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地中海到黃河: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第一卷)
- 楊巨平總主編 楊巨平等著
- 1295字
- 2025-05-29 17:07:04
第一章 亞歷山大東征前的歐亞大陸文明格局
亞歷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東征及其帝國的建立,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標志。它的直接結果就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希臘化時代,一個新的世界——希臘化世界,一個新的文明——希臘化文明。這個文明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范圍遠遠超出了希臘本土,是在從東地中海到印度河,從黑海、里海、咸海一線到印度洋、波斯灣、紅海之間的三大洲之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的建立者并非只是亞歷山大帝國和希臘化王國的創建者以及追隨他們的形形色色的希臘人,而且包括那些“希臘化”的當地人;文明的構成因素不僅有希臘的政治、經濟,尤其是文化因素,而且也包含了埃及、西亞、中亞、印度等地原有文明的因素。因此,希臘化文明本質上是一種混合文明,是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有機結合的產物,具有既多元又統一的特征。這個文明影響深遠,即使在希臘化世界不復存在之后,它的遺產仍然在絲綢之路上流傳。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將希臘文化與其他文化長達數百年的互動視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匯合。但這并不是說在亞歷山大東征之前,希臘文化與外地文化毫無接觸,而是說這次文化交匯的規模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成果之巨前所未有。
我們不妨回顧亞歷山大東征前歐亞非大陸的政治文化大勢。雖然人類的文化交流大概自“人猿相揖別”后就已發生,但在亞歷山大之前,這種交流只是局部的,有些地區甚至是相互隔絕的。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但由于它是靠武力維持的軍事聯合體,沒有統一的、牢固的政治經濟基礎,波斯人自身又沒有帶來較高的文化,所以各地的文化仍恪守傳統,帝國之內的文化并未出現整體的統一。盡管波斯帝國與希臘毗鄰,而且曾兵臨希臘,但西侵的慘敗決定了它不可能在文化上給希臘留下什么痕跡。不少希臘人訪問過巴比倫(Babylon)、埃及(Egypt),也向它們學了天文、宗教等方面的一些知識。有的希臘人謀食于“大王”的宮廷、郡守,可能也帶去了希臘的影響,但這些局部的接觸難以溝通東西方兩大文化巨流。對于遙遠的中國,希羅多德(Herodotus)時代的希臘人一無所知。在亞歷山大跨過赫勒斯滂(Hellespont)海峽之際,中國的群雄還在爭霸不已。它們既無力,也無意,更無暇西顧。此后的秦、西漢王朝開邊拓土、疆域龐大,但只是在漢武帝時才西達蔥嶺,他的使者也只是在這時才進入中亞。印度文化自成一統,百家之中佛教流行,但佛教的大倡和弘揚于印度西北部要到孔雀帝國阿育王之時,向東亞、東南亞的大力傳播要到貴霜帝國之時。僅就文化接觸而言,東方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古埃及、古巴比倫及東地中海沿岸地區與希臘有過少量的、表面的接觸,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的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交流并未進行。羅馬是后起之輩,文化上遠遜于它的希臘鄰居。當它為統一意大利而征戰時,希臘人已創造出了令他們欽羨的古典文化。羅馬的羽毛還未豐滿,無力東向。其他地區如中亞、南俄、中非、阿拉伯半島對于希臘人而言,大多還籠罩在傳說的迷霧之中。
這一切說明亞歷山大東征之前歐亞非大陸各古老文化區域的相對阻隔。但自亞歷山大之后,這種局面就逐漸被打破,從而出現了各古老文化相互接觸、碰撞、交流,最后納入一個新的文化巨流的壯觀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