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風暴降臨
- 當世界失聲
- 老關1995
- 6384字
- 2025-05-22 20:51:39
瑞士的夏天,阿爾卑斯山麓草木蔥蘢,風景如畫。但這田園詩般的寧靜,在2023年的這個夏天,被徹底打破了。陳建宇所預見的那場風暴,以比他想象中更快的速度、更猛烈的姿態,降臨在極樂公司歐洲研發中心的門前。
那天早上,當陳建宇駕車像往常一樣駛向位于山谷深處的研發中心時,遠遠地就看到了不同尋常的景象。通往公司主干道的路口被臨時設置的路障部分堵塞,幾輛警車閃爍著警燈停在路邊,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道路兩側和公司大門前那片開闊的草坪上,聚集了黑壓壓的人群。
他把車停在稍遠的地方,步行靠近。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著憤怒、悲傷和焦躁的氣息。數百名示威者聚集在那里,他們膚色不同,語言各異,顯然來自世界各地,但此刻他們臉上都帶著相似的痛苦和激憤。他們高舉著各式各樣的標語牌,用英文、德文、法文、甚至中文書寫著訴求:
“極樂=地獄!還我情感!”“普羅米修斯之火=靈魂的閹割者!”“我的丈夫不再愛我!兇手是極樂!”“爸爸,你為什么不再笑了?——一個女兒的控訴”“Elysian Lies, Families Die!”(極樂謊言,家破人亡!)“賠錢!倒臺!謝罪!”
人群中不時爆發出聲嘶力竭的口號:“極樂騙子!還我家人!”“停止精神屠殺!”“我們要真相!”他們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像沉悶的雷聲在山谷間回蕩。
陳建宇看到了許多令人心碎的場面。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胸前掛著一個年輕男子的黑白照片,默默地流著淚;一個中年男人,穿著體面,卻像失去了所有力氣般癱坐在地上,眼神空洞;還有一群人,情緒激動地向著公司大門的方向投擲著象征“冷漠”的白色花朵和藥瓶(當然,都被警戒線和安保人員攔在了遠處)。
陳建宇的心臟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攥住。他知道這些人是誰。他們是“普羅米修斯之火”使用者的家屬,是那些在“奇跡”光環下被犧牲、被遺忘的受害者。他們的親人或許獲得了健康長壽的軀體,卻失去了愛與被愛的能力,失去了感受生活喜怒哀樂的本能,變成了情感上的“活死人”。很多家庭因此破裂,更有甚者,一些無法承受這種靈魂“寂靜”的使用者,或者目睹親人異化而絕望的家屬,最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冰冷的可能性,如今活生生地展現在他眼前,匯聚成一股令人窒息的悲憤洪流。
除了示威人群,現場還聚集了大量的媒體記者。長槍短炮對準了人群,對準了極樂公司那緊閉的、戒備森嚴的大門。閃光燈不停地閃爍,記者們忙碌地采訪著情緒激動的示威者,將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通過直播信號和即時報道,迅速傳遍了全球。
極樂公司的安保人員排成了一道人墻,緊張地維持著秩序,阻止人群沖擊大門。研發中心內部,氣氛更是壓抑到了極點。透過巨大的落地玻璃窗,陳建宇能看到往日里自信滿滿、步履匆匆的同事們,此刻大多聚集在窗邊,面色凝重地向外張望,或者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什么,臉上寫滿了震驚和不安。
陳建宇混在同樣從停車場走來的員工人群中,低著頭,快步走進了大樓。他沒有參與任何議論,只是默默地感受著這醞釀已久的風暴終于爆發的沖擊力。一方面,他為那些承受著巨大痛苦的受害者感到心痛和愧疚;另一方面,他內心深處也有一絲被壓抑許久的、近乎殘酷的“解脫感”——時候到了。
人們終于開始大規模地質疑,媒體終于開始聚焦,極樂公司那看似堅不可摧的光環,終于出現了第一道觸目驚心的裂痕。他等待的時機,似乎已經來臨。
當晚,陳建宇幾乎沒有合眼。他坐在家中書房,確定所有物理和網絡的安保措施都已到位后,開始了他計劃中的第二步——將第一批“彈藥”投入已經沸騰的輿論場。
他打開一個經過多重加密和隔離處理的硬盤,里面存儲著本和艾米整理、并由李偉“貢獻”了大量關鍵內容的證據文件。他沒有選擇一次性放出所有東西,那可能會因為信息過載而失去焦點,也容易暴露證據的來源。他精心挑選了幾份沖擊力最強、也最容易被公眾理解的材料,一份是李偉挖出來的、關于早期臨床試驗中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原始數據被篡改、最終報告被“美化”的直接證據,包含了修改前后的數據對比和內部審批流程的疑點記錄。另一份是公司公關和法務部門之間關于如何“統一口徑”、“壓制負面信息”、將用戶關于情感淡漠和性欲減退的投訴歸咎于“個體心理因素”的內部郵件往來。
