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腓力二世與馬其頓阿基德王朝后期錢幣

腓力二世繼位以后,實施了軍事改革與經濟改革,增強了馬其頓的實力,通過加入第三次神圣戰爭,擴大了馬其頓王國在希臘世界的影響力。腓力二世的錢幣也在進一步吸收希臘城邦錢幣元素的基礎上,豐富了國王全身像的形象,增加了宙斯與阿波羅的側面頭像。

一、泛希臘運動賽會與國王全身像錢幣的新類型

腓力二世時期開始,馬其頓王國推行金銀復本位制。腓力二世發行的四德拉克馬銀幣,正面是戴桂冠的宙斯側面頭像或戴獅頭皮盔的赫拉克勒斯,背面是國王騎馬全身像。依照背面細節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國王頭戴馬其頓寬邊帽騎在馬上向左行進,高舉右手致意。國王名字屬格形式的希臘語銘文ΦIΛIΠΠOY呈弧形排列在國王頭頂與馬頭前側。另一類是國王騎在馬上,向右行進,手拿一枝象征勝利的棕櫚枝,銘文ΦIΛIΠΠOY呈弧形排列在國王與馬的兩側。(37)(圖1-3-1)在腓力二世的銀幣上,國王表示勝利的揮手動作和同樣象征勝利的棕櫚枝代替了用于戰爭和狩獵的雙矛。這說明錢幣的題材發生了變化。

圖1-3-1 腓力二世銀幣

約公元前345年,腓力二世發行阿提卡重量標準的金幣斯塔特(stater)。金幣正面是阿波羅側面頭像,背面是國王駕馭二馬戰車(synoris),國王的銘文ΦIΛIΠΠOY水平地印在馬車和馬蹄下方。(38)(圖1-3-2)

圖1-3-2 腓力二世金幣

四德拉克馬銀幣和金幣斯塔特上的國王全身像會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腓力二世在奧林匹克賽會上的勝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參賽資格是希臘人身份的重要標志之一。(39)腓力二世第一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公元前356年。據普魯塔克記載,他在同一天收到三個喜訊:他的將軍帕門尼奧(Parmenion)在一次戰役中征服了伊利里亞人(Illyrians),他的馬車在奧林匹克賽會上獲勝,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也在當天出生。(40)這很可能是他發行有個人騎像的四德拉克馬銀幣的直接原因。隨后,腓力二世又分別在公元前352年的四馬車賽以及公元前348年的二馬車賽獲得了第一名。這又為腓力二世發行有個人駕馭馬車像的金幣斯塔特提供了素材。(41)

有研究者認為,普魯塔克的記載并非完全可信。關于金幣斯塔特類型的來源,還有另外一種合理的解釋。由于腓力二世參與了第三次神圣戰爭,馬其頓王國在希臘世界的影響力得到擴大。以這次戰爭為契機,腓力二世與德爾斐近鄰同盟建立了密切聯系。(42)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46年以主持人的身份參加了皮提亞賽會。(43)這項賽會的目的是向阿波羅神獻祭,賽會上也有賽馬比賽舉行。這樣就可以完美解釋腓力斯塔特正面阿波羅側面肖像類型和背面馬拉戰車類型的來源問題。該研究者還注意到腓力二世的銀幣上出現了新的正面類型——宙斯的側面肖像,這也可視為一種泛希臘崇拜的象征。(44)就目前為止,學術界對于腓力二世發行新的錢幣類型的原因尚無定論。但是,所有的證據都證明,這與腓力二世因為王國的強大而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希臘世界的事務有關。錢幣的主題都在體現與強調這一點。

除了阿波羅/二馬拉車斯塔特以外,還有一種面值是二分之一斯塔特和四分之一斯塔特的小面值金幣,(45)正面是戴獅頭皮盔的赫拉克勒斯側面肖像,背面是赫拉克勒斯的弓箭和木棒。這種類型可能是最早發行的腓力斯塔特。在腓力二世之前的國王全身像表現的是國王作為戰士和獵人的形象,重點是在馬其頓王國內部樹立與宣傳王室的形象。腓力二世時期的國王全身像表現的是國王贏得比賽以后的榮耀,主要是面向馬其頓地區以外的希臘世界,強調馬其頓王室的希臘人血統。

二、馬其頓的領土擴張與希臘神錢幣類型的豐富

學術界普遍認為,腓力二世發行的金幣斯塔特上的戴桂冠的希臘神是阿波羅。(46)對于阿基德王朝而言,這是一種全新的錢幣類型。腓力金幣的阿波羅類型受到了卡爾基迪克同盟(the Chalcidian League)銀幣類型的影響。哈爾基迪基半島的許多沿海城市是由希臘移民建立的,自希波戰爭以來就始終面對著復雜的政治局面。為求自保,這些城市長時期周旋于波斯、雅典、斯巴達和馬其頓王國等勢力之間。公元前432年,在馬其頓國王帕狄卡斯二世的促成之下,哈爾基迪基半島宣告獨立,成立了以奧林圖斯(Olynthus)為中心的卡爾基迪克同盟。卡爾基迪克同盟既是政治共同體,也是經濟共同體,在馬其頓地區吸收了許多城市加盟其中,具有極強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據色諾芬(Xenophon)記載,當時馬其頓最大的城市培拉(Pella)也是卡爾基迪克同盟的一員。(47)

