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三刻,驟雨如萬箭齊發,砸在丞相府青瓦上噼啪作響。蕭承煜立在暗影里,望著朱漆大門上的銅獅銜環,雨幕中那對鎏金眼珠泛著冷光,恰似謝崇謙今早叩首時下垂的眼睫。林安遞來的青銅虎符在掌心發燙,暗衛統領“疾如風“的令牌剛觸到門縫,門閂便從內部無聲滑落——竟是有人留了活扣。
“陛下,府內西北角有異動。“小順子的聲音混著雨絲傳來,少年胎記在火把映照下紅得滴血。蕭承煜按住腰間蟠龍玉佩,三年前生母寢殿起火時,濃煙里也有這般若有似無的沉水香。當先踏入庭院,碎石小徑兩側的太湖石后,果然露出半截玄色衣擺,袖口繡著的葡萄藤蔓紋與謝崇謙書房窗簾如出一轍。
“拿下。“他話音未落,十余道黑影從屋脊躍下。為首者揮刀劈來,刀鋒卻在距他三寸處凝滯——小順子的短刀已抵住對方咽喉,而那人瞳孔里映著的,是蕭承煜指間彈出的先帝所賜匕首,刃身刻著的“御賜“二字在火光中吞吐寒芒。
“謝崇謙在哪?“林安掀開刺客衣襟,露出心口處的狼首刺青,與今早遇刺宮女如出一轍。刺客咬破毒囊的瞬間,蕭承煜瞥見他后頸有枚朱砂痣,與淑妃宮中掌事女官的位置分毫不差。雨珠順著飛檐滴入他領口,激得他想起沈明薇昨日侍茶時,指尖拂過他腕間胎記的溫度。
正廳燭火突然大亮。謝崇謙身著便服立在堂中,左手握著一卷羊皮地圖,右手按在紫檀木柜上,柜角雕著的辟邪獸首與他腰間玉帶鉤嚴絲合縫。蕭承煜注意到他腳邊跪著個胡商打扮的人,腰間皮囊滑落,露出半塊突厥可汗的狼頭金印。
“陛下深夜駕臨,老臣有失遠迎。“謝崇謙的胡須滴著水,不知是雨還是汗,“只是這滿府兵戈...莫不是聽信了什么讒言?“他指尖輕叩木柜,發出空空回響。蕭承煜望向案上攤開的《西域風物志》,書頁間夾著的鵝黃箋紙上,赫然用突厥文寫著“五月初五,龍舟宴“。
“丞相可知罪?“蕭承煜踏過積水,龍靴踩在胡商金印上發出脆響,“私通突厥、豢養死士、意圖謀反——這每一條,都夠抄家滅族。“他余光掃過木柜下方的暗格,鎖孔形狀與金匱上的古篆一致。謝崇謙的喉結劇烈滾動,忽然露出苦笑:“陛下果然聰慧,只是...您以為僅憑暗衛就能扳倒老夫?“
后堂突然傳來瓷器碎裂聲。十七個蒙面人破窗而入,手中兵器竟是禁軍制式的橫刀。蕭承煜瞳孔驟縮——三日前他才下旨重整禁軍,掌印都督王景賢今早還信誓旦旦表忠心,此刻這些刀刃卻泛著淬毒的幽藍。小順子揮刀迎敵時,他瞥見對方袖口繡著的銀線竹紋,正是王景賢書房的窗幔紋樣。
“陛下小心!“林安突然撲來,一支弩箭擦著蕭承煜耳畔釘入立柱。老宦官的青銅魚符掉在地上,露出背面刻著的“影衛“二字——那是先帝時期直屬帝王的暗樁,連他這個太子都未曾知曉。謝崇謙趁機推開木柜,露出密道入口,胡商抓起金印就往黑暗里鉆,卻被蕭承煜擲出的匕首釘在石壁上。
密道深處傳來機關轉動聲。蕭承煜摸出金匱里的布防圖,借著火把光芒展開,發現圖上標記的突厥大營位置,竟與他方才在胡商皮囊里看到的絹帛完全一致。謝崇謙退至密道口,忽然從袖中甩出煙霧彈,剎那間廳內紫煙彌漫,夾雜著苦杏仁味——正是今早刺客毒囊的氣味。
“別讓他跑了!“蕭承煜揮袖驅散煙霧,卻見謝崇謙已消失在密道盡頭。小順子追至洞口,用火折子照亮石壁,上面刻著的突厥文讓他臉色劇變:“陛下,這是...天狼部的密語,說'月食之夜,龍首泣血'。“蕭承煜望著洞壁上的狼首浮雕,突然想起母后臨終前說的“龍魚“,原來太液池下藏著的,竟是連通宮外的水道。
