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不愛人等于不愛己。因為在給對方?jīng)]門的時候,自己也被留在門外。關(guān)心身邊的人,你才不會被生活拋棄。
兩個人在一架獨木橋中間相遇了,橋很窄只能容一個人通過。
二人都想著讓對方給自己讓路。
一人說:“我有急事,你讓我先過。”
另一人說:“我的事更急,我得先過。”
雙方誰也不讓誰,就這樣僵持著。
這時,過來一個小孩說:“你們誰也不愿讓,那就同時側(cè)身過橋。”
二人一想也對,就側(cè)過身子臉貼臉地過橋。
這時一人暗暗推了另一個人一把,另一人在掙扎中抓住了他,兩人同時掉進了水里。
墨子說:“愛人者,人必從愛之;利人者,人必從利之;戀人者,人必從戀之;害人者,人必從害之。”
做人需要拿得起,放得下,構(gòu)建平和的心境,設(shè)身處地給予他人方便,這也是自己得到方便的根源。
有這樣一個老婆婆,她一生從沒做過利人的事,從不與人方便。
她死后,魔鬼將她抓走投入了火海中。天使于心不忍,絞盡腦汁想將老婆婆救出火海。
于是,天使向魔鬼求情。
魔鬼說:“那你就拿根小繩把她從火海中拉出來吧。如果小繩沒斷她就可以進天堂,反之,她只能留在那里。”
天使把小繩伸向老婆婆,就在她快被拉上來時,火海中的其他人都朝她涌來,并抱住老婆婆,希望被一起拉出火海。
老婆婆邊用腳踢開這些人,邊喊:“走開,混蛋們。這是我一個人的小繩,不是你們的。”
由于老婆婆太自私,天使只好將小繩給予了別人,而老婆婆則永遠留在火海里了。
天花使者
面對不如意的事,不要只是抱怨甚至憤怒,放下自己不愉快的心境,換種心態(tài)或角度來觀望,興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個曾得過天花的人,臉上留下許多麻子,不知是這一原因或是別的原因,快40歲了還未娶到老婆。
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的時候,前面一美麗的少婦回首向他嫣然一笑,他很奇怪:“自己又不認識她,莫非她喜歡我?”不過一念之后,他又嘲笑自己:“就是相貌平平的女人尚且不愿嫁給我,何況是如此的美婦。”
他也禮貌地對少婦點點頭,繼續(xù)走自己的路。過了一會兒,他又發(fā)現(xiàn)少婦回頭對他招手微笑。
“莫非她真的對我有意?若是那樣的話,良機不可失。”
于是他緊跟在少婦的后面,激動的心情夾著幻想令他陶醉。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一住所前,少婦對他說:“請你在此等我一會兒,我進去一會兒就出來。”
過了一會兒,她出來了,還帶著兩個小孩。沒想到少婦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他仍高興地向小孩問好。接著,少婦向小孩說:“叔叔小時候沒有去接種疫苗,因此得了天花,原本漂亮的臉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你們是去打針接種疫苗呢,還是想變成這個樣子?”
“我們要去打針接種疫苗!”小孩立即答應(yīng)了媽媽。
聽了少婦與小孩的對話,他的心涼了一大截。還以為少婦對自己有意,原來是把自己當(dāng)作小丑教育孩子。
他心里有些惱火,不過看到小孩因此而愿去打針接種疫苗,也算成就一件善事,他的心里寬慰許多。
當(dāng)少婦請他進屋坐坐時,他自我解嘲地說:“謝謝你,不用了,天花使者還得去勸導(dǎo)其他小孩呢!”
