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想要獲取成功,先要學會擁抱失敗(2)

人的一生往往會經歷很多的磨煉,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寂寞的,更是殘酷的。或許它會讓你終日獨來獨往,無可信之人依靠,無知心之人傾訴,就如同千里馬遇不到伯樂。或許它會讓你像貝多芬那樣熱愛音樂卻雙耳失聰,像霍金那般熱愛科學卻全身癱瘓。但,磨煉過后,他們都達到了自己的理想境界。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也不少見。或許他們并沒有偉人的那般成就,但同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鄧亞萍正是這樣一個大家都熟悉而敬佩的一個人。

最初,這個身材矮小的小女孩曾有過被體校拒收的經歷,雖然走上了體壇,但她不被教練看好,也不被大家看好。她不像有些運動員那樣終日被教練看著,受著大家的關注,她的存在似乎沒有太多人在意。但她不服輸,她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世界冠軍,所以她要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沖刺。盡管現實與夢想的距離太遙遠,但她深信,只要付出努力,總會得到想要的一切。

通過努力,13歲時,這個小女孩創造了擊敗世界女子冠軍的奇跡。一般來說,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進入國家隊,但到了鄧亞萍這兒卻是個例外,她只進了國家二隊——中國青年隊。

可是,盡管她創造了奇跡,但依舊沒人看好她。而她告訴自己,要用實力證明自己能行!在之后的一年里,在五次與全國尖子選手的比拼中,她獲得了四次冠軍,一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最后才一波三折地進入了國家隊。

爾后,這個嬌小的女子獲得了十四次世界冠軍,四次奧運會冠軍,成了世界乒壇的女皇。她的事跡告訴我們:人生中,沒有磨煉就不會有成功!

越王勾踐起初是一個亡國之君,一個失敗者。當時的他,似乎已到了日暮途窮的境地,未來也幾乎是一片黑暗。而苦難與失敗并沒有讓他倒下,他沒有氣餒,也從未把自己當做一個敗者而整日怨天尤人。他所做的就是堅持,一切從頭再來,把苦難和失敗當成一種考驗,磨煉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奮發,最終苦盡甘來。

一個人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打擊、挫折、失敗、困擾和苦難,它們對于人生意味著什么?如果你被它打倒了,你將一事無成。如果你能戰勝它、超越它,它就會成為你進步的階梯,成為你寶貴的精神財富。

失敗和成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超越了失敗就達到了成功。因此,充分認識失敗的積極意義是十分必要的。失敗一方面有可能使人失望、痛苦、憂郁,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人聰明、堅強、成熟起來。失敗所包含的兩重性對于人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問題全在于你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

失敗是人生的訓練場。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人生不可能是永遠充滿快樂的筵席。生活是一個多面體,是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失敗和成功都蘊藏其中。可以說,人生所追求的層次越高,遇到的磨難往往也越多。只有經過多次失敗和挫折,卻依然自強不息、不斷積蓄力量的人,才會體驗到人生真正的勝利和喜悅。

挫折和失敗并不表明你不能成功。它可能在告訴你要改換一種行為方式,尋找新的選擇,開辟事業的成功之路。

人的悲哀常常在于甩不掉習慣性的誘導,在一條小路上躑躅前行,自己被自己所束縛。而失敗和挫折本身就是帶領一個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導,就是人生珍貴的負面教材。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具有引導成功的價值,是探索成功之路的標記。

沒有波濤的海洋,絕不是真正的海洋;沒有波折的生活,也絕不是真正的生活。但是,山高高不過腳底,海寬寬不過航燈。面對布滿荊棘的人生,面對挫折與失敗,我們應該毫不畏懼,知難而上,因為失敗也是人生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人生充滿著矛盾:幸福與痛苦,安樂與憂患,成功與失敗……我們不希望在人生的旅程中出現磨難,畢竟每個人都希望生活之路沒有叢生的荊棘,沒有坎坷,沒有挫折與失敗,能永遠擁有幸福、安樂、成功……可是,大家可曾想到,失敗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豐富人的才能,使人堅強起來,從而擔負起重大的責任。

面對失敗,最重要的是在失敗中磨煉自己。這是因為,苦難對于人生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有志者則是前進的動力。思想上的壓力,甚至是肉體上的痛苦,則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接受失敗,從容站起,你將獲得不一樣的成功。

平靜的池塘培養不出優秀的水手

嬌艷的花朵出自溫室,參天的大樹來自險峰。我們說,生存環境往往能夠影響和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為,惡劣的環境或危險的強敵會讓人們時刻準備著迎接挑戰,而安逸的環境則會腐蝕人們的斗志,正如平靜的池塘培養不出優秀的水手一樣。

