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困局
- 穿越1618:我在神羅當皇帝
- DL.鴻毅
- 2033字
- 2025-07-12 22:03:32
加冕儀式結束后,斐迪南便走上一輛馬車,開過普雷斯堡主道。
他頭戴圣斯蒂芬王冠,袍角拖地,右手握著權杖,左手拿著寶球。
近衛軍列隊護在他左右,廣場上人群密集,許多市民齊聲高喊著“國王萬年”,聲浪持續不斷。
斐迪南也不斷左右看向將這里圍得水泄不通的群眾,朝他們揮手示意。
很快,馬車便行駛到了普雷斯堡城堡門口。
斐迪南最后一次回頭,朝著民眾微笑著揮了揮手,然后在侍從將城堡大門關閉后,正式結束了今天的加冕活動。
進入書房后,他便站在窗前,望著多瑙河的方向,思考起他的下一步動作。
歷史上,斐迪南二世在1618年7月1日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后,便火速趕往了維也納,然后快刀斬亂麻,在短短20天后便將克萊斯爾,他在樞密院最大的反對派,監禁了起來,確認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事實上,自1618年5月23日,波西米亞第二次擲出窗外事件爆發后,皇帝馬蒂亞斯的健康狀況便已經每況愈下,精神也逐漸萎靡。
甚至在斐迪南回到維也納前,維也納的政務便已經基本上完全由克萊斯爾掌控了。
同年10月,馬蒂亞斯便已經徹底喪失了處理政務的能力,斐迪南也徹底掌控了政務。
那么,歷史上的斐迪南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斐迪南開始回憶起歷史文獻中的內容:
當時,樞密院由多派勢力組成,其中最有實權的便是首席顧問克萊斯爾。
而斐迪南則和克萊斯爾的宗教立場完全相反。
歷史上的他從施蒂里亞一路走來,對新教派別的擴張早有警覺。
他明白這場沖突的根本不是苛捐雜稅,也不是權力斗爭,而是宗教與皇權的正統性之爭。
若任由地方貴族奪取信仰控制權,未來整個帝國的結構便會徹底松散。
因此,他開始主張政治、軍事、法律三管齊下,直接壓制波希米亞叛亂。
于是,自加冕后第一周起,斐迪南與克萊斯爾之間的分歧便迅速公開化。
克萊斯爾試圖阻止調兵命令,多次以“未經皇帝批準”為由駁回施蒂里亞軍團的調動請求。
他還聯合宮廷中立派,計劃在下一次樞密會議中延后對波希米亞局勢的正式回應,以爭取更多談判的時間。
歷史上的斐迪南也看得很清楚,若不先清理克萊斯爾這一障礙,自己連調動部隊的命令都無法落實,更別提鎮壓叛亂了。
更危險的是,克萊斯爾控制著皇帝馬蒂亞斯的貼身幕僚,與病重的皇帝關系密切,隨時可能借皇帝之名否決繼承程序,或者推舉他人進入皇位候選人名單。
事實上,他也確實曾經想過換一個人來當皇帝。
最終,歷史上的斐迪南與其支持者在7月中旬秘密協商,最終決定由蒂羅爾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7月20日主導一次“緊急會議”,會后直接下令將克萊斯爾軟禁,撤除其全部職務,接管其印綬。
此次行動徹底改變了樞密院的力量結構,使得斐迪南首次真正掌握中央政務。
緊接著,斐迪南便得以迅速推進軍事部署,清洗維也納官僚體系,并穩住了來自教會與巴伐利亞的支持。
而克萊斯爾自此退出歷史舞臺,數月后病死于家中。
現在,距離馬蒂亞斯病逝還有八個月,距離波希米亞議會推舉腓特烈五世還有十三個月。
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斐迪南站在地圖前,盯著中央的維也納,一動不動。
他開始思考,在哪些方面,歷史上的斐迪南做的還不夠好?
首先,和歷史上一樣,他必須處理克萊斯爾。
克萊斯爾仍掌握著奧地利樞密院的調令權,這人若不除,任何決策都將被樞密院層層反對,遲滯至極。
接下來,是統一天主教聯盟。
目前,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三世是聯盟的實際主導者。
不過,他生性多疑,不愿輕啟戰端。
歷史上,直到1620年夏,馬克西米利安才正式表態支持皇帝,派蒂利伯爵支援帝國軍。
為了爭取他出兵,歷史上的斐迪南不得不承諾給予他選帝侯之位,上普法爾茨的領地,并同意將波希米亞貴族的沒收領地轉贈巴伐利亞。
這么大的誘惑顯然可以用于其他更重要的事上。
比如,未來帝國中央軍的建立……
而現在,斐迪南已經在匈牙利建立了中央軍,只等到時候御駕親征,大敗加博爾,然后他便有理由帶領大軍轉進波西米亞,浩浩蕩蕩地開進布拉格了。
畢竟,包括特蘭西瓦尼亞、波西米亞的軍隊在內,士兵都是未經訓練的新兵蛋子,紀律性也不強,更別提戰斗力了。
就說波西米亞的軍隊,在白山戰役期間,根本就沒有戰斗意志。
在戰場上和天主教聯軍短兵相接數小時后,便戰意全無,當逃兵的當逃兵,避戰的避戰,毫無還手之力,一個下午內就全面崩盤。
雖然在1619年,波希米亞軍一度兵臨維也納城下,還打進了內奧地利,而斐迪南毫無還手之力,但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斐迪南弱,而是他根本沒有可用之兵。
奧地利本地貴族觀望不動,地方軍隊分散在各邦,各自為政。
雖然斐迪南在匈牙利動員起一支約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但這支軍隊大部分由克羅地亞與施蒂里亞的貴族提供,他們只肯防守本地,對出兵拱衛維也納毫無興趣。
而至于歷史上,為什么普雷斯堡會被加博爾的軍隊攻陷,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哈布斯堡這邊的指揮系統臃腫,以及歷史上的斐迪南根本就沒有意料到加博爾會選擇直取普雷斯堡。
不過,這一切,都將由剛剛建立的中央軍解決。
起碼,在斐迪南看來是這樣的。
此時,門外的小斐迪南也敲起了門——他自五分鐘前便被斐迪南叫了過來,說是有要事相商。
他到后,向斐迪南頷首行禮,還沒開口,便聽到了斐迪南的嘴中,緩緩吐出一句話:
“備車,去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