從此以后,“天花使者”的美名漸漸傳開。
垃圾堆里的老板
沒有員工,老板只是光棍司令一個,煩惱時,放下心情中的不愉快,不要把憤怒丟給員工,為自己尋找發(fā)泄的對象。
有一位老板生意做得很成功,賺了很多錢;力求效率,他對員工很嚴格,甚至很苛刻。當(dāng)員工犯錯時,他常厲聲責(zé)罵,絲毫不給員工留情面,因此公司里的員工對他都心存畏懼。
一次,老板和客人一起在家吃晚飯的時候,電話響了。老板接了電話,沒講幾句就開始大聲地責(zé)罵對方。原來是公司的一位經(jīng)理向他報告沒有接到一張訂單,他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火冒三丈,罵這位經(jīng)理辦事不力,罵罷用力掛上電話。
接完電話,老板氣沖沖地回到餐桌。他的母親看到這情景便對他說:“你這樣對待你的員工是不對的!你不要因為自己的生意做得很大就自認為了不起。你要知道,如果沒有那些員工,你只不過是‘垃圾堆里的老板’,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說罷便放下碗筷,起身離開飯桌。老板聽了母親的話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他母親所說的“垃圾堆里的老板”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連續(xù)假日,公司大放假,這位老板想到辦公室去處理一些事情。他到了辦公室后,發(fā)覺辦公室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而且沒有人清掃,顯得有些零亂,和平日整潔明亮的情景大不相同。他想喝杯茶,卻發(fā)覺自己連燒茶的大水壺也不會使用。開始工作之后,他發(fā)現(xiàn)一切是那么的不順。他一會兒找不到相關(guān)文件,一會兒找不到檔案,想發(fā)封信給客戶也沒有秘書幫他打字。結(jié)果忙了大半天,卻幾乎沒有一件事做得成。這時他突然頓悟了母親所說的“沒有那些員工,你不過是‘垃圾堆里的老板’”這句話的含意。他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生意之所以能夠成功,大都是靠我的下屬的辛勤工作換來的。并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啊!沒有了他們,我怎么會有今天的成就呢?我實在應(yīng)該把他們看成是我的寶貝才對啊!”
這位老板自從體會了這個道理之后,他漸漸改變以往對待員工的苛責(zé)、刻薄,代之而起的是對員工的鼓勵、信任,并加強員工的福利。員工們感受到老板明顯地改變后,除了驚訝之外,為了回報老板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無不加倍努力,結(jié)果公司的業(yè)績更上一層樓。
邊境上的西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對人,恰如人對己。
戰(zhàn)國時,梁國與楚國相臨。兩國一向有敵意,在邊境上各設(shè)界亭(哨所)。兩邊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種了西瓜。梁國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很好;楚國的亭卒懶惰,不鋤不澆,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氣死人。看著對面梁國的瓜地,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風(fēng)高,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斷。梁亭的人第二天發(fā)現(xiàn)后,非常氣憤,報告給縣令宋就,說:“我們要以牙還牙,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
宋就說:
“楚亭的人這種行為當(dāng)然不對。別人做的不對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跟著學(xué),那樣太小器了。你們照我的吩咐去做,從今天開始,每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也長得好。而且,這事一定不要讓他們知道。”
梁亭的人聽后覺得有理,就照辦了。
楚亭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每晚梁亭的人都悄悄過來替他們澆水。
楚國的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報楚王。楚王深感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以示歉意,結(jié)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鄰邦。
不能片面看問題
我們習(xí)慣從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卻往往會忘了,有時候,用這種偏窄的視野所得到的結(jié)論,正是誤導(dǎo)自己的原因所在。
有一個古代傳奇,說的是在江湖上從未遇過對手的南俠與號稱天下無敵的北俠,是江湖上的對手。雖然兩人從未見過面,但南俠、北俠仗義的胸襟卻是一樣的,因此,盡管他們誰也不服誰,但一南一北相隔兩地,彼此之間倒也相安無事。不過,江湖上的邪魔歪道卻對于這兩位大俠恨之入骨,巴不得能夠早日將這眼中釘、肉中刺連根拔除。這些江湖敗類群聚一堂,終于想出了能夠一舉除去南、北俠的毒計。
數(shù)日之后,南俠與北俠分別接獲請柬,兩人不疑有他,立即便依請柬上的日期與地點前往赴約。在那批江湖敗類的精心設(shè)計下,南北俠走到了一座獨木橋的兩端,兩人只見橋面當(dāng)中豎立著一面華麗非常的牌子。
南俠望了望長橋彼端的陌生人,客氣地笑道:“橋面狹窄,兩個人不是很好走,還是請你先過橋。啊!這面銀色的牌子真是漂亮,不知是誰遺落在這里的?”
