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二戰中的同盟國海權是如何勝利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夕,全球海上戰略格局是一個短暫多極的狀態。如本書指出的那樣,“在1939年之前,世界上有六個主要的或者說相當強大的海軍強國,分別是英國、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始液\娙匀皇鞘澜缟献顝姶蟮暮\姟?。[1]而隨著大戰的爆發,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的開啟,全球海上格局迅速發生重大變化,到1945年,美國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海上霸權,日本、德國、意大利和法國的海軍已經被徹底摧毀或大規模削弱,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已難望美國海軍項背。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在本書問世之前的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大路徑:一是國家實力和生產力決定論,認為,因為美國超強的國力和生產力,盟軍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二是放大偶然因素及關鍵戰役的影響,如希特勒如果向U艇部隊給予更多的資源,南云在偷襲珍珠港時若再增加一輪對美軍航母的攻擊,山本五十六在中途島戰役前假如不向阿留申群島方向分兵,或南云在指揮時倘若不那么猶豫不決,戰爭的進程甚至是結果就會有大的變數。這些研究要么過于宏大敘事,要么過于微觀,使得研究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大打折扣。

而本書的分析層次,是兩大路徑相結合的,即敘述分析關鍵戰役的進程,搞清楚具體的情況,同時又結合海戰分析戰爭背后的時代變革。這是典型的保羅·肯尼迪寫史或闡釋大戰略的方式,在其近40年前的《大國的興衰》中已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書依然維系著夾敘夾議、抽象與具體結合的行文風格。在篇章結構方面,與同類著作相比,本書也是獨樹一幟。

全書共五個部分十一章。第一部分重點介紹了1939年以前的海權以及地理、經濟和思想等影響因素,作者強調和感嘆風暴到來及體系變革前的平靜和人們對此的后知后覺。第二部分介紹1939—1942年的大海戰以及各大戰場陷入膠著的態勢。第三部分集中闡述1943年對于兩大陣營海上力量此消彼長的轉折意義及發生轉折的原因。第四部分介紹1944—1945年大海戰中盟軍對軸心國的各種碾軋式戰斗和勝利。在第五部分中,作者縱論了六大國海軍在戰爭中的得失及經驗教訓。其中,對日本海軍的論述非常精彩且發人深思。作者感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幾乎一敗涂地的表現十分離奇……在前五個月里,日本海軍的表現幾乎是完美的”,這在今天“仍然是一個謎”。[2]作者認為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如缺乏雷達、通信密碼被破獲、整體實力遠落后于美國等之外,日本海軍優秀將領的缺失和管理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警惕“技術決定論”,不能忽視人才隊伍、管理和海軍傳統等人為因素的作用。

全書事實上緊緊圍繞兩大關鍵問題展開。盟國的海軍和海權是如何勝利的,如何影響戰爭進程的?海權的勝利指的是盟國特別是美國海權的勝利。作者認為,除了戰爭指揮等不確定性因素,隨著戰爭的展開,科技與實力對比的影響開始顯現,盟軍拿出了敵人無法比擬的新武器、火力平臺和探測設備,同時美國為盟軍提供了巨大的戰爭工廠。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是如何影響海權和海上格局的?大戰顯然加速了美國以外力量的衰落,并激發了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本書在該問題上的貢獻在于,作者用翔實的數據和細膩的敘事,告訴大家這個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這是一本海軍史的書,也是一本分析海上戰略的著作,作者使用了短短十年的壓縮時間框架,講述了戰前和戰后各國海軍力量的對比以及戰爭過程,試圖通過這部作品來提供一種新穎的嘗試,從美國在戰爭結束時迅速獲得制海權這一角度出發,來追蹤和衡量美國到戰后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動態發展過程。在汗牛充棟的解釋20世紀美國海上崛起的著作中,本書堪稱上乘,它兼顧了宏觀、中觀和微觀視角,透析海權發展與戰爭進程間的相互關系,治史與戰略研究相結合,或敘或議信手拈來,語言嚴謹生動,譯文準確,值得一讀。本書受眾應相當廣泛,它不僅能為歷史、軍事和國際關系等領域的學者乃至社會大眾就二戰前、中、后的海軍和海權提供更全面系統準確的分析和新穎的解釋視角,還能為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等的現實工作提供借鑒啟示。

