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周瑜臥病
- 三國:我,蔡瑁,大漢忠良
- 一天心光
- 2054字
- 2025-06-04 07:30:00
卻說周瑜自那日吐血之后,便一直臥床不起,東吳諸醫紛紛診治,均無良方。
帳中氛圍凝重如山,營帳外寒風蕭瑟,帶來陣陣寒意。魯肅憶起不久前諸葛亮為黃蓋所配之藥頗有奇效,于是急忙尋諸葛亮前來診治。
二人步履匆匆地踏入中軍大帳。帳內燈火昏黃,一張案幾上擺著未干的墨書殘卷與散亂的藥材,中軍士兵靜立兩旁,無不神色憂慮。
魯肅神情凝重,道:“決戰在即,大都督卻忽然病倒,此乃曹操之福,也是我東吳之大禍啊!”他眉頭緊鎖,不時望向帳內那張病榻。
諸葛亮成竹在胸,“據子敬所言,公瑾之病,亮必能醫治!”
魯肅聞言心中一喜,不禁長舒一口氣:“若真如此,則國家可保,無大憂矣!”
二人進入內帳,只見周瑜躺在床上,一襲錦袍褪去光彩,臉如金紙,氣若游絲,一副病入膏肓之景。
魯肅輕步上前,小聲喚道:“大都督,孔明先生特來探望。”
周瑜勉強扭頭望去,那雙深邃的眼眸里透出幾分倔強。
他緩緩撐起身軀,將背靠在繡枕之上,卻力不從心,全身似被無形巨石壓迫般沉重。咳嗽兩聲,每一下皆如刀割胸膛,卻依舊咬牙撐起虛弱笑顏,“孔明先生能至,在下深感榮幸。”
諸葛亮連忙走近,上下打量著周瑜臉上的血色變化,俯身輕聲問候,“幾日未見,大都督病情怎會如此沉重?”
周瑜長嘆一口氣,道出心聲:“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
聽罷此言,諸葛亮嘴角浮現一絲狡黠而意味深長的微笑,“天有不測風云,人豈能預盡未來?”
言畢,諸葛亮開始為周瑜把脈。
“大都督可是覺得煩悶?”他語調溫和,“可試涼藥解之!”
周瑜又咳嗽兩聲,用手捂住嘴角,無力地點了點頭,那蒼白臉龐似乎又添幾分凄涼。“涼藥已嘗,但毫無效用。”他搖頭嘆息道。
諸葛亮講出病理:“風火燒心,須先理其氣。氣順,則病可痊愈啊!”
聞此話,周瑜似有所悟,其眼中隱現光芒,卻仍顯疲憊,他艱難扯出一道苦澀笑容,“若能理順氣機,當以何藥調服?”
“呵呵呵呵!”諸葛亮朗聲笑道:“亮有一方,可使大都督氣順病愈!”
“果真?望先生不吝賜教。”周瑜聲音雖弱,卻透出殷切期盼之意。
諸葛亮并不說話,若有深意的看了魯肅一眼。
魯肅瞬間心領神會,微微一笑,轉身揮手示意:“各位士兵退下!”營帳內頓時恢復了幽靜,只剩下三人相對而坐。
諸葛亮見眾人退盡,步履輕盈地走向案幾。燭火搖曳,一張宣紙攤開,他提筆揮毫潑墨,筆鋒如行云流水,在紙上逐漸勾勒出一劑良方。
周瑜則神色疑惑地望向魯肅,那目光中隱含著未言之問:諸葛亮此人文武雙全,不僅善謀略,還能醫術高明?
魯肅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只能輕輕點頭,權當安慰。
諸葛亮寫罷藥方,將宣紙遞至周瑜面前。只見上面清晰書寫著十六個大字: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雙眉微挑,下意識喃喃念了一遍,忽覺胸中氣機頓時順暢如流泉,全身舒泰,不復先前那般悶痛難忍。
他眼含驚艷之色:“真乃神人也!”聲音比先前宏亮了許多。“先生既知吾疾,又將以何藥為我調治?
魯肅連忙接過話茬,一邊凝視著藥方,一邊懇切說道:“大都督肩負破曹大任,而孫劉聯盟已成,還請先生寬宏大量不吝賜教!”
諸葛亮轉身沉吟良久,并非無計可施,只是眼下周瑜曾多次有意加害于己,此刻若將底牌全盤托出,將來必遭清算,須一策可保萬無一失。
他抬頭凝望周瑜,“大都督,借汝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可夠使用?”
聞言,周瑜激動地從床榻上踉蹌站起,那蒼白的臉龐竟泛起血色,“休說三日三夜!只要有東南大風,一夜足矣!”
話音剛落,他卻忽而皺眉苦思,又緩緩坐回床榻,“只是……這風,從何而來呢?”
“哈哈哈哈哈!”諸葛亮一陣大笑,“大都督若要東南風,可于南屏山修建一臺,名曰:七星壇!”
“壇高九尺,分三層,再派一百二十名兵卒歸我調遣。屆時我登壇祭風,當借來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大都督用兵!”
“七星壇建于何處?”周瑜問道,他眼神銳利,如欲從細節察覺玄機。
“當建于南屏山麓。”諸葛亮揮動羽扇,在地圖上一點,道:“依山傍水,此乃設壇絕佳之選。”
其實這都是諸葛亮托詞,依山傍水,此地便于逃跑。
至于東南大風,諸葛亮雖是徐州人士,卻久居荊州,自然知道此地冬天會有東南大風。
況且其熟讀天文地理,曾說過:“兵,有可見之兵與不可見之兵。”
“可見之兵者,荷戟執戈,肉身之士;不可見之兵,日月星辰,風云水火,山川之靈氣,如此萬物萬象均可為兵!”
前日草船借箭,能算得大霧,今日,豈算不得大風?
周瑜眼中燃起焦躁的火光,聲音急促:“大戰迫在眉睫,事不宜遲!
諸葛亮面色自若,胸有成竹地答道:“今夜已過,明日搭臺設壇,我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日祭風,至十一月二十二日丙寅風止,大都督以為如何?”
“好!”
周瑜贊嘆一聲,聲音中帶著難掩的激動與期待。他迅速掀開錦被,一個翻身跳下床來,那一刻仿佛舊疾全消,精神煥發,一股生機勃勃的氣息頓時涌現。
他快步上前,雙臂熱情地環抱住諸葛亮,“臥龍先生,拜托了……拜托了!”語氣中滿是懇切。
轉頭間,他又迅速吩咐魯肅:“子敬,速遣五百壯士,按孔明先生之意,修建七星壇!另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調用!”
“是!”
萬事安排妥當后,周瑜轉頭凝望諸葛亮,那目光驟然變得深沉且銳利,其中隱隱透出幾分殺意,如鋒刃般冷冽,卻又難以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