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地中海到黃河: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第三卷)
- 楊巨平總主編 楊巨平等著
- 3306字
- 2025-05-29 16:58:02
第一節 早期錢幣的基本類型與特征
國王騎馬全身像錢幣是阿基德王朝最早的錢幣類型,起源于馬其頓的比薩爾泰(Bisaltae)部落,體現了馬其頓地區對馬匹的馴服與使用,以及馬其頓地區的騎兵形象。從亞歷山大一世開始,這種騎兵類型成為馬其頓國王用來塑造與宣傳國王戎馬形象的重要媒介,表明國王具有身先士卒的騎兵統帥、英勇的獵獅者以及奧林匹克運動會勝利者的多重形象。
一、從部落錢幣到早期國王騎像錢幣
色雷斯—馬其頓部落主要分布在斯特呂蒙河(Strymon River)流域,這里有豐富的金礦和銀礦資源,其中礦藏最豐富的區域是斯特呂蒙河以東的潘革翁山,比薩爾泰部落所在地。色雷斯—馬其頓部落錢幣發行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不晚于公元前480年。部落錢幣反映了部落居民的生活場景,主要有騎兵類型與農耕類型。
馬其頓人尚武,尤其善于馴化和使用戰馬。“這里的氣候適宜馬的生長,也適宜放牧牛羊。色雷斯的馬和騎兵在古代都以驍勇善戰著稱”,(5)馬其頓地區的錢幣圖案也表現了明顯的尚武特征。馬的形象在馬其頓的錢幣上十分常見,如騎馬的戰士、騎馬的獵人和馬拉戰車等。發行這種錢幣的代表性部落是比薩爾泰部落。錢幣正面的騎士赤裸上身,頭戴馬其頓寬邊帽(kausia),手持兩支長矛走在馬旁或坐在馬上。錢幣的背面有時帶有銘文BIΣAΛTIKON或MOΣΣEΩ,前者是城市名,而對于后者,錢幣學界通行的觀點認為它是比薩爾泰部落的首領名字。(6)(圖1-1-1)關于這位摩塞斯(Mosses),有學者根據錢幣銘文與古典文獻的相互印證,認為他是希羅多德筆下那位不愿向波斯國王薛西斯(Xerxes I,公元前486—前465年)稱臣的比薩爾泰和色雷斯部落首領。(7)

圖1-1-1 比薩爾泰銀幣
在漫長的歲月中,馬其頓人經歷了從游牧轉向定居的過程,對于他們而言,農業生活的重要性日漸凸顯。馬其頓是希臘最富饒的地區,這里有高大的山巒、充沛的河流和廣闊的平原,極其適宜耕種。(8)發行農耕主題錢幣的部落主要是伊多尼(Edoni)和奧瑞斯克(Orrescii)。(9)伊多尼部落錢幣正面是頭戴馬其頓軟帽、赤裸上身的農夫,駕馭著帶有牛軛的兩頭牛在田間工作,生動地再現了馬其頓人耕作的場景。馬其頓軟帽表明了農夫的馬其頓人身份,因為這種帽子下到普通百姓、上至王孫貴族都會佩戴。更重要的是,在這種類型的錢幣上第一次明確出現了帶有國王名號的希臘語銘文ΓETA BAΣIΛEY HΔΩNAN(10)(蓋塔,伊多尼的王)。如果說騎士與馬主題的錢幣銘文MOΣΣEΩ是部落頭領的名字尚屬推測,那么出現在伊多尼部落的錢幣則是確鑿無疑的國王錢幣,因為銘文中明確地出現了“王”(Basileus)的字樣。王的稱號再一次出現在希臘錢幣上,則要到希臘化時代。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希臘化錢幣同馬其頓錢幣之間的傳承關系。
與伊多尼部落相鄰的奧瑞斯克部落也發行了同樣重量標準和農夫主題的錢幣。(1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奧瑞斯克部落錢幣的農夫手持雙矛。這一細節和比薩爾泰部落的騎士錢幣相呼應。手持雙矛的農夫形象或許體現了馬其頓男子戰士與農民的雙重身份,說明古代馬其頓地區社會的特點是兵農合一。這是由軍事民主制的部落轉化而來的早期城邦國家的普遍現象。
公元前480年前后,率先完成由部落到國家轉化的馬其頓王朝開始進行領土擴張。亞歷山大一世向比薩爾泰部落發動軍事進攻,將其攻陷以后,獲得了當地銀礦與金礦的開采權,自此擁有了發行錢幣的能力。可能是為了獲得原住民對新統治者的認同,以及維系當地原有的商品經濟,亞歷山大一世沿用了比薩爾泰部落舊有的錢幣類型和重量標準,發行了八德拉克馬(octadrachm)和四德拉克馬(tetradrachm)銀幣。(12)錢幣的正面是手握雙槍的騎士全身像,背面是方形印記。(圖1-1-2)