他知道,這兩份文件,一份直指產品安全性的隱瞞,一份則暴露了公司系統性的欺騙和對消費者的蔑視,足以將公眾的怒火徹底點燃。
通過一個他早已準備好的、使用了多層代理和匿名化技術的“一次性”安全郵箱賬戶,他將這些加密文件分別發送給了幾家以深度調查報道著稱、且之前對極樂公司持相對中立或質疑態度的國際知名媒體機構的特定記者。他沒有留下任何多余的文字,只在郵件標題注明了“極樂公司內部絕密文件-關乎公眾安全”。發送完成后,他徹底銷毀了該郵箱賬戶的所有痕跡,并對使用的電腦硬盤進行了不可逆的數據擦除。
做完這一切,他感到心臟在劇烈跳動,手心也全是冷汗。這無疑是一步險棋,如果追查到他,后果不堪設想。但他知道,箭已離弦,沒有回頭路了。
效果立竿見影。
僅僅一天之后,收到文件的幾家媒體機構在經過初步核實(或許還通過其他匿名渠道進行了交叉驗證)后,幾乎同時放出了爆炸性的頭條新聞:
“【獨家】極樂公司涉嫌隱瞞‘普羅米修斯之火’早期神經系統風險報告!”“內部郵件曝光:極樂公司系統性壓制用戶副作用投訴,誤導公眾!”“永生神話的裂痕:‘火種’安全性遭內部文件質疑!”
這些報道如同投入滾燙油鍋里的水,瞬間引發了全球性的輿論海嘯。如果說之前的抗議更多是基于受害者家屬的控訴和零散的用戶體驗,那么現在,直接來自公司內部的“實錘”證據,徹底打破了極樂公司精心維持的“完美”形象。
全球各大新聞網站、電視臺、社交媒體平臺都被相關消息淹沒。專家學者、倫理學家、法律人士紛紛發聲,要求徹查。公眾的憤怒達到了頂點,要求嚴懲責任人、全面公開信息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資本市場的反應更是迅猛而殘酷。消息爆出的當天,在全球各大交易所,極樂公司的股票如同自由落體般斷崖式下跌。恐慌性拋售席卷而來,僅僅幾個小時內,公司市值就蒸發了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無數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血本無歸。金融分析師們紛紛用“史詩級崩盤”、“黑天鵝事件”來形容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面對這前所未有的危機,極樂公司終于無法再保持之前的“優雅”和“淡定”,開始了全面的危機公關。
首先,公司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公開聲明,堅決否認所有指控,稱泄露的文件是“偽造的”或“被惡意篡改和斷章取義的”,是“競爭對手或別有用心者”的誹謗攻擊。聲明再次強調“普羅米修斯之火”經過了最嚴格的科學驗證和監管審批,其安全性毋庸置疑,并聲稱將保留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的權利,試圖穩住市場和公眾信心。
其次,公司內部迅速啟動了最高級別的“信息管制”措施。所有員工都收到了措辭嚴厲的內部郵件,被嚴禁以任何形式接受媒體采訪或對外透露任何與公司運營、產品相關的信息。郵件中反復強調了保密協議的法律效力,并暗示任何違反者將面臨最嚴厲的處罰,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責任。研發中心內部的網絡訪問權限被進一步收緊,對郵件、內部通訊的監控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種無形的肅殺氣氛開始在公司內部蔓延。
陳建宇冷靜地觀察著這一切。他看到了公司聲明的虛弱無力,看到了內部員工的惶恐不安,更看到了外部世界那已經無法遏制的憤怒和質疑浪潮。他知道,他投出的那幾塊石頭,已經成功地攪動了整個池塘。
水面下的巨獸,已經被激怒,但也因此露出了更多的破綻。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極樂公司的強硬聲明和內部封鎖令,并沒能阻止事態的雪崩。在匿名泄露的文件所引發的全球性風暴和持續不斷的公眾壓力下,僅僅過了幾天,一個重磅消息傳來:由世界衛生組織牽頭,聯合瑞士、歐盟及美國等主要國家的相關監管機構,正式宣布成立聯合調查委員會,將對極樂公司及其核心產品“普羅米修斯之火”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公司的運營合規性,展開全面、深入、獨立的調查。
