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小成告訴媽媽說:“演美軍的人多,只要被發現,被射殺,就死了,不能再演了。可是愿意演德軍的只有我一個,假如我死了,就再‘復活’,可以繼續玩下去。玩到所有的美軍都死光。”
把你、我、他的缺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再把你、我、他的優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然后讓壞人當著觀眾的面干出許多壞事,而被加害的好人卻不知道,或者是明明知道卻仍然一如既往地對這個壞人好下去,直到這個壞人自取滅亡或遭到懲罰收場,這就是戲劇性。現實生活卻好像沒有這么爽,沒有人告訴你誰好誰壞,一切得由你自己去權衡度量。尤其是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環境,我們會有意無意地相互“摸底”,彼此的頭上都亮著一盞無形的“紅燈”,類似一個預警裝置,一個“好”或“壞”的識別系統。這時候如果有人主動向你“提供情況”,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但是你都想聽一聽,你會比較注意“誰好誰壞”的問題。
我們看不到壞人,也不能一眼認定誰是好人。人都有“依靠好人,遠離壞人”的潛在傾向,所以對你來說,早期的“識別”似乎變得非同小可。比如第一天上班,你被引入辦公室,有人只是打量你一下,有人頭也不抬專心做自己的事情,有人特意起身招呼你,還拿出水杯倒水給你,你捧著這杯水,你的緊張和拘束被沖淡了,你放松多了,僅僅就因為這一杯水!毫無疑問,倒水給你的這個人是個好人,你想,我并不是什么客人,只是同事,他沒有義務要招待我的呀?然而,讓我們再反過來想一想,沒有給你倒水的人就一定不好?我們干嘛要去指望得到一些沒有由來的“熱情”呢?那個倒水給你的人,也并不一定是要博取你的“好”字,也許這是他的待人之道,他只是覺得自己應該這么做而已。
自由就是融入規則,進而成作繭自縛
有些人一邊抱怨不自由的同時,一邊在作繭自縛。明明是自己缺乏水準底氣不足,偏偏還要在自己的周圍杜撰幾個“假想敵”,以達到“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的心理平衡。
有個女人抱怨她住的街區太過臟亂。比如,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的早晨,她打開窗戶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砰!砰!砰!樓上的鄰居狠命地拍打他家的擦腳墊。女人猛地又關上窗子,想以關窗的響聲表示抗議,不料因用力過大,震落了窗玻璃,反而劃傷了自己的手!
女人打算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去哪里比較好呢?她想起了住在德國某城市的姐姐一直希望她搬過去和自己做伴,記得姐姐這樣說過,“你有聽說過嗎?這里可是個天堂般的城市哦!藍天白云,寧靜安逸,每一縷空氣你都可以深深地吸進肺里……”
女人覺得,在作出去的決定之前,應該盡可能多地掌握那兒的訊息,特別是社區環境方面的細節,以免搬過去又后悔。于是她給姐姐打了電話。
接到電話姐姐非常開心,當然是有問必答啦,“晚上10點以后不能大聲喧鬧;星期天不能開割草機;垃圾要分門別類,并在規定的時間里扔在規定的地方;如果你準備在家里聚會,必須提前告示你的近鄰,征得同意或諒解;如果你想搭建一個陽臺,必須征得地方政府的許可,并按規定的要求實施……”
放下電話,女人感慨良多,那個被人形容為“天堂”般的城市,原來一點也不自由啊!
