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帝王紹基垂統,必建儲貳以固國本。茲者皇長子由梓,日表英奇,天資粹美。”
“一遵《皇明祖訓》立嫡之制,今以金冊金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其儀制如左:一曰、授太子袞冕九章,建儲于文華殿,隨朕參議。”
“二曰、命三公三少傅之,講官日進《尚書》《資治通鑒》。”
“三曰、歲給祿米萬石,設詹事府、衛率府輔弼。”
“四曰、領大都督職,許開府置牙,自設僚屬,掌五軍都督府,總理京營戎政,佐朕軍事。”
“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若百官軍民人等,敢有異議者,視同謀逆!”
“欽此。”
(舊歷元年七月十八日,鈐“皇帝奉天之寶”)
依舊德壽殿上,今已改為“奉天殿”。
朱由梓的服飾已經由原來世子袞冕“八旒冕上七章青衣下纁裳”,更換皇太子袞冕“九旒冕上九章玄衣下纁裳”。
“兒臣朱由梓拜受君詔,吾皇萬歲萬歲歲萬萬歲。”
朱常淓登基以后,第一道詔書便是冊封皇太子朱由梓,可見朱由梓在他心中的地位。
不過現在的冊封只是詔書,過兩天等到儀式準備完成,將正式舉行儀式告祭宗廟,受金冊金寶。
所以現在朱由梓的身份可稱為暫署皇太子,還未正式就任,但可以行使太子的權利。
成為皇太子后,之前的所有身份,如潞王世子、戎政尚書、總理京營、江南總督、兵部尚書等自然而然都已經作古。
朱由梓現在的新身份為:“暫署”皇太子、兼大都督、總理京營戎政、文華殿參議、如朕親臨。
新君即位,自然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許多私密的事情不能與外臣商量,因此朱常淓只能叫來太子朱由梓相商。
隨后幾天,杭州行宮連續發布多封詔書。
隨著冊封太子詔書之后的,便是遙尊被清人俘獲的弘光皇帝朱由崧為“太上皇”,以表明自己是臨危受命,承繼合法。
按照法理,弘光帝朱由崧繼承至崇禎帝朱由檢,為兄終弟繼,實則“弟終兄繼”;朱常淓繼承至朱由崧,也是以兄終弟繼之名,實則“侄終叔繼”
尊弘光皇帝母親鄒氏為慈禧太后,入住慈禧宮,稱為“西宮太后”;尊潞王太妃大李氏為慈懿太后,入住慈懿宮,稱為“東宮太后”,李太后;尊潞王生母楊氏為慈安皇太妃,入住慈安宮,可稱為楊太妃。
因為鄒太后是太上皇的母親,所以根本沒有底氣與東宮太后爭奪太后權利,已經淪為吉祥物。
至于慈安皇太妃,一如既往的安靜禮佛。
接著,便是冊封潞王妃小李氏為皇后,今后稱之為李皇后。
皇室內部的安排完畢,接下來就是宦官群體。
這個群體雖然因為魏忠賢的閹黨之后飽受詬病,且失去了左右朝政的權利,但他們依舊對著國家有著深層次的影響。
不管是鎮守各地的太監,還是掌管皇家在地方的織造局、市舶司,都是朱由梓父子急需要的現金流。
原潞王府承奉司承奉正程懷英被任命為司禮監掌印,東廠提督;承奉副李吉辰被任命為御馬監掌印,西廠提督。
原司禮監掌印高起潛被外放為福建鎮守太監,御馬監李國翰被外放為廣東鎮守太監。
高、李二人的任務除了監視本地文武官員外,還有便是監督兩廣賦稅,順利通過福建解送杭州。
雖然高、李二人對失去中樞權利有所不滿,但也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己身為弘光皇帝的內侍,自然不可能在朱常淓父子的內朝掌握大權。
如今新君沒有將他們打發去坐冷板凳,反而下放為鎮守一省之地的大太監,他們已經十分滿意了。
而有了這兩位前朝老宦做表率,各地的鎮守太監們紛紛向杭州上呈文書,向朱常淓父子表忠誠。
接著,朱常淓還需要解決之前登基時對諸王的承諾。
首先,父子倆將目光瞄準了已經名存實亡的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并按時撰寫帝王譜系,記錄宗室成員子女的嫡庶、名稱封號、嗣職襲位、生卒年間、婚嫁、喪葬謚號等事。
凡是宗室陳述請求,均為之向皇上匯報,有引薦宗室賢才、記錄宗親得失等職責。
但自永樂以后,宗人府多由勛戚掌事,而它所管轄的事都移交給禮部辦理,以至于宗人府名存實亡。
如今北京、南京兩座國都里的老舊勛貴,或死或降,而在杭的勛貴除了新冊封的吳志葵家族、王之仁家族、鄭鴻逵家族等新軍事勛貴,以及新近被冊封的外戚顯榮伯李國泰、安平伯楊承裕兩位外戚勛貴,幾乎沒有其他貴族。
因此宗人府便已經宣告消失。
于是,朱常淓先下詔重設宗人府,以便于厘清現存朱氏宗親,選拔宗室俊才,然后下旨要求禮部將原先代管的宗人府事務全數移交回宗人府。
接著,任命惠王朱常潤擔任宗人府宗人令,桂王朱常瀛擔任左宗正,周王朱倫奎擔任右宗正,楚王朱華堞擔任左宗人,魯王朱以海擔任右宗人。
其中惠王朱常潤出了名的不理事,桂王朱常瀛遠在廣西且聽聞深陷重病,周王朱倫奎是已逝周王朱恭枵之孫,年齡比朱由梓還小兩三歲,經驗不足。
因此宗人府的事情便落在了左宗人楚王朱華堞,右宗人魯王朱以海的身上。
同時,為了平衡地方上的縉紳勢力、軍閥勢力,朱由梓還提出了“酌情仿效晉之宗王出鎮,一如國初十二藩王出征九邊”的計策。
如此既能壓制地方的軍閥、士紳,又能拉攏宗室。
但朱常淓還是擔心宗室坐大,“萬一藩王坐大,重現成祖之舊事如何?”
朱由梓無語道:“父皇,如今半壁江山不在大明,朝廷能否復興尚不可知,擔心藩王坐大實在太過于遙遠,眼前之事重在防虜,兼防軍閥割據,我們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就好。”
朱常淓最終還是同意了。
下旨以唐王朱聿鍵出鎮福州,益王朱慈炲出鎮撫州,韓王朱璟溧出鎮夔州,吉王朱慈煃出鎮長沙,襄王朱常澄出鎮貴陽,諸王受本省總督、巡撫節制。
益藩永寧王朱慈炎英武果敢,有除賊復土之功,特命其領本部兵入衛杭京,授撫州總兵官,掛鎮西將軍印,隨聽東宮調遣。
“朕惟太祖高皇帝《皇明祖訓》有云:‘諸王世居藩屏,翼衛皇室’。”
“今胡虜南犯,流賊充于野,特命唐王朱聿鍵出鎮福州,其務恪守乃職,以興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