消息一出,等同于給搖搖欲墜的極樂公司判了“死緩”。股價再次應聲暴跌,徹底跌入了谷底。而更讓公司內部員工感到恐慌的是,僅僅在調查委員會宣布成立的第二天,一支由數十人組成的龐大調查團隊,就浩浩蕩蕩地進駐了位于阿爾卑斯山麓的歐洲研發中心。
這支團隊的構成堪稱“豪華”,里面不僅有來自各國藥品監管機構的資深審查員、頂尖大學的獨立基因科學家和生物倫理學家,還有經驗豐富的法務專家、金融審計師甚至網絡安全取證專家。他們穿著統一的、印有調查委員會標志的深色制服或西裝,表情嚴肅,行動高效,一進駐就迅速接管了幾間大型會議室作為臨時辦公室,并要求公司提供最高級別的訪問權限,包括所有服務器數據、實驗記錄、內部通訊以及財務賬目。
研發中心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往日里那種屬于科技前沿陣地的自信、優越和些許傲慢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人人自危、風聲鶴唳的恐慌和壓抑。
走廊里幾乎聽不到大聲交談,人們都低著頭,步履匆匆,眼神閃爍,刻意回避著彼此的目光。茶水間里曾經熱烈的技術討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寂靜,或者偶爾幾句關于“調查進展”、“誰被叫去談話了”的、壓低了嗓門的耳語,一旦有不熟悉的人靠近,便會立刻噤聲。內部的網絡通訊幾乎癱瘓,沒有人敢在公司的系統里討論任何敏感話題,生怕被監控記錄下來,成為呈堂證供。一些平日里與管理層走得較近、或者負責關鍵敏感項目的人員,更是面如土色,坐立不安。
陳建宇能清晰地感受到這種彌漫在空氣中的恐懼。他知道,對于許多普通的研發人員來說,他們可能并不知道公司最深層的那個“超人計劃”,但他們或多或少都可能接觸過一些被“指示”處理的異常數據,或者執行過一些現在看來可能存在問題的操作規程。在調查組嚴密的審查下,這些都可能成為“污點”。每個人都在擔心自己會不會被牽連,會不會成為替罪羊。
很快,聯合調查組的“單獨審問”開始了。
調查組的專家們分成若干小組,按照事先擬定好的名單和計劃,開始逐一傳喚公司的科學家、項目負責人、管理層人員,甚至一些關鍵的技術支持和行政人員。審問通常在被臨時改造過的會議室里進行,環境布置得極其正式和嚴肅。兩到三名調查員坐在長桌的一側,對面是被審問者單獨坐的椅子。有時,公司的法律顧問會陪同在場,但他們的發言權受到嚴格限制。整個過程都會被全程錄音錄像。
審問的問題往往從看似常規的程序性問題開始:“請描述一下你在XX項目中的具體職責?”“你是否接觸過關于‘普羅米修斯之火’長期副作用的原始數據?”“不良事件的上報流程是怎樣的?”“你是否收到過任何關于‘處理’或‘忽略’某些數據的指示?”……
但隨著談話的深入,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尖銳,越來越具體,直指公司可能存在的隱瞞、欺騙和違規行為。調查員們經驗豐富,邏輯縝密,常常能從被審問者不經意的回答或細微的表情變化中捕捉到破綻,然后窮追不舍。
陳建宇聽聞,已經有幾位負責早期臨床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的同事,在接受審問后,臉色慘白地被人“請”去配合更進一步的調查。還有一位負責市場推廣、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用不實數據吹捧產品效果的高管,在審問中途情緒失控,當場痛哭流涕。
恐慌如同瘟疫,在研發中心的每一個角落蔓延。每個人都在猜測下一個被叫去“喝咖啡”的會是誰,每個人都在內心掂量著自己知道多少,以及應該說多少。昔日象征著人類科技巔峰的象牙塔,此刻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密不透風的壓力鍋。
調查組的進駐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極樂公司內部積蓄已久的恐懼,但也為陳建宇打開了一扇他等待已久的窗口。他知道,僅僅依靠外部的輿論壓力和匿名的爆料是不夠的,要想真正撼動這家巨頭,必須有來自核心內部的、系統的、無法辯駁的證據,呈交給這個擁有官方授權的調查機構。時機已經成熟。
通過他們那套安全的加密通訊系統,陳建宇向艾米、本和李偉發出了信號:“是時候了。準備移交所有材料。”
幾天后,陳建宇接到了聯合調查委員會的正式傳喚。他走進那間熟悉的、如今卻氣氛肅殺的會議室時,內心異常平靜。恐懼、猶豫、對個人前途的擔憂……這些情緒似乎都已經在漫長的等待和內心的煎熬中燃燒殆盡,只剩下一種近乎解脫的決心。