圖1-1-2 亞歷山大一世銀幣
由于比薩爾泰部落錢幣與亞歷山大一世錢幣的類型一致,發行時間相近,學術界對相同類型錢幣的歸屬問題存在一定的爭議。(13)不過,錢幣銘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錢幣背面的希臘語銘文出現AΛEΞANΔPO,意思是“屬于亞歷山大的”,證明亞歷山大一世是錢幣的發行者。亞歷山大一世在保留騎士形象的同時,將部落首領的銘文替換成自己的銘文,暗示了這位騎士就是國王本人。(14)
阿基德王朝早期還有一種騎士錢幣類型,正面是騎士乘坐于馬上,背面是山羊或獅子半身像。這種錢幣沒有銘文,無法確定錢幣的確切發行者。這種錢幣的特點是沿用了比薩爾泰部落的騎士與馬主題,但是背面不是單純的方形印記,而是同希臘城邦錢幣類似,在方形印記中出現了動物(山羊或獅子)主題的圖案。帶有亞歷山大一世銘文的錢幣并沒有出現這種演變,但在帶有帕狄卡斯二世銘文的錢幣上可以看到錢幣背面也出現了動物圖案,說明這種方形印記的變化是漸進式的。因此,錢幣學界將其劃歸為亞歷山大一世與帕狄卡斯二世的過渡性錢幣。(15)
雖然在國王騎像錢幣類型上亞歷山大一世只是繼承了比薩爾泰地區舊有的騎兵類型,但這是馬其頓國王第一次利用王權,對馬其頓地方錢幣的發行進行干涉,其目的在于將地方性的部落錢幣演化為王國錢幣。王朝錢幣既融合了部落錢幣的本土特色,也吸收了城市錢幣中的希臘元素,同時還出現了具有王權特征的新主題。早期的馬其頓君主們已經有意識地通過錢幣宣示自身統治的合法性。亞歷山大一世繼續發行馬其頓都城埃蓋城(Aegae)的山羊跪像類型錢幣,就有此意。山羊一度是馬其頓皇室的徽記。這種錢幣類型上的銘文ΔE被學界解讀為馬其頓中部城市埃德薩(Edessa)的縮寫。(16)
二、早期國王騎像錢幣的發展
在阿明塔斯三世第二次執政時期(約公元前393—前370年),騎士錢幣類型出現了一次復興。國王發行了帶有自己名字縮寫的銘文AMYNT的騎士錢幣,但較之前的部落錢幣以及王國早期錢幣又發生了變化。錢幣的正面是騎在馬上的戰士,頭戴馬其頓軟帽,身穿長袍,右手持槍做投射動作,左手牽馬韁繩;背面是獅子全身像,獅子的口中咬住一枝斷成兩截的投槍。(圖1-1-3)

圖1-1-3 阿明塔斯三世銀幣
獅子是古代馬其頓地區常見的野生動物,據希羅多德記述,薛西斯軍隊中負責馱運物資的駱駝曾在色雷斯遭到獅子的襲擊。在希羅多德的記載里,希臘地區的獅子棲息地分布于流經阿布戴拉(Abdera)的奈斯圖斯河(Nestus)以及流經阿卡那尼亞(Acarnania)的阿徹魯斯河(Achelous River)之間的地區。(17)馬其頓的哈爾基迪基半島(Chalcidice Peninsula)分布著眾多的希臘城市,其中有四個城市發行過獅子捕獵食草動物主題的城市錢幣,分別是門德(Mende)、斯奇奧奈(Scione)、阿坎圖斯(Acanthus)和斯塔吉魯斯(Stagirus)。城市不同,錢幣上獅子捕獵的動物也有所不同。(18)這四個城市的錢幣有三個共同特征:一是錢幣主題為獅子狩獵食草動物;二是錢幣中的獅與獸首尾相連;三是錢幣發行時間都在公元前6世紀晚期到前5世紀初期之間,與波斯帝國在此地活動的時期一致。(19)
希波戰爭時期,波斯統治過馬其頓地區,希羅多德也記載了馬其頓王族與波斯的密切關聯。(20)雖然波斯在馬其頓的統治時間不足三十年,但是二者的互動并沒有因為波斯在馬其頓地區的失勢而中斷。腓力二世以前的馬其頓王國錢幣采用過波斯重量標準,可見兩地往來甚密。(21)波斯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早期馬其頓錢幣的主題與類型有待商榷,但可以從馬其頓與波斯長期的互動中作出合理的推測。有研究者以最近的馬其頓考古成果為基礎,提出了一種假設:哈爾基迪基半島東部斯塔吉魯斯城的鹿和獅面面相對的浮雕存在于波斯入侵馬其頓地區之前,證明鹿與獅這兩種動物形象在此之前就是這座城市的徽記。不過早期錢幣上并沒有鹿與獅子近身搏斗的場面,也許后來受到波斯獅子捕食動物表現手法的影響,才有了新的首尾相接的造型。(22)也有研究認為,每個城市的代表性動物各不相同,但是都設計成首尾相連的獅子捕獵樣式,可能是某種城市聯盟的產物。(23)
早在馬其頓阿基德王朝發行錢幣之前,馬其頓地區就存在地方性的王權,部落錢幣中的國王名字以及國王稱號的銘文可以證明王權的存在。但是這時的錢幣還屬于徽記錢幣,錢幣主要代表的是貴族家族的權力。馬其頓王國的君主在模仿部落錢幣的同時,也繼承了徽記錢幣的理念,用發行王國錢幣來體現王室家族的權威。隨著王國的擴大,馬其頓錢幣完成了從具有部落特征的徽記錢幣向王國錢幣的轉化,成為整個王國的象征。
馬其頓王權對于馬其頓錢幣的主題與類型影響深遠。比薩爾泰部落以王的名義發行錢幣,當亞歷山大一世獲得部落的控制權以后,就繼承了部落原來的錢幣類型,并將部落首領的銘文換成自己的名字。從此,標記錢幣發行者的錢幣銘文成為馬其頓王朝錢幣不可或缺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