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儒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為中華兒女提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和經驗,它孕育了中國精神、中國胸懷和中國價值觀,對中國文化及社會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孟子》是中華文化經典中的經典,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弘揚至圣,教人修身養性,誨人親親齊家,構建治國方略,指引平天下之道。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培育了中華民族堅守人格、崇尚氣節的精神;孟子的“人皆可以為堯舜”,激發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意識;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孕育了中華民族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新世紀新時代,《孟子》的孝親敬長、親民愛人以及包容和諧等思想為我們新時期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供理論依據,有助于傳承中華文脈,發揚中華優秀傳統,強化公民道德意識,推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研讀《孟子》,不僅能使讀者豐富思想,啟智增慧,修身成德,成就事業,還能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國家富強康樂,推動世界和平。
《孟子》思想內涵豐富,學術價值高,對社會進步影響大,受到古今學者崇尚,研治《孟子》成為歷代學者傾力的一項工作,歷史上出現了諸多《孟子》注本,對促進孟學發展貢獻巨大。尤其是漢趙岐的《孟子章句》、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義》及近人楊伯峻的《孟子譯注》,深入研治《孟子》,功績顯著,備受學者珍視。在當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浪潮下,除了學者研治《孟子》,亦有更多的《孟子》愛好者希望了解《孟子》。但目前可獲取的《孟子》注本,受眾對象大體是學者和具有文史哲學術背景的專業讀者,對于大眾讀者來說,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門檻。更多的《孟子》愛好者渴望得到一種通俗易懂、方便閱讀的《孟子》文本。鑒于此,《全本〈孟子〉導讀》是《孟子》的大眾讀本。本書以2005年1月中華書局出版的楊伯峻《孟子譯注》第二版為底本,在《孟子》原文的處理上采用一頁雙欄、文白對照的排版方式,對原文重點詞語進行簡明夾注,譯文采用意譯,每章均有導讀,深入淺出,明白曉暢,便于閱讀。在原文解讀之前,對孟子其人其書進行簡要介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孟子》原文。筆者希望更多的人能讀懂《孟子》的文字,了解《孟子》的智慧,踐行孟子的思想,修身養性,和諧家庭,成就事業,奉獻社會。特別要提到的是,近年來研究《孟子》的學者眾多,成果豐碩,尤其是網絡資源豐富,對完成《全本〈孟子〉導讀》具有重要意義;書中的導讀參考吸收了一些網友的研《孟》心得,而這些心得多散見于各個學習交流平臺,且多以網名發表,所以在文中未能一一標注,在此向廣大研《孟》賢哲致謝。由于筆者學識淺薄,《全本〈孟子〉導讀》中淺陋之處在所難免,盼各位賢哲不吝賜教。
劉瑾輝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