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了解就業環境

就業環境是指與大學生擇業有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環境。就業環境對大學生的擇業影響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間接的、積極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在擇業時,一定要正確認識并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就業環境,并從中尋找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這樣才能在擇業時做到有的放矢。

(一)就業市場由“賣方”走向“買方”

隨著高等教育由“大眾化”走向“普及化”,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高校畢業生只有699萬人,而2023年高校畢業生已達到1158萬人,并且每年還有部分未就業的往屆畢業生也會加入求職隊伍。大學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就業壓力總量不減。大學生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由“供不應求”轉為“供需平衡”,直至“供大于求”,大學生就業市場化,價格機制對就業市場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大。而現在社會高等教育的高增長率、社會總就業形勢緊張與勞動力市場是嚴重分割的。由于高校擴招速度過快、增幅巨大,大學生供給短時間內爆發,超過社會經濟增長水平和發展速度,社會對人才的崗位需求與大學生的供給產生不平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問題,就業形勢日趨嚴峻。

某招聘會上求職者眾多

表1-1 2013—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

(二)大學生就業呈現結構性矛盾

我國的產業以制造業為主,低端制造業發展充分,而這些產業對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要求不高。但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文化產業等產業發展不足,導致對這些高層次勞動者的需求不足。不同地區之間、東部與西部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差異也比較明顯。

同時,如果勞動力市場是充分競爭的、自由的,很多大學生就能更加理性地選擇就業的城市。但事實上,大城市集中了較多的資源和就業機會,導致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畢業生就業存在結構上的偏差,他們寧可在大城市里暫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到一些中小城市尋找工作。

從地區結構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就業渠道比較暢通;而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不太好,欠發達地區缺乏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三)就業形式由“單一”走向“多樣”

高等教育已經步入“普及化”發展階段,已不僅僅是數量的變化,還包括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培養目標等一系列變化。培養目標和要求的多樣化必然導致畢業生就業取向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大學生選擇的主要就業地點有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鎮等;主要就業單位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主要就業形式有錄用、聘用、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境外就業等。

(四)新一輪技術革命為就業創業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

以數字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涉及實體和虛擬經濟,覆蓋制造、信息、金融、教育、醫療及生活服務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從而促使勞動力市場崗位需求結構發生變化。

時代新需求

另外,新技術的發展又促使就業市場發生積極變化,催生出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加速,并創造出新的崗位需求,如技術發明、創業設計、產品研發、工程師、教育、管理咨詢師等方面人才需求的增加,這將為大學生創造更多、更匹配的就業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禹城市| 观塘区| 南和县| 蒲江县| 辛集市| 定陶县| 拉孜县| 新乐市| 西青区| 乌审旗| 额济纳旗| 东海县| 乡城县| 紫云| 望都县| 和顺县| 鄂托克前旗| 蕲春县| 城步| 临西县| 英吉沙县| 巨鹿县| 乐都县| 宁明县| 灵山县| 阿瓦提县| 汕尾市| 亳州市| 正定县| 贵定县| 上饶县| 朝阳市| 定结县| 北宁市| 射洪县| 冀州市| 石渠县| 望都县| 仙游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