搜查持續到寅時。林安在暗格里找到十二道空白圣旨,每道都蓋著完整的傳國玉璽印鑒;小順子從胡商尸體上搜出密信,上面用朱砂寫著“立淑妃子為儲君“,落款竟是已薨的皇后娘娘。蕭承煜捏著信紙,指腹擦過“淑妃“二字,想起那女人昨日送來的碧螺春,茶罐底部刻著的葡萄紋與謝府窗簾如出一轍。
“陛下,看這個。“林安捧著個檀木匣走來,匣中放著半塊玉佩,紋樣與蕭承煜腰間蟠龍玉佩正好拼合。匣底壓著泛黃的絹帛,上面是母后的筆跡:“承煜親啟,謝崇謙乃突厥安插二十年的細作,其女沈明薇...“字跡到此被血漬浸透,最后那個“薇“字拖出長長的淚痕。
窗外驚雷炸響,照亮了蕭承煜驟然慘白的臉。沈明薇耳后的朱砂痣、腕間的辟邪玉鐲、侍茶時指尖的溫度,一一在眼前閃過。他踉蹌著扶住桌案,觸到謝崇謙方才按過的木柜,忽然發現柜面暗紋竟組成一幅地圖——標記著皇宮下水道的入口,正是太液池底的龍魚石雕。
“林公公,“他聲音發顫,“立刻封鎖太液池,召回所有暗衛。還有...傳淑妃來御書房。“雨絲透過窗欞打濕他的龍袍,他望著手中半塊玉佩,終于明白母后為何總讓他去看錦鯉——那些所謂的“龍魚“,不過是監視他的眼睛。
卯時,御書房。
淑妃身著華服而來,鬢間金步搖隨著步伐輕晃,耳后朱砂痣在晨光中若隱若現。她剛要行禮,目光便落在桌上的檀木匣上,指尖猛地攥緊袖口:“陛下召見臣妾,不知所為何事?“蕭承煜盯著她腕間玉鐲,辟邪獸首的眼睛正對著他,像極了謝崇謙書房里的鎮紙。
“沈明薇,“他突然喚出她的本名,“你父親謀反,你可知情?“淑妃身形微震,步搖上的珍珠簌簌掉落,卻仍維持著淺笑:“陛下說笑了,臣妾父親不過是江南商人...“
“夠了!“蕭承煜拍案而起,半塊玉佩拍在她面前,“這是你母親留給你的吧?她臨終前有沒有告訴你,你真正的姓氏是'阿史那'?“淑妃的笑容凝固,瞳孔里閃過驚恐:“你...你怎么會...“
“突厥天狼部的小公主,“蕭承煜逼近她,聞見她身上若有似無的沉水香,與謝府刺客一致,“三年前那場大火,燒死的根本不是你,對嗎?“淑妃后退半步,撞翻了身后的青瓷瓶,瓶中滾出十二顆夜明珠,每顆都刻著突厥文的“殺“字。
林安的聲音從門外傳來:“陛下,暗衛在太液池底發現密道,直通丞相府。“蕭承煜望著淑妃顫抖的指尖,想起她曾為他繡過的龍袍,針腳里藏著的竟是突厥地圖的紋路。他摸出先帝密旨,展開給她看:“你母親是突厥細作,父皇至死都不忍殺她,可你呢?“
淑妃突然笑起來,眼淚混著胭脂滑落:“不忍殺她?那為何要把她囚禁在冷宮十七年?為何要讓她看著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她扯下金步搖,露出額角與蕭承煜一模一樣的淡青色胎記,“蕭承煜,你以為自己是正統皇子?我母親才是父皇的結發妻子,你母親不過是個替身!“
驚雷再次炸響,震得窗紙嘩嘩作響。蕭承煜感到一陣眩暈,眼前浮現出母后臨終時的淚眼,她塞給他玉佩時說的“對不起“,此刻竟有了刺骨的深意。淑妃趁機撲向桌上的匕首,卻被小順子反手制住,她鬢發散亂,盯著蕭承煜腰間玉佩嘶吼:“你以為拿到虎符就能掌控暗衛?那些人效忠的是'龍魚',是我母親!“