人人都希望擁有一個潔凈、舒適的生活空間,寬松、明朗的工作環境。然而要想得到這份快樂,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人在追求這份快樂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犯“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結果反而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和消極后果,好了,真正的天堂在自己的心中,只有自己拿得起,放得下,你的生活空間才會有快樂。
拯救別人就是在拯救自己
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是幫助自己,拿起幫助的心,放下高傲的心,做人是在拯救別人時拯救自己。
有一天,一只老鼠掉進了一只桶里,怎么也出不來。老鼠吱吱地叫著,它發出了哀鳴,可是誰也聽不見。可憐的老鼠心想,這只桶大概就是自己的墳墓了。正在這時,一只大象經過桶邊,用鼻子把老鼠吊了出來。
“謝謝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希望能報答你。”
大象笑著說:“你準備怎么報答我呢?你不過是一只小小的老鼠。”
過了一些日子,大象不幸被獵人捉住了。獵人們用繩子把大象捆了起來,準備等天亮后運走。大象傷心地躺在地上,無論怎么掙扎,也無法把繩子扯斷。
突然,小老鼠出現了。它開始咬著繩子,終于在天亮前咬斷了繩子,替大象松了綁。
“你看到了吧,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小老鼠對大象說。
有時,一只小老鼠也能做一只大象竭盡全力也做不成的事。再來看下面這個故事。
多日的陰雨綿綿之后,太陽公公好不容易露出笑臉,一片陽光普照,動物都走出洞穴來舒展筋骨。
螞蟻也到戶外走走逛逛,想要享受一下溫暖的陽光。
走著走著,忽然來了一陣強風,把小小的螞蟻從地上卷起,吹到池塘里頭去了,受到驚嚇的螞蟻一直在水里奮力地掙扎,但是好像沒什么用,眼看著就要滅頂了。
一只鴿子正好飛過池塘,聽到有人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鴿子停下來找,看看聲音是從哪里來的。螞蟻看見了鴿子,于是拚命向鴿子的方向叫喊:“我在池塘里呀,請你救救我!”
看到快淹死的螞蟻,鴿子覺得非常不忍心,于是趕快叼了一片樹葉丟人池塘中。
瀕臨死亡的螞蟻看到天上飄下的樹葉非常高興。
螞蟻使盡全身的力氣,好不容易才爬上樹葉,然后隨著樹葉慢慢地漂到池塘邊,這才安全地撿回一條命。心存感激的螞蟻對鴿子說:“謝謝你救了我!”
過了很久,某天螞蟻正在覓食的時候,看到一個正在森林里打獵的獵人用槍瞄準了樹上的小鳥。當螞蟻睜大眼睛用力一瞧,才發現:“那不就是上次救自己的鴿子嗎?”
正在樹上休息的鴿子并不知道獵人要射殺它。
這時螞蟻快速爬到獵人的腳上,狠狠地咬了他一口,獵人痛得大叫,立刻丟下槍來看自己的傷口,這就使鴿子有機會可以順利逃走,等于還了鴿子以前對自己的救命之恩。
有時,一只小小的螞蟻也能救一只鴿子。
在別人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因為你幫助了別人,以后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同樣幫助你。所以你拯救了別人,實際上,也就是你在拯救自己。
自尊自愛自強
做人人格自尊第一重要,不能利益熏心為了金錢去出賣自己的人格。拿得起,放得下,做人為自尊自愛自強而活,而不是為你的金錢生活。
輝的父親生就一副菩薩心腸,一向溫文爾雅,但六月的一天,輝卻目睹了他對一個陌生青年走了火的嚴厲的訓斥。
那是個星期天,輝陪著父親正在大街上散步,迎面撞上一個蹲在地上向行人乞討的年輕人,只見他面前放著一個牌子,上面介紹他是一個大學生,來這座城市打工,但未找到工作……
父親湊上去,問那年輕人真是大學生嗎,年輕人點點頭。
剛才還說說笑笑的父親陡然變了臉色,像一頭暴怒的獅子,將雷霆般的呵斥,暴風驟雨似的傾瀉到年輕人頭上:“收回你的手,你這不知道羞恥的家伙,回去照照鏡子,看看你那熊樣,也配稱大學生,你的書都白念了……”
平素說話柔聲細語、從不帶臟字的父親,這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連輝都驚呆了,那個年輕人更是驚愕不已。
“快滾,別在這里丟人現眼。”父親不容置辯地喝道。
那年輕人真的在眾目睽睽下,垂著頭乖乖地走開了。
望著胸膛還在劇烈起伏不已的父親,輝還未緩過神來,父親從兜里掏出50元錢,示意輝過去交給他剛才責罵走的年輕人。
輝不解地望望父親,父親長嘆一口氣,命令輝趕緊送去。
當輝追上那個年輕人,請他原諒父親的沖動時,那個年輕人滿臉羞愧地向輝真誠地感激道:“謝謝你父親,我將一生銘記他的教誨,請你轉告他,我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了。”
年輕人轉身走了,輝還握著那張鈔票久久地愣在那里,腦子里一下子塞滿了父親常說的那六個字——自尊自愛自強。
自尊自愛自強,這是為人之本,當我們的靈魂在迷茫中徘徊,信心在挫折中慢慢喪失時,始終要記住這六個字,才不會使我們自己連人格也一同墮落在迷茫的街頭。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人,又有誰會瞧得起你呢?
