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體察民情
- 攻伐諸天,從四大名著開始
- 梅菜不蒸
- 2040字
- 2025-07-11 11:51:00
“朕有些好奇啊,這相面之術果真能斷人前程嗎?”
李墨與左慈信步走著,隨口問道。
左慈開口回道:“相術亦為術,既然是術那就非道可比,雖也玄奇,但卻并非定數。”
“那先生可曾看錯過人?”李墨問道。
聽到李墨問出這個問題,左慈臉色微變:“老朽并非仙人,自然也會有走眼的時候。”
“哦?”李墨更加好奇了,“不知是何人讓先生走了眼?”
緩緩抬頭望天,左慈臉上寫滿了后悔。
“當年,我見到張角兄弟時,就不該留他們性命!我本以為張角此人乃是仁德之士,對其頗為嘉許,誰曾想最后竟鬧出這般禍患!貽害蒼生!”
“嗯~~~”
李墨沉吟半晌,緩緩搖了搖頭:“我倒是以為先生或許并未看錯。”
左慈語氣隱含兇戾:“張角為一己之私,舉黃巾而荼毒天下,致使董卓之輩霸占京師洛陽。如若無他,如今天下怎會是這般亂象!”
“那先生可聽說過一句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李墨只用這一句話,一下子給左慈弄沉默了。
半晌之后,左慈才繼續開口:“陛下此言何意?”
李墨給他分析道:“漢室天下,自高祖劉邦以降傳續四百余年,雖有新莽從中隔斷,但終究是已經存在太久了。”
“久到天下間已經以家世為榮,四世三公這樣的士族可以稱為美談,月旦評這樣公然的利益交換可以萬人追捧。先生難道不知,大漢高祖不過一泗水亭長而已,何曾是什么士族?”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卻無立錐之地,廟堂之上盡是些爭名奪利之輩,江湖之中又全都是食利的豪強,這樣的大漢,真的有普通百姓的活路嗎?”
左慈越發的沉默了。
他是個心懷慈悲的修道者,但卻遠離人世,不知眾生疾苦。
李墨的這些問題真的觸動到了他。
回想起自己自川蜀而到洛陽這一路上的見聞,那些百姓的苦難真的只是董卓一人造成的嗎?
左慈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良久,他還是開口了:“那陛下以為,張角此人舉兵造反是為了天下百姓嗎?”
“要分辨一個人的目的,不光要看他說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李墨隱含笑意的說道,“這個問題朕暫時無法回答先生,這需要先生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
左慈看向李墨:“這就是陛下之所以愿意帶老朽來大乾的原因?”
誰也不是傻子,左慈更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
李墨如此熱情,必然有其緣故,左慈自己身無長物,能被一個皇帝看上的,除了道法,那就只有他自己了。
而李墨自始至終都沒問過有關修道的事,那左慈自然就能猜到他的目的。
“沒錯!”李墨干脆的承認了下來,“我朝中尚缺一名護國法師,朕覺得先生很合適。”
“陛下抬愛了,老朽山野之人,受不起......”
李墨抬手攔住他:“先生且先不要拒絕,不如在我大乾走走看看再說?”
左慈深深的看了眼李墨,沒有拒絕:“那就請陛下讓老朽開開眼吧。”
“定然不會讓先生失望的。”李墨隨意一笑,很有信心。
不論如何,眼下這個時代也是遠遠超出三國時代的繁華,縱然沒有李墨的干預,想來也能讓左慈大開眼界。
帶著左慈返回皇宮,李墨將之前那件事那些手尾處理完畢,同時頒布圣旨,宣布此事到此為止暫不株連,這才算安定朝野人心。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第二天一早,李墨便帶著左慈一起微服出宮。
“陛下不上早朝嗎?”左慈不解的問道。
李墨無所謂的擺手:“早朝這種東西,完全沒必要存在,效率低下不說,還惹得朝野生怨。天不亮就把官員從床上都叫起來,能商量出什么好國策來?所以,朕早就改制了,五日一朝。”
“啊?這......”
左慈有些吃驚,他不懂政治,可總覺得身為皇帝如此怠政,不是什么好事。
見他吃驚,李墨也早已見怪不怪:“上朝無非是個形式而已,大漢朝那位靈帝也沒少上朝吧?可他搞出什么好事來了?治國,關鍵還是要看人,而不是上朝勤不勤快,先生覺得呢?”
左慈苦笑一聲:“陛下真是老朽所聽聞過的言辭最鋒利的天子了。”
李墨言語犀利之余,所說的話貌似還都很有道理,這就令左慈不得不佩服了。
“先生覺得朕言辭鋒利,那是因為朕說的有道理。”李墨不以為意。
左慈緩緩點頭,然后開口問道:“敢問陛下,此番我等要去何處?”
“帶你去看看百姓究竟想要什么,然后你就知道張角是什么人了。”李墨淡淡的回道。
“百姓......”
左慈略顯出神。
他是心懷仁慈,但終究只是獨善其身的道士,口中喊著救濟斯民,卻不知該如何下手。
最終也只能枯坐山中,修他的大道。
在《三國演義》原著中,左慈所能做的也只是嘲諷一番曹操,既改變不了當下,更改變不了三分歸晉的未來。
這就是他的局限性。
李墨要將他從這種局限性中解救出來,如此才能將左慈拉入自己的陣營。
一行人乘車上路,直往北京郊外而去。
車上,李墨開口問道:“先生可曾接觸過普通百姓?”
左慈點點頭:“昔日在山中修道,偶有前來求醫的百姓,老朽倒是醫治過不少。”
“那先生可曾記得他們的模樣?”李墨繼續詢問。
“他們的......模樣?”
左慈開始回憶,東漢末年的百姓究竟是什么模樣呢?
瑟縮?膽怯?淳樸?愚昧?
或許都沾一點,又或許只是某一方面特質十分突出,但總之就是最普通的古代百姓形象。
畢竟在古代,道士也算是上流社會的貴人,更別提左慈這個等級的道士了,他所見的百姓自然大都對他敬畏有加。
李墨掀開車窗,示意左慈向外張望:“先生不妨看看我朝百姓,與大漢相比,究竟哪家的百姓更像是......人呢?”
說到最后兩個字,李墨緩緩加重了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