“所以你讓宮女刺殺我,想在龍舟宴上扶你的兒子上位?“蕭承煜按住突突直跳的太陽穴,想起金匱里的布防圖,突然明白為何突厥大營會出現在那樣的位置——那是專門為“皇子監軍“設下的陷阱。淑妃的笑聲戛然而止,眼中閃過絕望:“你既然知道了,為何還不動手?“
“因為我要讓你親眼看看,“蕭承煜轉身望向窗外,東方已泛起魚肚白,“什么叫做真正的'龍御天下'。“他抬手擊掌三聲,林安捧著個金盒走進來,盒中放著的,是從太廟金匱里找到的另一塊虎符,上面刻著的“影衛“二字與林安的魚符嚴絲合縫。
淑妃的瞳孔驟縮:“你...你怎么會有這個?“林安跪地叩首:“回娘娘,老奴正是'龍魚'親衛,先帝臨終前已將影衛統領之位傳給陛下。“蕭承煜望著淑妃慘白的臉,終于明白母后說的“龍魚“不是錦鯉,而是影衛的暗號。他摸出完整的玉佩,古篆在晨光中拼成“天命所歸“四字。
“帶下去吧,“他揮了揮手,聽著淑妃的哭喊聲漸遠,忽然感到一陣疲憊。林安呈上昨夜從丞相府搜出的兵符,上面的辟邪獸首與他掌中的虎符共鳴,發出清越的鳴響。窗外,雨停了,第一縷朝陽穿過云層,照在御書房的“正大光明“匾額上,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
“陛下,早朝時間到了。“林安輕聲提醒。蕭承煜望著鏡中的自己,十六歲的少年天子眼中仍有未褪的青澀,卻多了幾分先帝般的沉郁。他系上蟠龍玉佩,感受著羊脂玉傳來的溫潤,忽然想起母后曾說過的話:“龍生于水,乘雷而變,此乃天命。“
走出御書房時,太液池的錦鯉正躍出水面,晨光中它們的胸鰭泛著金光,竟真如傳說中的龍魚一般。蕭承煜駐足凝視,發現池底石縫里嵌著半枚銀簪,紋樣與淑妃的步搖相似——那是三年前他從火場里撿回的遺物,原來從那時起,陰謀的網就已織好。
“陛下,該去紫宸殿了。“小順子抱著朝服候在廊下,胎記在晨光中顯得柔和許多。蕭承煜接過朝服,金線繡的江崖海水紋在指尖流淌,忽然想起母后說的“海清河晏“。他抬頭望向天際,烏云散盡,一輪金日正噴薄而出,將九龍金鑾殿的飛檐鍍上金邊。
這一日的早朝,將是大虞王朝新的開始。蕭承煜踏上丹陛,感受著龍袍在風中揚起,掌心的虎符與玉佩同時發燙。階下群臣排列如星,只是今日,少了那身刺目的赤羅朝服,多了幾分從未有過的清明。他望向李崇山,將軍玄甲上的冰裂紋在陽光下閃爍,恰似漠北草原上的皚皚白雪。
“啟稟陛下,“李崇山出列叩首,“北疆急報,突厥三十萬大軍已向玉門關移動。“蕭承煜展開突厥王庭布防圖,目光落在圖上標記的“天狼谷“——那是謝崇謙密信里提到的埋伏點。他摸出暗衛虎符,擲在御案上發出清脆聲響:“李將軍,朕命你率三十萬玄甲軍北伐,務必在月食之前,踏平天狼部大營。“
殿內響起倒抽冷氣的聲音。謝崇謙一黨面如土色,而忠臣們眼中泛起精光。林安侍立在側,望著少年天子挺直的脊背,想起先帝臨終前的叮囑:“承煜雖幼,卻有龍御九天之姿。“此刻,他終于明白,那道祥瑞之光,從來不是什么天命,而是人定勝天的決心。
早朝結束時,蕭承煜獨自留在殿內。他望著九龍金漆屏風,龍目嵌著的黑曜石在陽光下不再幽冷,反而泛著溫潤的光。案頭的《貞觀政要》被晨風吹開,“君舟民水“四字清晰如初,再也沒有血漬的陰影。他伸手撫過龍椅扶手的蟠龍紋,鎏金在指尖發燙,似有驚雷在體內滾動。
是時候了,他想。讓那些潛藏在陰影里的毒蛇,在龍御初臨的雷霆中,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