拿起坦誠真摯,放下自私的心
信賴自己,不要為自己點滴小事在腦筋上作無為的犧牲,還是拿出行動來做你該做的事。
安妮想開一家時裝店,她對時裝情有獨鐘。但開時裝店需要很大一筆錢,但她手里的積累連租門面都不夠,她找到好友斯芬商量。斯芬見安妮興趣很高,不想潑她的冷水,打開保險柜。拿出了所有的現金和信用卡,攤開雙手,對安妮說道,“喏,就這些了,夠不夠?”
“0K,夠了夠了!太謝謝你了,斯芬!”
在斯芬的支持下,安妮的時裝店順利地辦成了。開張那天,斯芬來祝賀,安妮一見斯芬,激動地攤開雙手,笑著說道:“哈羅!真誠地歡迎你,斯芬!”
兩位好友緊緊擁抱在一起。
安妮的服裝店生意很紅火,但安妮卻沒有歸還斯芬的錢。斯芬因沒有大的用處,也沒有找安妮要那一筆。大約有一年左右,斯芬的姨媽住院,需要一大筆錢做手術,斯芬和姨媽感情很好,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斯芬就想安妮能還一部分錢給她,她到安妮的時裝店,委婉地說明了來意。安妮的態度卻有些曖昧,推說店里生意不好,沒賺上錢。
斯芬見安妮的店里客來人往,只一會兒就做成了幾筆生意,她真誠地問安妮道:“真是這樣的嗎?”
安妮一見斯芬這手勢,想起當初斯芬幫助她的情景,臉一下子就紅了,把錢還給了斯芬,現在兩人關系一直相處得很好!
從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做人要坦城、真實,要拿得起,放得下,有困難時要幫忙,同時也能鼓勵對方坦誠相待。在生活中,我們不妨也經常多給他人以坦誠,這樣,你在任何人心目中的形象都一定是美好的。
為朋友折腰
有時候,威勢權力和謀略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某種目的,但是它們決不是萬能的,為了挽回朋友的面子,寧可放下身段,自己忍受恥辱的朋友才是真正偉大的朋友。
一只雄獅住在密林里,跟一只獼猴結成了朋友。獼猴非常信任獅子,就把自己的孩子寄養在獅子那里。一天,一只饑餓的禿鷲尋找食物,趁獅子睡著了,就把小獼猴抓走,飛到樹上去了。獅子醒來后,四處尋不見小獼猴,一抬頭,卻見禿鷲抓著小獼猴在樹上,便懇求禿鷲說:這個小獼猴是我受獼猴的委托來護養的,沒想到你抓走了,使我辜負了朋友的信任,請允許我向你討還小獼猴。禿鷲說:去你的吧,我現在又餓又累,只想吃肉!
獅子該怎么辦呢?
有人說:“這還不好辦?獅子以牙還牙,搗毀禿鷲的窩,給它來個覆巢無完卵。”有人說:“獅子不是獸中之王嗎?它應該喚來百獸,向禿鷲宣戰。”也有人主張獅子應該想條妙計,讓禿鷲主動放棄小獼猴……
其實,有時候,威勢權力和謀略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某種目的,但是它們決不是萬能的。獅子知道禿鷲不會白白送還獼猴,為了不辜負朋友的信任,獅子毅然剜下自己兩肋上的肉,向禿鷲換下了小獼猴。
獸中之王競能為朋友而折腰,果為大智慧、大勇敢。當我們面對我們可信賴的人,是不是也應以誠相待呢?
“禮”、“教”受用不盡的財富
無論何時何地,禮貌和教養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只有講禮貌,有教養,有才能的個人魅力才能征服別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
“你不想有我的力量嗎?”颶風問和風,“你看,當我起駕的時候,他們在整個海岸都掛上臺風信號來向我致敬!我折斷一條船的桅桿就像你托起一根鵝毛那樣的容易。我的翅膀這么一掃,海邊就到處都是被粉碎了的船板。我能夠、而且常常舉起大西洋。病弱者最怕我,怕之入骨。所有的國家都在我的呼吸下畏縮著。難道你不想有我的威力么?”
