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陶縣令送女?
- 都成大唐王爺了還不能躺平?
- 愛喝紅茶的兔子
- 2021字
- 2025-06-01 00:05:00
對于李元嬰來說,江州城的吸引力沒有廬山那么大。
特別是《廬山商城》沒有辦法在江州城內使用,這讓他感到很是不方便。
最近這段時間大手筆的把庫房的錢財都差不多花光了。
要搞大項目,自然是很困難。
但是滿足一下個人吃喝的需求,還是沒有問題的。
下面的人個個都忙得腳不著地,李元嬰這個當家人反而沒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來,愛妃。”
“嘗一嘗這個羊肉串,加了孜然之后,味道很不錯。”
滕王府中,李元嬰讓人制作了一個燒烤架,叫上柳詩穎、秋菊、晴兒幾個一起燒烤。
這個年代的烹飪手藝有點單調,來來回回就是那么幾種手段。
李元嬰現在已經開始在王府推廣炒菜,先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再說。
不過這段時間太忙,許多菜式都還沒有傳授給廚子。
今天先搞一頓燒烤慰勞一下自己的肚子。
羊肉在大唐算是最常見的肉食。
滕王府采辦的羊肉,品質比后世市場上售賣的羊肉要好上不少。
李元嬰讓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切好之后,親自動手串羊肉、烤羊肉,還拉著柳詩穎來幫忙。
烤串這種事情,參與感很重要。
單純的吃的話,多吃幾串就不想吃了。
“大王,沒想到你居然還會廚藝,實在是太讓妾身驚訝了。”
自從那晚主動示好之后被留在了書房過夜,柳詩穎這段時間晚上都是跟李元嬰待在一起。
這受到的滋潤多了,整個人顯得容光煥發。
“本王會的東西可多了。”
“以后你習慣了就好。”
把冰山美人變為熱情的小嬌妻,這種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世人對大王的誤會太深,這些年倒是委屈郎君了。”
想到自己以前對待李元嬰的態度,柳詩穎小臉忍不住紅了一下。
以前有多討厭,現在就有多喜歡。
“長安居,大不易。”
“還是江州好啊。”
李元嬰拿起一串肥瘦相間串成一起的羊肉串,大口的吃了起來。
美食、美人、美酒。
這小日子似乎也挺不錯的。
“大王,潯陽縣縣令又遞了拜帖過來,說是要跟您匯報工作。”
來福從外面走了進來,“這陶縣令是江州陶氏的家主,在當地頗有幾分影響力。”
這個時候的縣令,權利可是比后世的縣長要大多了。
整個縣衙里頭,也就那么幾個人是朝廷任命的。
除了死刑這種事情需要上報朝廷核準,其他的大部分事情,縣令都可以決定。
要不然怎么會有“滅門知府,破家縣令”的說法?
“那就見一見吧。”
來江州也半個多月了。
除了讓杜敬同和盧承思去負責州府的事情,李元嬰可是一直都沒有去見各路官員呢。
潯陽縣作為江州府衙所在地,潯陽縣令在江州絕對算是一號人物。
更加不用說這個陶縣令還是當地豪族的領頭羊。
晾了人家那么久,看看這一次對方是否識趣。
本地豪族要是不識相,李元嬰不介意殺雞儆猴。
“下官陶雙林見過滕王殿下。”
當李元嬰來到會客廳見到陶雙林的時候,已經是一刻鐘之后了。
來福已經讓人把陶雙林提前領進來了。
陶雙林看上去四十幾歲的樣子,整個人倒是頗為儒雅。
從第一印象來看,倒是不算辱沒了祖先陶淵明的名號。
“州府中的事情,本王都交給杜長史和盧司馬處理。”
“有什么事情,陶縣令直接去找他就可以了。”
“今日過來,可是有什么其他事情?”
李元嬰還真是有點好奇對方今天找他是要干什么。
大唐縣令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并且作為陶氏族長,就算是沒有官職,在潯陽縣的影響力也很大。
“久聞滕王殿下才華過人,佳作頻出。”
“《望廬山瀑布》、《登廬山贈滕王妃》和《潯陽樓送程處弼之揚州》已經成為江州府人盡皆知的詩作。”
“甚至隔壁的其他州縣也開始傳唱。”
“下官也是仰慕已久,想邀請大王到府中略盡地主之誼。”
陶雙林原本是想著自己背靠長孫無忌,可以不用特別在意滕王府的動靜。
但是這段時間李元嬰在江州府搞出太多的動靜出來,完全顛覆了陶雙林的認知。
這讓他也開始準備調整應對的態度。
特別是他家中最受寵愛的嫡女表達出了對李元嬰的仰慕之情后,他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所以今天才再次主動過來邀請李元嬰去府中。
不過李元嬰并不知道這些,還在考慮要不要同意呢。
“大王,小女自幼飽讀詩書,文武雙全,有些詩作相關的問題也想向大王請教。”
作為讀書人,說這話的時候,陶雙林覺得有點羞恥。
但是想到自家女兒逼自己的場面,他又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邀請李元嬰。
要不然家中就別想安靜了。
他有點后悔自己從小到大把女兒給慣壞了。
女兒家家的,識文斷字就算了,關鍵還學武。
自己是腦子被驢踢了嗎?
“陶縣令世居江州,對本地風土人情可是最為熟悉。”
“本王初來乍到,倒是有不少問題想要請教。”
“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晚去見識一下江州陶氏的風采?”
李元嬰沒想到陶雙林居然是過來送女兒的。
這他就很感興趣了。
按理說陶家作為江州豪族,沒有必要這樣子的。
可是對方偏偏邁出了這一步,他還真是有點好奇。
“多謝大王賞光,那下官現在就回去準備一下。”
看到李元嬰同意了,陶雙林也是松了一口氣。
今天就今天吧。
成了最好,不成讓那丫頭死心了也好。
當天傍晚,李元嬰在黑齒常之和裴行儉的陪同下,帶著上百名護衛前去陶府府赴宴。
雖然陶雙林絕對沒有那么大的膽子對一個大唐親王不利,但是惜命的李元嬰,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的小命寄托在別人的仁慈上面。
不管是去哪里,都是帶足護衛力量,確保自己的安全問題沒有任何問題。
這個良好的習慣,今后也是救過他好幾次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