坐在他對面的是三位調查員:一位是頭發花白、眼神銳利的資深基因科學家,一位是表情嚴肅、不茍言笑的法律專家,還有一位是精通數據分析和取證的技術顧問。
“陳建宇博士,”法律專家率先開口,聲音平穩,“我們知道您是‘普羅米修斯之火’項目的核心研發者之一。這次請您來,是希望您能就該項目的研發過程、安全性評估、以及您所了解的公司相關決策,提供真實、全面的信息。”
陳建宇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他知道,從他說出第一個字開始,他的人生將徹底改變。他不僅可能失去他為之奮斗半生的事業、聲譽和財富,甚至可能面臨法律的審判,因為他畢竟是這項最終帶來災難的技術的主要創造者之一。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承擔這一切后果。
“是的,調查員先生。我愿意提供我所知道的一切,沒有任何保留。”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陳建宇全盤托出。
他從“普羅米修斯之火”最初的理論構想講起,詳細闡述了他負責的技術環節和關鍵決策,承認了項目早期的巨大成功和自己曾有的驕傲。然后,他話鋒一轉,開始系統地、有條不紊地,將他后來發現的所有問題和盤托出:他是如何從用戶反饋和數據挖掘中發現情感淡漠、性欲減退等長期副作用的;他是如何向公司高層(他提到了與芬奇博士的關鍵談話,但暫時隱去了關于“超人計劃”的更瘋狂細節,只聚焦于公司對副作用的知情和掩蓋)匯報卻被壓制和要求“無可辯駁的科學報告”的;他是如何被迫簽署那份違心的“無關聯”報告的……
最重要的是,他拿出了實質性的證據。他通過一個事先準備好的、與調查組約定好的安全渠道,提交了他和團隊秘密收集、整理的所有材料:被篡改的臨床試驗數據原始記錄、顯示副作用趨勢的匿名用戶數據分析報告、公司內部關于壓制負面信息和欺騙公眾的郵件通訊、以及李偉找到的那些指向管理層瀆職和財務問題的線索……他詳細解釋了每一份證據的來源、內容和證明力。
在整個陳述過程中,他沒有為自己辯解,也沒有刻意推卸責任。他只是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冷靜、客觀地,將他所知道的真相呈現出來。他承認了自己在技術研發中的核心角色,也承認了自己在早期可能存在的疏忽和后來面對壓力時的部分“不作為”,并表示愿意接受調查委員會基于事實做出的任何判斷。
調查員們認真地聽著,不時地提出一些極其尖銳和細節的問題,并在他提交的電子證據上快速地做著標記和交叉引用。他們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職業性嚴肅,逐漸轉變為難以掩飾的震驚和凝重。顯然,陳建宇提供的信息和證據,其分量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在陳建宇之后,艾米、本和李偉也分別接受了調查組的單獨審問。根據事后通過加密渠道的簡單交流得知,艾米詳細解釋了她是如何進行數據分析并確認副作用趨勢的;本則提交了他整理的、條理清晰的證據目錄和分析報告;李偉他不僅證實了陳建宇提供的大部分證據的真實性,還補充了一些他“獨立發現”的、關于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和數據管控漏洞的細節,將矛頭更精準地指向了那些高層。他的證詞顯得條理清晰、充滿正義感,并且與其他三人的證詞形成了完美的相互印證。
當陳建宇走出審問室,重新回到研發中心那壓抑的氛圍中時,他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疲憊,但也感受到了一種如釋重負般的寬慰。
秘密終于被揭開,證據終于被遞交。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將真相的種子播撒在了最有力量的地方。聯合調查委員會的專業和權威是毋庸置疑的,有了這些鐵證,極樂公司的謊言帝國必然會土崩瓦解,芬奇和他那些瘋狂的計劃也必然會受到遏制。
他抬頭看向窗外,雖然天空依舊有些陰沉,但他仿佛已經能看到一絲穿透烏云的曙光。他所做的一切,那些掙扎、恐懼和冒險,終于有了效果。他為那些受害者討還公道的努力,為阻止人類走向“大寂靜”的抗爭,似乎終于迎來了勝利的希望。
盡管前路可能依舊充滿未知和風險,甚至他自己也將面臨審判,但在這一刻,陳建宇的心中,久違地,感受到了一絲平靜和——可以稱之為“成就感”的東西。他相信,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終究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