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貴州客民與地方社會變遷
- 袁軼峰
- 1162字
- 2025-05-29 16:55:48
一、多元的地理單元
根據地形地貌特點,可以大致將貴州分為黔北、黔東南、黔西南和黔西北四個部分。黔北地處云貴高原,位于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大婁山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橫亙其間,成為南北水系的分水嶺。山南以低山、中山、丘陵和寬谷盆地為主,一般耕地比較集中連片,地形比較開闊,是貴州省主要農業區;山北以中山、峽谷為主,山高谷深,山地垂直差異明顯,耕地比較分散。黔東南地處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其西北部為中山山地,東北部為低山、寬谷和丘陵,東南部為低山、峽谷和河谷盆地。黔東南以水稻種植為主,但單產水平不高,森林資源豐富。同時,黔東南不少地方是重要的林區,具有田高、水高、林茂的特點。黔西南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石山、山地和盆地,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大;南部為低山、中山、丘陵,河流切割侵蝕強烈,地形破碎,坡度大,壩田少。黔西北海拔較高,地面多為波狀丘原、緩丘、洼地、盆地,大部分地區高差相對較小,有大面積的灌叢草坡。這一帶的冬季時間較長,夏季極為短暫。通過農業區劃可以進一步了解貴州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表1.1)。
表1.1 貴州省農業區劃

從表1.1我們可以看到,貴州的地形地貌呈現出三個明顯特征:第一,地勢西高東低,垂直差異懸殊;第二,地面崎嶇破碎,山地遍布全省;第三,碳酸鹽類巖石廣布,巖溶地貌明顯。
從綜合農業區劃來看,貴州可分為六個部分,即黔中丘原山原農牧林城郊農業區、黔北中山峽谷林牧農多種經營區、黔東北低山中山丘陵農林牧油料自然保護區、黔東南中山低山丘陵林農牧區、黔南山原山地河谷農林牧暖亞熱帶水果防護林區、黔西南高原山地農牧林溫帶水果區。
每個部分有著各自獨特的地形、地貌、土壤、氣候、生物資源種類上的差異,且比較顯著,這就形成了貴州高原山地的地理特征和生物多樣性特點。但在這些差異性的背后,其實有一個共性,即貴州從事農耕勞作的自然條件是比較惡劣的,表現明顯的是貴州耕地中旱地坡地多,水田少,陡坡耕地面積較大,具體情況見表1.2。
表1.2 貴州省各地、州、市坡耕地占全省各坡度坡耕地的百分率

根據林昌虎等人的研究,貴州省的坡耕地主要集中在6-25°,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61.01%,≤6°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積的19.10%,≥25°的陡坡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積的19.89%[3]。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百步不同土”,通常比喻貴州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這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農業生產的多樣性。從農作物品種類型、栽培特點上,從高海拔到低海拔上都有明顯的差別,如高寒地區宜種粳稻,溫和地區宜種秈稻,低熱地區可發展雙季稻、三季稻;在作物種類上,海拔低的地區以水稻、甘蔗、芭蕉、柑橘等為主,海拔較高點的地區以玉米、茶樹、油桐等為主,海拔高的地區以洋芋、蕎麥、蘋果、梨等為主。貴州不少地區的地形差異性很大,一個地區甚至一個縣境內就同時具有亞熱帶、暖溫帶、溫帶等氣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