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抉擇時刻
- 九江短篇小說集
- 洛枳洛wu
- 2053字
- 2025-06-04 08:28:46
五月的潯陽被揉進蟬鳴里,香樟葉在風中沙沙作響,像無數張揉皺的試卷。林小滿站在白鹿洞書院遺址的碑刻前,指尖撫過“慎思之“的“思“字,碑身的裂縫里長出了青苔,像道愈合的傷口。她的書包里裝著模擬志愿填報的草表,中醫學院和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的代碼被反復圈畫,墨跡洇成模糊的團塊,像她此刻混亂的思緒。
“又來和老祖宗們商量大事了?“爺爺的聲音從身后傳來,竹拐杖敲在青石板上,發出篤篤的響。老人穿著洗舊的藍布衫,衣襟上別著枚杏葉形狀的徽章——那是小滿去年送他的“文化周紀念款“,邊緣已經磨得發亮。
二、石碑上的哲學課
祖孫倆坐在“朱子祠“的臺階上,遠處的云霧正漫過五老峰,像幅流動的水墨畫。爺爺掏出隨身的藥罐,往小滿手里塞了顆陳皮糖:“當年我跟你太爺爺學醫時,也站在這樣的十字路口?!八躺系摹案裎镏轮埃凵耧h向遠方,“他說,醫書里寫的是'救天下之病',書院里講的是'正天下之心',看似兩條路,實則同個理?!?
小滿咬碎糖塊,酸甜在舌尖炸開,忽然想起爺爺診室里的對聯:“杏林春暖沐朝霞,橘井泉香映日華“。那是白鹿洞書院的山長題的字,當時她只覺得對仗工整,此刻卻品出了醫者與文人的共通情懷。
“你看這碑上的字。“爺爺用拐杖指著“明辨之“,“明辨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知道不同的白有不同的用處——宣紙的白能畫畫,白布的白能做藥引?!八巯缕尤~,在掌心揉碎,“中醫是救人的手藝,文化保護是救人的靈魂,你說哪個更重要?“
三、云霧中的文化頓悟
午后的云霧突然濃重起來,像誰打翻了墨水瓶。小滿獨自走到書院后的“思賢臺“,腳下的石階被霧氣浸得發亮。她摸出書包里的杏葉吊墜,熒光材質在霧中泛著微光,想起去年文化周時,陳墨說過“文化像霧,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滋養整片山林“。
“小滿!“陳墨的聲音從霧中傳來,他舉著傘快步走來,褲腳沾著草籽,“剛從圖書館出來,查到個有趣的資料——明代潯陽有位醫家,既是白鹿洞書院的學子,又是懸壺濟世的名醫,他寫的《醫學格致》里說'醫道即人道,治病即治心'?!?
小滿望著他眼鏡片上的霧氣,忽然笑了:“這不就是我的寫照嗎?左手脈枕,右手毛筆,哪邊都放不下?!八龘炱鸬厣系目葜Γ陟F中畫出兩個重疊的圓,“也許根本沒有非此即彼的選擇,就像中醫的'整體觀'和書院的'天人合一',本就是相通的?!?
四、夕陽下的傳承儀式
傍晚的云霧漸漸散去,夕陽給書院的飛檐鍍上金邊。小滿回到碑刻前,發現爺爺正用銀針在杏葉上刻字?!斑@是古代醫家的'傳習禮'。“老人展示刻好的葉子,上面是“慎思篤行“四個字,“當年你太爺爺傳給我,現在傳給你?!?
小滿接過杏葉,葉脈間的刻痕細如發絲,卻剛勁有力。她忽然明白,傳承不是枷鎖,而是像這枚杏葉——既承載著過去的紋路,又留出空間讓新的陽光透進來。
“我決定了?!八统鲋驹覆荼?,在兩個專業代碼間畫了條連接線,“報考'中醫文化遺產保護'交叉學科,把爺爺的脈案整理成數字檔案,用書院的'考鏡源流'之法研究醫學史?!?
爺爺笑著點頭,從口袋里掏出個小藥罐:“早就給你備好了'定心散'——廬山石耳、鄱陽湖芡實、再加片你刻的杏葉?!八拮永锏沽诵崴F氣升騰中,小滿看見自己的倒影與爺爺年輕時的模樣重疊。
五、晨光中的青春宣言
高考前夜,小滿坐在杏林園的石凳上,月光給杏葉鍍上銀邊。陳墨抱著《白鹿洞書院志》走來,書頁間夾著他的錄取通知書:“文化創意專業,以后專門做書院IP的元宇宙開發?!疤K瑤隨后而至,發間戴著新設計的采茶戲頭飾:“非遺藝術設計,要讓水袖登上巴黎時裝周?!?
“你們看。“小滿指著文脈碑,不知誰在“篤行之“的“行“字旁邊畫了個箭頭,指向校園外的方向。她摸出爺爺刻的杏葉,放在三人交疊的手背上,“我們的路,就是這個箭頭——從碑刻出發,卻通向無限可能。“
晨光微熹時,三人走過文脈碑,小滿忽然發現碑底長出了株幼苗,葉片上掛著露珠,像極了她吊墜里的杏葉。陳墨掏出相機記錄下這個瞬間,蘇瑤則用手機拍下幼苗,配上文字:“傳統的根,正在青春的土壤里,長出新的枝椏。“
六、抉擇背后的文化哲學
填報志愿那天,小滿在個人陳述里寫道:“我曾以為文化傳承是手握韁繩,牢牢守住傳統的馬車。后來才明白,它更像放風箏——線在手里,風箏卻要飛向云端。中醫與文化遺產保護,看似不同的賽道,實則共享同片天空:都是在時光的河流里,打撈那些即將沉沒的星辰?!?
點擊提交按鈕的瞬間,她望向窗外的杏林園,杏果已經開始泛黃。爺爺說過,杏果要經過九道工序才能制成入藥的杏仁,就像文化傳承,要經過無數次的打磨與抉擇,才能熬出最醇厚的味道。
暮色降臨時,小滿收到陳墨發來的照片:文脈碑前的幼苗在風中輕輕搖曳,背景是漫天的晚霞,像幅正在創作的水墨畫。她忽然想起爺爺的話:“最好的傳承,不是讓文化活在過去,而是讓它在未來的每個清晨,都能看見新的太陽?!?
八月的潯陽飄著桂花香,小滿背著書包站在高鐵站,杏葉吊墜在陽光下閃著微光。遠處的廬山云霧繚繞,像極了她即將展開的未來——朦朧,卻充滿希望。她知道,無論選擇哪條路,心中的文脈早已像根系般深植,終將在某個春暖花開的日子,綻放出最美麗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