奧林圖斯是卡爾基迪克同盟的領導者。奧林圖斯的錢幣經歷了阿提卡重量標準向希臘—小亞細亞重量標準的轉變。公元前5世紀,奧林圖斯發行了阿提卡重量標準的四馬拉車類型錢幣。到了卡爾基迪克同盟時代,轉為發行希臘—小亞細亞重量標準的阿波羅類型錢幣。在這個過程中,錢幣類型也隨之改變。(48)公元前379年前后,該城以同盟的名義發行四德拉克馬銀幣,錢幣正面是短發頭戴橄欖葉桂冠的阿波羅側面頭像,背面是象征著阿波羅的七弦里拉琴。正面有城市銘文OΛYNΘ,背面是城市聯盟的銘文XAΛKIΔEΩN。有時,里拉琴的下方也會出現EΠI OΛYMΠIXOY,用來凸顯奧林圖斯在同盟中的領導地位。

另外,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也于公元前424—前358年間發行了希臘—小亞細亞重量標準的阿波羅主題銀幣,但是類型與聯盟錢幣的類型不同。(49)安菲波利斯錢幣的正面類型是戴桂冠的阿波羅正面像,背面類型是象征著阿爾特米斯女神(Artemis)的火炬,并有城市銘文AMΦIΠOΛITEΩN。公元前379年前后,結盟的城市基本都摒棄了原有的錢幣類型,統一發行希臘—小亞細亞重量標準的四德拉克馬銀幣。銀幣的正面是頭戴橄欖葉桂冠的阿波羅側面頭像,背面是七弦的里拉琴以及代表著城市聯盟的銘文XAΛKIΔEΩN。(50)

公元前357年,腓力二世獲得了安菲波利斯的統治權,從此這座城市失去了錢幣的發行權。公元前348年,腓力二世獲得奧林圖斯的統治權。奧林圖斯的陷落一方面宣告了以其為中心的卡爾基迪克同盟的最終解體,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整個哈爾基迪基半島都被阿基德王朝收入囊中。腓力二世不斷地擴大馬其頓王國的勢力范圍,重新獲得了潘革翁金礦與銀礦的開采權,使腓力二世大規模發行錢幣成為可能。

在奧林圖斯陷落的同一年,腓力二世發行金幣斯塔特,采用了阿提卡幣制。(51)可能是考慮到卡爾基迪克同盟巨大的影響力,所以腓力二世發行金幣斯塔特時借鑒了以同盟名義發行的阿波羅類型錢幣,但同時也做了必要的更改。他將同盟錢幣背面的里拉琴改為二馬戰車,銘文也改為ΦIΛIΠΠOY(屬于腓力的)。(52)

公元前353年或公元前352年,腓力二世參與了第三次神圣戰爭。在對抗奧諾馬科斯(Onomarchus)的克羅庫斯原野戰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中,令手下兵卒都頭戴象征著阿波羅的橄欖枝桂冠,起到了震懾敵軍的作用,并贏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53)腓力二世利用馬其頓的軍事實力干預希臘世界的政治事務,控制德爾斐近鄰同盟,成為阿波羅神的代言人。第三次神圣戰爭激活了馬其頓人的希臘身份,(54)戰爭結束以后,腓力二世還以主持人的身份出席了向阿波羅獻祭的皮提亞賽會。(55)

阿波羅神的形象有助于腓力二世對內穩定新獲得的疆土,對外樹立馬其頓人的希臘身份。作為馬其頓雇傭軍的軍餉,腓力斯塔特被外籍士兵們帶到馬其頓王國以外的地區。(56)阿波羅類型錢幣成為有效的對外宣傳媒介,強化了阿基德王朝與阿波羅神的關系。當然,學界對此也有不同意見,如加德納(P. Gardner)就曾撰文指出,腓力二世斯塔特金幣正面的希臘神并非是太陽神阿波羅,而是戰神阿瑞斯。(57)但無論戴桂冠的希臘神側面頭像被解讀為阿波羅還是阿瑞斯,都體現了馬其頓王國對太陽神的崇拜,本質上也是對王權的崇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南溪县| 陕西省| 嘉鱼县| 江西省| 顺义区| 孟州市| 黎平县| 博爱县| 商丘市| 金川县| 庆阳市| 桑日县| 弥渡县| 英德市| 蒙阴县| 灯塔市| 浙江省| 承德县| 岐山县| 大余县| 松潘县| 建始县| 阿拉善盟| 永济市| 奎屯市| 贵阳市| 紫金县| 曲阳县| 皮山县| 通河县| 策勒县| 当阳市| 湖州市| 资中县| 富阳市| 北海市| 和田市| 巧家县| 腾冲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