本書闡述的歷史已經過去了80余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科技與國際規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深深地影響著海軍、海權及海上格局。與1939年前類似,我們正不自覺地進入一個新的海上時代。當然,歷史不是簡單地重復,經驗教訓需要汲取,讀者在跟隨作者進入這段歷史時也要避免陷入歷史而刻舟求劍。雖然海權的核心要義得到了延續,但與歷史相比,今天的海權有了諸多的不同。

首先,海權的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自主平臺和智能武器的發展,海權逐漸從20世紀以前一維(水面)的權力,發展到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二維和三維(水面、水下及空中)的權力,再到今天五維(水面、空中、太空、水下及電磁)的權力。隨著國際體系和國際規則的發展,外交、國際法和海洋規則在海權中的地位顯著上升??刂坪Q笠环矫媸菍δ澈S颥F場現地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對海洋規則,特別是海洋軍事安全規則的話語權或影響。

其次,獲取和維系海權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核武器及核威懾的存在、經濟的相互依存和全球社會力量的發展,使得戰爭的效率和適用性大幅下降,一個漸進的和平轉變過程而非戰爭,或許可以作為當代世界政治的特征。[3]未來,大國間的海上戰略競爭、長期的戰略相持和戰略消耗將代替決戰決勝成為海上權力轉移的主要形式。大國會在大規模戰爭的門檻之下,不斷試探或測試彼此的底線,這又使得局勢變得動蕩不定。

其三,海上格局也發生了范式變革。由于軍事技術和國際規范等方面的變化,海上格局將迎來一次重要的變革??傮w和平的態勢限制了各主要海洋強國的戰略選擇,海上博弈很難短期內分勝負;而反介入與區域拒止平臺和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新的科技革命帶來的分布式力量的發展,則限制了大國海上力量的投送及行動自由。在這種背景下,海上單極格局已再難延續,長期的多極格局將成為現實。與歷史上長期的“單極主導”相比,多極將是未來海上格局的常態,而和平變革將代替大規模戰爭成為格局及體系轉換的主要形式。形勢的發展使得掌握絕對制海權變得越來越困難,海洋強國在實踐中將逐漸接受相對制海權的理念。多極制衡的海上戰略格局給當前所有國家的海權追求都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它使得次等海權或次等海軍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都大幅增強,同時也框定了所有大國海權的權力邊界和限度。[4]

最后,想再次提醒讀者的是,美國海權不可能復制。因為,海權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來未有固定的范式,因為軍事技術、時代條件和國際政治環境總是在不斷發生大的變化。任何海權的追求都是針對某個時代、特定技術條件和自身稟賦做出的選擇,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兩個雷同的海權。

無論歷史寫得多么好,讀史都要“能進能出”。

胡波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
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1] 《海權的勝利》,第xi頁。

[2] 《海權的勝利》,第447頁。

[3] 羅伯特·吉爾平:《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宋新寧、杜建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16—225頁。

[4] 胡波:《從霸權更替到“多極制衡”——16世紀以來的海上格局演變》,載《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2期,第9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栖霞市| 共和县| 泾阳县| 石楼县| 喀喇沁旗| 泰和县| 滨海县| 赞皇县| 隆德县| 阳泉市| 北宁市| 礼泉县| 郯城县| 江源县| 永春县| 凉城县| 久治县| 潢川县| 元氏县| 泸溪县| 应用必备| 麻阳| 吕梁市| 麻栗坡县| 驻马店市| 太白县| 紫金县| 临潭县| 长宁区| 定安县| 于田县| 绥棱县| 平顶山市| 合作市| 密云县| 霍山县| 娄底市| 西城区| 灵石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