有這樣一個有名的實驗也許你并不陌生。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里,這只青蛙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用盡全力躍出了滾滾油鍋,跳到地面安然逃生。之后,他們使用一個同樣大小的鐵鍋,這一回在鍋里放滿冷水,然后把一只青蛙放在鍋里,并在鍋底用炭火慢慢加熱。這只青蛙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動著,享受著水中的“溫暖”,卻不知死神已經在慢慢降臨了。等意識到水溫已經超出它的承受范圍,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為時已晚。它已經不能動,只有傻傻地在水中等死。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挫折、困難圍追堵截之時,我們往往能殺出一條血路,然而等到功成名就,志得意滿時,反而會陰溝里翻船,一敗涂地。如果我們拿青蛙自比,那一鍋滾開的熱油就是對手給我們制造的一個危險的生存環境。所以,我們要感謝對手,感謝他們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充滿競爭的氛圍,讓我們時刻戒驕戒躁,時刻保持警惕,時刻挖掘自身的潛能……

有一個人將一條魚放在一個特殊的魚缸里。魚缸的中間用一塊透明的玻璃把魚缸隔成兩半,一半放著鮮嫩的水草,另一半則放著這條魚。魚兒餓的時候,就游過去想吃水草,結果被中間的玻璃撞了回來。魚兒開始時并不罷休,接著又朝水草游過去,當然每次都被撞得“鼻青臉腫”,卻仍然沒有吃到那些美味的水草。

如此折騰了一周左右,魚兒累得不想動了,餓了也只是望望那誘人的水草,卻再也沒有采取過什么行動。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把隔在魚缸中間的玻璃取了下來,結果發現,這條魚每天都可以在這些鮮美的水草中間游來游去,卻從來也不張開嘴去吃這些水草——它已經認定了這些水草是吃不到嘴的。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像這條魚一樣。在社會上,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遭受挫折,遭遇失敗。面對挫折和失敗,我們可能會沮喪消沉,可能因勞而無獲、希望破滅而心情沉重,也可能因為一次失敗而從此一蹶不振,對自己失去信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周圍的一切。當機會真正來臨時,也會視若無睹。正如這條魚一樣,最終寧愿餓死,也不敢去試一試,去拼一拼。

其實,殘酷的競爭環境往往能夠磨煉我們的意志,讓我們明白,有競爭才會有發展。

一天清晨,旭日東升,茫茫草原上的動物們已經開始練習奔跑了。

獅子母親正在草原的這邊教育小獅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落在羚羊的后面,你就只能餓死。”

羚羊也在草原的那邊耐心地教導小羚羊說:“孩子,你必須要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遠遠地超過獅子,那么就只能被吃掉。”

這就是殘酷的競爭。

在非洲奧蘭治河的兩岸,有兩個羚羊群隔水而居。東岸羚羊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后來,有一位動物學家對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食物來源等各方面的條件進行了研究,仍然沒有發現有何不同。但是多年的動物研究經驗讓這位動物學家確定,一定有某種因素影響著這兩個羚羊群的生存境況。

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余,他在東西兩岸各選了10只羚羊,分別把它們送往對岸。一年后,運到西岸的10只繁殖到14只,送到東岸的10只剩下3只,另外7只全被狼吃了。于是,答案找到了:東岸羚羊強壯,是因為它們與狼為鄰,而西岸羚羊弱小,是因為沒有天敵。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因為有了天敵不斷威脅的殘酷環境,就必須時時警惕,并鍛煉出對付天敵的本領;而如果沒有天敵的威脅,身處溫和平靜的環境中,就會在無意中放松自己。久而久之,生存的能力就會慢慢退化。一旦天敵降臨,就無以自衛,難逃滅亡的命運。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競爭將更加殘酷和激烈,生存環境越來越嚴酷。殘酷的環境可能是具體的人、具體的實體,也可能是困難、挫折、逆境、厄運。如果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也許我們會發現,真正讓我們成熟起來的不是順境,而正是這些逆境;真正讓我們熱愛生命的不是陽光,而是死神;真正促使我們奮發努力的不是優裕的條件,而是遇到的打擊和挫折;真正逼迫我們堅持到底的,不是親人和朋友,而是我們的對手;真正能促使我們成功的力量,往往聚積于與對手的競爭之中。

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斗爭的狀態,時刻準備在嚴酷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在人生歷程中,競爭是無法避免的,要生存就必須得面對競爭。既然競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一種客觀存在,我們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對它,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害怕競爭的人,一見到競爭就主動回避的人,一遇到強勁的對手,就主動退讓,息事寧人,他們只能是生活的弱者,生活給他們帶來的只是諸多的不便和遺憾。他們的退讓,他們的不爭取,只能使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在他們面前溜走,就算是有機會送上門來,也會被善于競爭的人搶去。他們無法體會到競爭給人帶來的樂趣,就更不用說能做出多大的成績。

