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 隴右耕策:從荒村到天下共主
- 渡劫失敗的散仙
- 2390字
- 2025-06-08 22:37:30
第81章縣試奪魁破陰謀
卯時三刻的梆子聲剛響過,青禾村的土路上就揚起了塵煙。
陳牧站在村口老槐樹下,望著三匹快馬踏碎晨霧而來——為首的差役腰間掛著州府令牌,正沖他身后擠作一團的村民揚了揚手里的鐵尺。
“陳牧!“朱秀才的麻臉漲得通紅,攥著的告示角被汗浸得發皺,“州府來傳劉考官對質泄題案,縣試改由新任副考官監考,原題作廢!“
陳牧摸了摸懷里的羊皮卷,指腹蹭過卷角被夜露洇出的褶皺。
李若雪昨夜塞給他的不僅是試題副本,更是李文博通同書吏的罪證。
此刻他望著差役腰間晃動的銅鈴,喉結動了動——李文博的刀太快,但他陳牧的盾,從來不是只防一刀。
“清瑤煮的雞蛋還在包袱里。“陳九把青布包裹往他懷里一塞,刀鞘在腿側磕出輕響,“我帶鄉兵守在考場外,有動靜就砍翻他們。“
陳牧搖頭輕笑:“砍翻容易,要砍得人心服。“他拍了拍陳九的肩,轉身往縣城方向走。
晨露打濕的麻鞋踩過青石板,他聽見自己心跳如擂鼓——這不是害怕,是期待。
縣學考場的朱漆大門在晨霧中打開時,陳牧看見李文博正站在影壁下。
對方穿了件簇新的玄色直裰,腰間玉牌卻晃得太快,露出袖口被指甲掐皺的絲帛。
“陳公子好興致。“李文博的聲音像浸了冰碴子,“州府要查的是泄題,不是查你這耕夫的筆墨。“
陳牧掃過他藏在身后的手——指節泛白,分明攥著什么。
他想起昨夜刺客刀柄上的纏枝蓮,想起李若雪說李家祠堂里供著“耕讀傳家“的牌匾,突然笑了:“李公子既知我是耕夫,該明白莊稼人最懂時令。“他越過李文博往考場里走,“題變了又如何?
農政這畝田,我種了二十載。“
考場內的案幾還帶著潮氣。
陳牧剛坐定,就見穿緋色官服的副考官掀簾而入。
那人生得方臉濃眉,腰間懸著“黜陟使“的銀魚符,往堂前一站,連廊下的麻雀都噤了聲。
“諸位學子聽真!“副考官的聲音震得梁上積灰簌簌落,“原縣試題庫確有泄露,今日本官親出一題——《論農政與國基》。“他掃過臺下交頭接耳的人群,“三柱香為限,筆停卷收。“
陳牧的手指在案上輕輕叩了兩下。
三柱香,足夠了。
他想起在圖書館翻爛的《齊民要術》,想起在青禾村教孩子們認“禾“字時,老丈們蹲在田埂上說的“糞大水勤,不用問人“,想起蘇清瑤算的那本賬冊里,田賦折銀后百姓多交的三成損耗......墨汁在硯臺里暈開,他提起筆,筆尖懸在紙上方半寸。
“農者,國之基也。“第一筆落下時,他聽見自己的心跳與千年史書里的農諺重疊。“古有代田法,今可用輪作制;舊行兩稅法,當改折色銀。“筆尖游走如犁鏵破土,“青禾村試行之法,可推而廣之——減役錢以紓民力,設義倉以備荒年,鹽鐵官營而非世家壟斷......“
考場外突然響起喧嘩。
陳牧抬頭,透過糊著桑皮紙的窗欞,看見朱秀才舉著“公平取士“的木牌,張石帶著幾十個村民擠在柵欄外。
有人舉著曬干的麥穗,有人抱著半塊破犁鏵,喊叫聲像潮水般涌進來:“青禾村的陳郎能寫,憑啥不讓考?““縣試要是不公,我們就去州府喊冤!“
李文博的聲音混在人群里,又尖又抖:“刁民聚眾鬧事,該打!“但很快被副考官的怒喝壓下:“退下!
