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巾幗不讓須眉
- 文娛時代1982
- 摟住油菜花
- 2335字
- 2025-06-24 23:53:32
“中國武俠片揚威康城,太極張三豐勇奪大獎!”
“部部電影都大賺,夏夢開公司賽過做演員!”
“太極張三豐康城熱賣,李聯杰工資再漲二十!”
……
楊昊看著香港的報紙,無力吐槽,什么叫做踏馬的李聯杰工資再漲二十?
當初《少林寺》票房大賣的時候,內地的報紙也報道過李聯杰漲20塊錢工資的事。
但內地的報紙是認真地在報道這件事,因為這已經是很好的待遇了。
而香港的報道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嘲諷。
夏夢又給每人準備了一大堆禮物,好多還是從法國帶回來的。
這次戛納之行,青鳥公司可以說是狠狠地賺了一筆。
按說她要給劇組的人發紅包才對,不過楊昊這幫人,收了紅包都是要上交的,還不如送點禮物更實惠。
像李聯杰火了之后,全國各地的觀眾給他寫的信至少有幾麻袋。
這些信里面常常會夾帶糧票、錢之類的東西,這些都是要上交的,不然很麻煩。
禮物的話,貴重的也要上交,一些衣服、日用品、食物之類的才可以酌情留下。
不過,楊昊有一個賬戶在夏夢那里,夏夢不聲不響地給他打了兩萬美元,沒人知道。
楊昊并沒有主動要求,夏夢還是主動給了,這樣的老板不多。
對于楊昊而言,這錢是他該得的,老實不客氣地收下,轉頭就拿去買股票了。
1984年香港經濟的低潮期,香港前路未明,許多人拋家棄產地跑路,樓市、股市,全都是跌至谷底。
一直到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發布,香港確定在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一切才穩定下來。
楊昊人不在香港,也不可能去追跌買漲,只能做長線,所以全買了黃瓜,求個穩。
黃瓜又不是吃素的,和記黃埔的股價到了年底,至少翻三倍。
……
由于還有電影要拍,一行人沒有在香港多做停留。
夏夢給大家買了機票,從香港飛上海,再坐車去蘇州。
吳文寶也跟著去了蘇州,他帶著金葉子呢,要拿給劇組的人看看,一起慶祝一下。
按說要在廠里慶祝,不過劇組在外地,來回跑也不方便,就分開慶祝了。
一行人回到蘇州,劇組的人早已得到消息,都巴巴地在招待所等著。
吳文寶把獎杯捧在手里,興致高昂地道:“同志們,我來講兩句,這次我們遠征戛納……”
他是書記嘛,這種場合,該他裝逼的,大家也沒有不耐煩,興致勃勃地聽他講話。
吳文寶講了大概十分鐘,各種套話講了一遍,終于說道:“好了,我就不多說咯。這個金棕櫚長什么樣?你們想不想看一哈嘛?”
他講了什么話,大家壓根沒聽進去,都盯著他手里的獎杯呢,這是都很給面子,一起喊道:“想嘛!”
吳文寶笑吟吟地把盒子打開,給大家展示了一下。
盒子倒是挺大,大家還以為是多大一個獎杯呢,沒想到只是一片小小的金葉子,鑲嵌在一個金字塔形狀的陶瓷底座上。
后世常見的金棕櫚是水晶底座,是1992年之后才有的,如今還沒有固定下來。
金棕櫚獎有三種規格,《太極張三豐》得的是小獎,獎杯是一個迷你金棕櫚。
影帝影后的金葉子會稍微大一些,最佳電影的最大,是正宗的金棕櫚。
這是楊昊得獎比較早,到了九十年代,只有最佳電影才有獎杯,其他獎只有證書。
葛優1994年憑借《活著》拿了戛納影帝,他就只有證書。
到了2000年梁操唯憑借《花樣年華》拿戛納影帝的時候,又恢復成大家都有獎杯了。
吳文寶強調:“別看它小,金子做的呢!”
“不是鍍金啊?”
“當然不是,葉子是24K純金,梗子是18K金。”
“哇,那不是值好多錢!”
“這是我們廠的榮譽,怎么能用錢來衡量呢?一點覺悟都沒有!”
獎杯是小了點,但劇組的人并不嫌棄。
他們在廠里被長影派壓制了這么久,第一次上位拍電影,就在國際上獲獎,真是過年都沒這么高興。
看完獎杯,再看證書。
獎杯有兩座,證書也有兩張,吳文寶帶回來的是金攝影機獎的證書。
按理來說,這個獎應該歸楊昊,還有獎金也是楊昊的,不過這是不可能的。
吳文寶打開證書亮了一下,說道:“這次能拿到這個金攝影機獎,我們的李老當記一功,李老說兩句!”
李爾康依舊在楊昊的劇組擔任攝影指導,這是他站的最后一班崗了,干完就退休。
李爾康接過獲獎證書,仔細看了一遍,有點感嘆:“拍了一輩子電影,老了老了,還能沾你們這群年輕人的光,得一外國的獎。
我也沒什么別的說的,楊昊、侯詠、小列你們這群年輕人都非常優秀,后生可畏啊。
我在退休前,能夠和你們共事,我非常高興,我相信你們一共會做出更好的成績,拍出更好的電影,讓我們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好!”
“說得好!”
老爺子這番話說得非常提氣,大家都紛紛叫好。
該看的都看了,青鳥公司的財務站出來對大家說道:“夏夢女士有幾句話讓我轉達一下!”
這個財務是一直跟組的,大家頓時安靜下來。
財務繼續說道:“夏總說,咱們《太極張三豐》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功,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
她在香港有事要處理,不能過來跟大家一起慶祝,甚為遺憾。特地讓我在松鶴樓預定了酒席,大家今天晚上吃好喝好!”
“哇!”眾人頓時一陣歡呼!
青鳥公司并沒有在伙食上克扣大家,平時吃飯都是有魚有肉,比在廠里都吃得好。
因為內地的物價太便宜了,劇組一百多個人,伙食費按照每天100塊錢來算,能把全劇組的人吃撐。
這樣敞開了吃,一個月也才3000塊錢,這點錢對于青鳥公司來說,啥也不是。
但去松鶴樓這種國營大館子吃大餐,這還是第一次。
有人可能會問了,那劉小慶他們拍電影的時候,怎么就香港內地分開吃。
梁家揮他們香港工作人員就大魚大肉,劉小慶這些內地工作人員就吃黑咸菜配饅頭,盡踏馬欺負內地人呢?
這還真不是香港人欺負內地人。
拍《火燒圓明園》的李翰祥導演和內地的關系是很友好的,他怎么會歧視內地人呢?
這點伙食費他也不是掏不起,而且他對劉小慶也很照顧,他老婆燉了雞,還會專門叫劉小慶去吃。
因為當時就是這么規定的,香港工作人員和內地工作人員除了拍戲,其他的時候都要分開,盡量不要接觸。
各自管理,各自負責自己的伙食,劉小慶他們的伙食是內地負責的,可不就是黑咸菜就饅頭么,能吃飽就不錯了。
而劉小慶大鬧片場,痛斥這種不公,要求內地工作人員得到平等對待,這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巾幗不讓須眉,絕對值得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