北俠聽了對面陌生人的話,馬上回答道:“我不趕時間,還是讓你先過橋。不過,這位朋友,你說錯了一件事,那面牌子是金色的啊!”
南俠斷然道:“不!是銀色的!”
北俠堅持道:“你的眼睛有問題,牌子明明是金色的。”兩位大俠你來我往,絲毫不肯在口頭上認輸,堅持自己看到的牌子顏色才是正確的。終于一言不合,動起手來。兩位絕頂高手這一陣交鋒,套句武俠小說中常用的說法,當(dāng)真是打得山搖地動、日月無光。經(jīng)過約莫一炷香的時光,南、北俠二人打成兩敗俱傷,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這時南俠猛然抬頭,見到橋上的牌子,不禁失聲大叫,而北俠也在同一時間大叫出聲。原來兩人經(jīng)過一陣惡斗,移形換位,挪騰到了對方的位置,也看到了對方所看到的牌子呈現(xiàn)的顏色,故而失聲叫出來了。
只是,這時埋伏在四周的邪魔歪道臉上也正露出了獰笑,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
謙虛謹慎,寬以待人
狂妄自大最后招致的必然是自取其辱的下場,習(xí)慣用囂張態(tài)度待人,得到的對等待遇,一定會讓自己更加難堪。在人際關(guān)系的互動過程中,若想要減少挫折的產(chǎn)生,惟一的要訣就是謙虛自持、寬以待人。
一個年輕人取得博士學(xué)之后,目空一切,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了,不屑于再向任何人學(xué)習(xí)任何事,就連找個工作也高不成、低不就的。
他的父親看著自己的孩子讀書讀得年紀也不小了卻仍是一事無成,心中十分擔(dān)憂。忽然想到自己有個朋友在鄉(xiāng)間擁有一所農(nóng)場,正需要幫手,父親心想讓兒子到農(nóng)場去歷練一下吧,或許農(nóng)場上的那些苦差事,正可以將他那種高傲的個性打磨一番。
久居都市的年輕人,聽到可以去風(fēng)光明媚、遼闊宜人的農(nóng)場上生活,心中非常高興,馬上同意啟程。到了父親朋友的農(nóng)場,年輕人四處參觀之后,便高傲地問農(nóng)場的主人,有什么新鮮好玩的事情能夠值得他試試看的。
農(nóng)場主人早已接到年輕人父親的通知,有心要好好磨磨他的性子,便回答道:“最好玩的,就是擠牛奶了,你會嗎?”年輕人很快地答道:“當(dāng)然會,不就是擠牛奶嘛!有什么難的?”
農(nóng)場主人給了年輕人一個鐵桶、一把凳子,指著遠處的乳牛說道:“這個給你,想辦法擠滿牛奶再回來。”心想讓這個生手擠滿一桶牛奶,應(yīng)該可以挫挫他的銳氣、磨煉他的耐性才是。
年輕人提著鉛桶,拿著凳子,興沖沖地擠牛奶去了。過了兩個小時,農(nóng)場主人還不見年輕人回來。
四個小時之后,年輕人回來了,農(nóng)場主人見他眼鏡歪了,衣服也破了好幾處,臉上還有淤腫的傷痕,那個桶卻是空的,便笑著對年輕人說:“怎么樣!擠牛奶不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