和風沒有回答,只是在天空中輕輕起舞。這時,所有的河流、湖泊和海洋,所有的森林和田野,所有的走獸和飛禽以及人類,都為它的來臨而高興。鮮花盛開,果子成熟,遍地金黃,白羊般的云彩輕輕浮動。鳥兒飛翔,風帆高舉,到處是健康、到處是愉快。綠葉、鮮花、果實和收成;溫暖和光明、歡樂和生活——這就是和風給那驕傲而可憐的颶風的一個回答。
希爾指出:禮貌和教養在每一個家庭中,它們都像陽光一樣受到歡迎。為什么不歡迎呢?它們到處帶來光明和歡樂。它們絕不妒忌,對每一個人都給予美好的祝福。
好的教養往往給一個青年帶來好的命運。布特勒先生,有一個商人,有一回,他已經把商店鎖好回家了,在路上,碰到一個小女孩要買1美分的線。他走回去,重新開了門,給小孩子取線。這件小事不知怎么傳遍了全城,于是給他帶來了無數的顧客。他的教養給他帶來巨大財富。
“為什么我們的朋友總不成功?他有足夠的資本,對他的行業有充分的了解,而且精明強干。”
“因為他尖酸刻薄,懷疑他的雇員欺騙他,對他們很不尊重,結果沒有人愿意賣力給他工作,顧客們都跑到別的商店去了。”
好了,做人不要太顧自己的利益,要拿得起平等相待的心,放下一個自私自利的貪心,去面對每一個生活中的人。
美在心靈
人性的美在于寬容、仁愛,不要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美丑。外表會讓人上當的。高尚的心靈才是真正的愛之所在。
有人乘車“只爭朝夕”。
胡幾乎被擠扁,終于鉆進了車門。
胡的坐位是臨窗的三號。還沒坐穩就踩胡腳的那個小山似的女人,一屁股將四號座位壓得“咯吱”呻吟,一下子,胡的地盤被她侵占去三分之一。盛夏乘車攤上這樣的芳鄰,真是不幸。
胡的這排座位是三、四、五號。五號座位上是位不滿二十歲的姑娘,一副近視眼鏡架在高挺的鼻梁上。胡瞥了她一眼,見她表情豐富的臉上清晰地寫著對四號鄰居的厭惡。原來,五號的“疆土”也遭到胖女人的“擴張”。只見五號幾乎憤然地急揮紙扇,把胖女人嗆人的汗酸味扇到胡這邊來。胡心中非常惱火。但又不便說她。
汽車在公路上飛馳。悶熱的空氣與發動機的“哼哼”聲勝過催眠曲,車上的乘客有差不多半數在打盹。四號的眼皮也在合攏。小山似的身軀慢慢向五號位傾斜,胡幸災樂禍起來: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漬斑斑的“鹽堿地”,可以從俏姑娘那里得到一點香水味了。
五號由表情討厭,到怒氣升騰,從“厭而遠之”到奮起反擊:她架起胳膊肘頂四號的胖臉。胖女人一定是在夢中喝醉了酒,任你五號怎樣明頂暗碰,都撞不開她的夢門。最后五號憤中生智,猛然一閃身,把四號摔倒在座位上。車內一陣竊笑。
四號從突然破碎的夢中驚醒,艱難地支起身,很難為情地低下頭玩起自己的胖指頭來。
車行至某縣城,那位五號姑娘也開始打盹,不由自主,她的秀發委屈地貼在四號的“鹽堿地”上。漸漸,五號的頭滑到了四號的胳膊彎里了。可胖女人并不去回敬那姑娘一個閃身,反倒盡量保持平穩,讓姑娘舒服地依著她。四號的右臂一定是很累了,她用左手去托扶著右臂。
不知怎么,胡心里泛起一股說不清的滋味,不禁對四號低聲說:“大嫂,弄醒她吧。”
她答非所問:“俺家大妞也這般大,年輕人愛困。”
車在顛簸,胡的思緒也在跳動。
天使的小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