可以接受失敗,但不應讓自己沉淪

拿破侖說:“不能”這一詞只有在愚人的字典中可以找到。

對每個人來說,都不能被失敗摧毀,也不能沉溺在過去的痛楚中,只有總結經驗從頭再來,才是真正的強者。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沉淪。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經歷了萬水千山的跋涉,而生命樂章的精彩之處則在于挫折。如果能夠以這樣樂觀的態度看待挫折,那么無論處于怎樣的逆境,相信我們都可以瀟灑走過。

拿破侖·希爾曾經這樣解釋過:“那種經常被視為是失敗的事,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還有,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就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有一個農婦種黃豆,由于天氣干旱,她將黃豆埋得很深。過了幾天,她和兒子翻開土地,發現很多種子長出了長莖,馬上就要破土而出了。兒子很奇怪,問:“種子長眼睛了嗎?為什么在黑暗中還知道向上長?”農婦回答:“因為它要尋找陽光,沒有陽光,它會活不下去。”

其實,人的生命里時常會有失去陽光的日子,就像種子被埋在土里一樣。埋得很深的種子,固然生長艱難,但長大后必定根深葉茂,能經風雨。向上的種子告訴我們,陽光就在自己的頭頂……是否還記得高考前那段昏天暗地的日子?面對一次慘不忍睹的考試成績,你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呢?是痛苦、消極地一味沉淪下去?還是讓自己樂觀起來?慶幸這次犯下了很多的錯誤,下次就可以改過。而事實證明,正是有這樣心態的人,才會笑到最后。

面對挫折,我們要有百分之百的樂觀和堅定的信念——當人有信念支持時,就能超越生命的極限。

一位著名的擊劍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輸給了一個與自己的水平不相上下的對手。第二次相遇,由于上次失利陰影的影響,這名運動員又輸掉了,盡管他并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賽前,他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特意錄制了一盤磁帶,反復強調自己有實力戰勝對手,每天他都要聽上幾遍。心理障礙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賽中輕松地擊敗了對手。

磨難是生產智慧的土壤,是冶煉人才的熔爐,如果你經歷的一切都是那么簡單、順利,那么,你的潛力就難以挖掘,你的才華就難以施展,你的事業也就難以成功。

失敗是正常的,頹廢是可恥的,重復失敗則是災難性的。挫折正如成功和冒險一樣,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失敗使懦夫沉淪,卻使勇士奮起。失敗無可非議,失敗者未必不是英雄,觸礁者未必不是勇士。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偉人沒經歷過失敗呢?他們中有的甚至耗盡了畢生精力,最終仍是失敗,可是他們拼搏了,無怨無悔,他們是英雄。君不聞,項羽仍被尊為英雄,荊軻仍被視為勇士。“只有不攀登的人才永遠不會摔倒”,失敗了,證明你一直在拼搏,只是成功暫時還未出現。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敗中消沉,在失敗面前俯首稱臣,在失敗后駐足不前。那種視失敗為洪水猛獸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失敗是塊磨礪石,就如同玉石只有經過磨礪后才更加光彩照人。不經歷失敗的痛苦,怎能知道成功的甘甜。“寶劍鋒出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經過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磨煉,我們這塊玉才會大放光彩。“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我們要想承大任于身上,就應當先磨煉自己。生活中的一次失敗比起“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又算得了什么呢?

古往今來,大凡有所成功的人,又有誰沒經歷過失敗呢?失敗是成功的階梯。“失敗的次數越多,成功的幾率就越大”。仔細想想,失敗其實也是一種成功——失敗了,你就知道了這種方法行不通。當有人問起愛迪生為什么在經過1570次失敗后仍不放棄時,愛迪生回答:“我不認為那是1570次失敗,相反,我成功地發現了157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偉人的人生尚且如此,作為凡人的我們又何必在乎生活中的一次失敗呢?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并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失敗。英雄本色是在失敗中奮起,在失敗中前進,在失敗中充實自我,在失敗中吸取教訓……越是失敗,越要奮發圖強;越是失敗,越要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失敗后重振旗鼓,最后總能獲得成功。要知道,成功只青睞永不停息的拼搏者。只要你堅持不懈地拼搏,成功就會如期而至。

面對失敗的挑戰,不要低頭,不要猶豫,因為成功是無數失敗的積累。弱者的可怕在于失敗后的沉淪,強者的可敬在于失敗后的奮起。也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刻,恰會迎來柳暗花明見坦途的契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树县| 德兴市| 河西区| 治县。| 那坡县| 灵丘县| 佛学| 沭阳县| 腾冲县| 河北省| 信丰县| 邹平县| 堆龙德庆县| 武城县| 澄江县| 岳普湖县| 海伦市| 绥滨县| 辽源市| 敦煌市| 图片| 通州区| 阿拉尔市| 河池市| 日照市| 木兰县| 昌邑市| 黎平县| 徐闻县| 和政县| 双柏县| 微山县| 隆林| 扶绥县| 西平县| 醴陵市| 翼城县| 和龙市| 贵南县| 龙游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