步:“鹽價也是實打實降了!現在成都城里,誰不說他劉阿斗是圣明天子?民心…全被他收攏了!”
“諸葛亮本就不好對付,現在劉禪也…”魏國探子握緊拳頭,“這局面…必須立刻傳回洛陽!蜀漢得了此等神種,若真能畝產千斤…不需幾年,國力將暴漲!再配上那諸葛亮…太可怕了!必須讓主上知曉!立刻增派細作,務必探明那神糧底細,若有辦法毀掉…”
幾人不敢耽擱,立刻著手用密語書寫情報,安排最可靠的信使,以最快速度將“蜀漢得神糧,劉禪聲望暴漲,民心歸附”的緊急情報送回國都。
他們知道,自己多年辛苦經營的對蜀負面輿論,在這“天降祥瑞”面前,已經土崩瓦解。
.....
丞相府。
盛大的祈福典禮只是開始。諸葛亮和劉禪沒有絲毫松懈。
諸葛亮坐鎮丞相府,一道道加蓋丞相印的命令發出:
命各郡太守、縣令,即刻準備接收并分發“天賜神糧”,不得有誤!
嚴令各地駐軍,抽調可靠軍士,配合典農官吏,全程護衛糧種運輸、儲存及播種!
與此同時,曉諭各地豪強、百姓,此乃天子求來之救國神種,關系國運民生,凡有盜竊、毀壞、私藏者,無論何人,立斬不赦,夷其三族!
一道道命令的發出,讓向郎和郭攸之則在典農官署忙得腳不沾地。
按照各郡縣上報的田畝數和播種需求,精確計算分發糧種數量,開具蓋有典農官署和侍中官印的調撥文書。
每一批運出的糧種麻袋,都如皇宮廣場交接時一樣,貼好雙重官印封條。
安排押運官吏和軍士,持丞相府和典農官署雙重手令,沿途驛站接力護送,確保糧種安全抵達目的地。
在各個田間地頭,糧種陸續運抵各郡縣。在當地官吏和駐軍的嚴密看管下,開始分發到農戶手中。過程同樣嚴格無比。
里正按戶籍名冊,核對領種農戶。
典農屬吏當場稱重,按田畝數發放糧種,登記造冊,農戶按手印畫押。
軍士持矛肅立一旁,目光銳利。
今年播種的日子到了,但是這田野間,氣氛卻與往年截然不同。
穿著號衣的典農吏和老卒,手持木棍或短矛,不斷的在田埂上來回巡視著。
他們的眼睛緊盯著那些撒入田中的金黃種子的同時,也在警惕地掃視四周。
官府早已貼出了告示,但凡有鳥雀啄食神種、或人為踩踏破壞新苗者,嚴懲不貸!鼓勵舉報,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