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梆子響過,白帝城籠罩在濃稠如墨的夜色中。法正的寢殿里,燭火在銅鶴燈中搖曳,映得榻上的人影愈發憔悴。他枯瘦的手指摩挲著案頭的竹簡,上面是未完成的《蜀科補遺》,墨跡因反復暈染而顯得模糊不清。
“孝直,再喝些參湯吧。“侍女捧著藥碗輕聲勸道。
法正緩緩搖頭,目光落在窗外搖晃的竹影上。自從劉備兵敗猇亭,他便一病不起。今日聽聞楊儀、費詩被斬,他心中更是郁結難平。他太了解劉備了,那個曾經能聽進逆耳忠言的主公,如今正一步步被仇恨吞噬。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寂靜。門被猛地推開,一個渾身濕透的暗衛跌撞而入:“大人!江夏的密信被截,陳到將軍......“
話音未落,寒光一閃,一柄匕首刺穿了暗衛的咽喉。鮮血噴濺在竹簡上,染紅了“法治“二字。法正猛地坐起,劇烈的咳嗽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誰派你來的?“法正死死盯著暗衛腰間的玉佩——那是屬于宮中某位黃門侍郎的信物。
暗衛嘴角溢出鮮血,艱難地吐出幾個字:“陛下...懷疑...您...“話音未落,便氣絕身亡。
法正跌坐在榻上,眼中滿是悲涼。他想起定軍山之戰,自己在箭雨中立于陣前,為劉備分析敵情;想起漢中稱王時,劉備握著他的手說:“得孝直,如得羽翼。“而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
與此同時,丞相府內,諸葛亮正在研讀密報。案頭擺著三封不同筆跡的信件,內容卻驚人地相似——都直指諸葛瞻與東吳有染。姜維在一旁來回踱步:“師父,這些信破綻百出,分明是有人栽贓!“
諸葛亮撫著胡須,神色凝重:“我自然知道。但陛下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能將所有反對聲音都壓下去的理由。“他望向窗外的夜色,“子龍帶走虎步軍,陳到進駐江州,這分明是要對荊州派系動手。“
“那我們該怎么辦?“姜維握緊劍柄。
“以靜制動。“諸葛亮展開輿圖,“傳令關興、張苞,讓他們暗中保護荊州舊部將領的家眷。再派人密切監視永安宮,尤其是黃門侍郎的動向。“
此時的永安宮,劉備正在密室中與陳到密談。墻上掛著蜀漢各路將領的畫像,荊州派系的畫像旁,赫然畫著醒目的紅圈。
“陛下,荊州舊部已有異動。“陳到遞上一份密報,“霍峻舊部集結在江州城外,似乎在等待什么。“
劉備盯著畫像上的霍峻,眼中閃過一絲殺意:“當年霍峻死守葭萌關,我本以為他是忠義之士......“他握緊拳頭,“傳令下去,明日以商議軍情為由,召霍峻舊部入京。“
陳到猶豫片刻:“陛下,這樣做恐怕會激起兵變。“
“兵變?“劉備冷笑,“正好一網打盡。告訴趙云,讓他做好準備。“他望向密室角落的玄鐵令符,“我倒要看看,還有誰敢與我作對。“
深夜,趙云獨自站在軍營中,望著漫天星斗。手中的銀槍泛著冷光,卻再無往日殺敵的豪情。他想起長坂坡上,劉備為了他摔阿斗;想起漢中之戰,劉備親自為他斟酒。而如今,他卻要奉命對付昔日的袍澤。
“將軍,霍峻舊部派來使者。“副將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趙云接過密信,上面只有寥寥數字:“丞相已洞悉一切,望將軍保重。“他握緊密信,心中五味雜陳。諸葛亮的信任讓他感到溫暖,卻也讓他更加痛苦——他該如何在忠義之間抉擇?
寒風吹過營帳,卷起地上的枯葉。趙云望著遠處的白帝城,那里燈火通明,卻如同一座牢籠,困住了曾經的主公,也困住了整個蜀漢。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而自己,恐怕再也無法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