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總序
- 《民法典》時代的公司決議制度(西南政法大學新時代法學理論研究叢書)
- 吳飛飛
- 1567字
- 2025-08-25 11:36:19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談道:“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法學學科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法治人才、產出法學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法學學科建設離不開法學理論研究的高質量發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提出要“創新發展法學理論研究體系”,這是新時代對法學理論研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廣大法學工作者投身理論研究事業的使命。
作為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之一、全國法學教育研究重鎮的西南政法大學,自1950年成立以來,一直將法學理論研究作為事業發展基礎,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法學理論研究是推動中國法學教育發展的事業,是服務中國法治實踐的事業,也是豐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的事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尤其是黨的二十大以來,西南政法大學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扎根重慶、服務全國、放眼世界,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發揮法學特色優勢,不斷健全科研組織、壯大科研隊伍,通過各個學院和各大研究機構團結帶領本校科研骨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實施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方面持續做出西政貢獻。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具體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要求,西南政法大學組織動員本校法學科研優秀骨干,發揮法學專家群體智慧和專業優勢,編撰出版了“西南政法大學新時代法學理論研究叢書”。這套叢書具有四個鮮明特點:一是,自覺堅持把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闡釋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的研究,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義、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的研究;二是,緊緊圍繞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切實加強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學理論研究,總結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標識性的概念、觀點、理論,構建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三是,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四是,注重加強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合理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服務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踐。
出版這套叢書,希望能夠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建設貢獻西政智慧、西政方案、西政力量。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深刻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這一重要論斷深刻說明,對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來說,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既是根本基礎又是必由之路。法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支撐學科,是經世濟民、治國安邦的大學問。西政是全國學生規模最大、培養法治人才最多的高等政法學府,師資隊伍龐大、學科專業門類齊全,有條件、有義務、有使命走在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建設的第一理論方陣。
是為序。
林維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