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二、二三年我在上海時期,仍只對都德的《最后一課》有所感受,覺得這同一般小說不同,聯系到自己的國家民族,促人猛省。我還讀到其他一些亡國之后的國家的一些作品,如波蘭顯克微支的《你往何處去》。我也讀了文學研究會耿濟之翻譯的一些俄國小說。我那時偏于喜歡厚重的作品,對托爾斯泰的《活尸》、《復活》等,都能有所領會。這些作品便曰復一日地來在我眼下,塞滿我的腦子,使我原來追求革命應有所行動的熱情,慢慢轉到了...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一九二二、二三年我在上海時期,仍只對都德的《最后一課》有所感受,覺得這同一般小說不同,聯系到自己的國家民族,促人猛省。我還讀到其他一些亡國之后的國家的一些作品,如波蘭顯克微支的《你往何處去》。我也讀了文學研究會耿濟之翻譯的一些俄國小說。我那時偏于喜歡厚重的作品,對托爾斯泰的《活尸》、《復活》等,都能有所領會。這些作品便曰復一日地來在我眼下,塞滿我的腦子,使我原來追求革命應有所行動的熱情,慢慢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