本使在此,容不得你撒野!“
陳牧低頭繼續寫。
墨香裹著窗外的麥香涌進鼻端,他想起李若雪說的“隴右需要的不是老古董“,想起慕容霜在馬背上說的“草原人也想有塊不被鐵蹄踏碎的田“,想起裴三娘劫了商隊卻把糧食分給災民時說的“這世道,能吃飽的人才有資格談規矩“......筆鋒一頓,最后落定:“農政之要,不在稅賦之數,而在民心之向。
得民心者,得國基。“
三柱香燃盡時,陳牧的答卷上墨跡未干。
副考官親自收卷,目光掃過最后一行字時,眉峰微挑。
李文博擠過來要搶,卻被差役橫臂攔住:“李公子請自重,卷子要呈本使過目。“
放榜是在未時。
縣學門前的照壁上,“陳牧“二字用朱砂寫得斗大,后面跟著“縣試第一“四個金漆大字。
朱秀才擠到最前頭,麻臉上的笑紋能夾死蒼蠅:“中了!
陳郎中了!“村民們爆發出歡呼,有人把草帽拋上天,有人往陳牧身上撒麥粒——那是青禾村最貴重的賀禮。
李文博的玄色直裰皺成了咸菜干。
他拽住劉考官的袖子往角落走,袖中銀錠相撞的脆響被喧鬧聲蓋過。
陳牧望著他們交頭接耳的背影,摸了摸懷里用油紙包著的賬冊——那是蕭若虹的玄甲衛昨夜從劉考官家地窖里翻出的,每一頁都蓋著李文博的私印。
“劉大人這是要改卷?“副考官的聲音突然炸響。
陳牧轉頭,正看見劉考官手里的朱筆懸在陳牧的卷子上方,李文博的手還搭在他腕上。
“本使在吏部當差時,最見不得這種勾當。“副考官冷笑,“來啊,摘了劉某人的烏紗!“
劉考官的官帽“當啷“掉在地上。
李文博踉蹌兩步,撞在照壁上,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我...我與他素無往來!“
“素無往來?“陳牧上前一步,把賬冊拍在案上,“這是李文博公子去年臘月送劉大人的'節禮',這是今春買通書吏的銀錢流水,這是昨夜刺殺我的刺客供詞——“他翻開最后一頁,“李家護院的腰牌,可還認得?“
圍觀的人群炸開了鍋。
有幾個上了年紀的老者跺著腳罵:“難怪我家小子連年落榜,感情是被這些狼心狗肺的截了!“朱秀才舉著賬冊復印件滿場跑:“都來看!
都來看!“
副考官的臉沉得能滴水:“傳證人!“
陳九帶著三個被綁的刺客從人堆里擠出來。
為首的刺客吐了口血沫:“是李公子給的錢,說只要做了陳牧,賞五十兩雪花銀!“
李文博的膝蓋一軟,癱坐在地。
玄色直裰沾了泥,腰間玉牌摔成兩半——正是李家祠堂里供著的“耕讀傳家“祖牌仿制品。
夕陽把縣衙的飛檐染成金紅色時,陳牧站在臺階上接過“縣試第一“的匾額。
檀香木的匾身還帶著木匠的斧痕,他摸了摸匾上的字,想起蘇清瑤昨夜在油燈下繡的稻穗紋路。
“從今天起,我不僅是青禾村的陳郎。“他望著遠處漸沉的夕陽,輕聲說,“更是隴右的陳牧。“
身后傳來細碎的腳步聲。
陳牧轉頭,只見縣衙后巷的陰影里站著個穿月白錦袍的男子。
對方腰間懸著燕國的玄鳥紋玉佩,正把一封密信往懷里藏。
四目相對時,那人笑了笑:“陳縣首,燕使求見。“
夕陽落進城墻后,巷子里的光線暗了暗。
陳牧望著對方手中若隱若現的密信,聽見自己心跳如鼓——這封信里,藏著隴右之外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