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廬山云霧茶
- 都成大唐王爺了還不能躺平?
- 愛喝紅茶的兔子
- 2042字
- 2025-05-31 00:05:00
炒茶說難其實也不難。
不追求極致的口感的話,隨便一個人稍微訓練一下都能完成。
后世西湖邊上的茶園景區里頭,一大堆的茶歇小店,售賣的都是自家炒制的茶葉。
李元嬰還去觀摩過,看起來確實不算復雜。
茶葉鮮葉入鍋后,雙手快速翻抖,先高溫殺青蒸發水分。
待葉質變軟后降低溫度,邊炒邊揉,使茶葉卷曲成形,同時散發青草氣,激發清香。
直至茶葉干燥挺直,茶香透出即成。
當然,這只是看起來簡單。
這里面手法輕重、火候把控全憑經驗,稍有不慎易焦糊或生澀。
所以要真正的做好,肯定也是沒有那么簡單。
作為滕王府制作的新式茶葉的秘密手法,炒茶工藝肯定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柳英安排的都是滕王府的奴仆去學習炒茶,最大程度的確保秘密不泄露。
作為大唐親王家的產業,一般商人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敢去抄襲。
這就進一步的杜絕了炒茶秘密的泄露。
“諸位,這就是大王傳授的廬山云霧茶的最新制作方法?!?
“摒棄傳統的煮茶方式,我們的廬山云霧茶在泡茶的過程當中不添加任何的其他作料?!?
“最大程度的保持了云霧茶的原汁原味?!?
柳英知道今天是表現自己的好機會。
所以親自給眾人泡了一壺茶,然后不慌不忙的倒入茶杯。
只見廬山云霧茶入盞,湯色如初春新柳,澄澈透亮,泛著嫩綠的微光,細毫如銀星浮游,氤氳間升騰起裊裊云煙。
李元嬰拿起了眼前的茶杯,輕啜一口。
鮮靈如露滑過舌尖,清冽中透著一縷幽蘭般的冷香,似山間晨霧浸潤的芳蕊,又似松風過隙的沁涼。
茶湯醇和甘潤,如瓊漿含韻,回甘綿長,喉底漸生蜜意,仿若置身云霧繚繞的峰巒,空靈悠遠,余韻不絕。
這跟之前吃著加了鹽巴、姜末等亂七八糟的茶水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先苦后甘,茶香濃郁?!?
“這泡茶的方式,跟之前的方法完全不一樣,但是口感卻是更加的好?!?
狄仁杰首先發表了自己的品后感。
“之前的煮茶將茶葉碾碎,與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一同入釜烹煮?!?
“茶湯滋味混雜濃烈,香料與茶味相互掩蓋,如同喧鬧集市般雜亂,雖具古風卻難品純粹茶香。”
“如今大王推出的泡茶方式,以沸水沖泡散茶,茶葉舒展間,茶香清幽雅致,茶湯甘醇鮮活,仿佛置身靜謐山林?!?
“能清晰捕捉茶葉本真韻味,盡顯自然之美。”
“更契合純粹的品茶心境,讓飲茶回歸至簡至真的享受?!?
駱賓王微閉著眼睛,慢慢的將一杯茶給喝完之后,將大家的心里話都給說了出來。
泡茶會取代之前的煮茶方式,絕對是有自己的獨到優勢的。
特別是采用了特殊的炒茶方式之后,茶香更加濃烈,更加符合讀書人品茶的一些喜好。
“今后茶葉將會成為江州府的拳頭產品,帶動農戶、商人快速參與其中?!?
“茶稅也將成為江州府新的稅收增長點?!?
唐初對商稅并不重視,但是李元嬰知道商稅才是最有發展空間的。
他的治下,自然是要搞出點變化出來。
當然,如何尋找合適的推出機會,就要好好的考慮一下了。
“如此高端的廬山云霧茶,售價完全可以比之前市面上的高一大截,想必也會有許多人趨之若鶩?!?
“茶葉有足夠高的利潤,那么我們從茶農那邊收購新鮮茶葉的價格就可以適當的提高?!?
“這樣子讓農戶能夠從種茶的過程當中變得富裕起來。”
“亦或是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茶園的建設當中,讓茶葉成為江州最主要的商品?!?
柳英現在對廬山云霧茶非常的重視,準備把這個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業來搞。
他有一種預感,如果把這個業務搞好了,指不定也有機會青史留名呢。
“鹽鐵茶?!?
“在本王看來,茶葉在今后的幾百年中,完全可以跟鹽鐵的重要性相提并論?!?
“但是在大唐,喝茶的風氣還沒有完全普及開來。”
“喝茶的好處,也還沒有被大家完全熟悉。”
“今后我們要好好的推廣一下,讓大唐士農工商各界都喜歡喝茶?!?
“讓草原和高原各地的蠻夷也喜歡喝茶?!?
“到時候用茶葉去兌換牛羊,讓茶葉成為跟鹽巴一樣,成為我們限制草原交易的商品之一?!?
李元嬰順著柳英的話,把自己對茶葉的期待給提了出來。
這樣子更加有利于茶葉行業的發展和茶葉的推廣。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李元嬰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自然明白今后要怎么做。
“大王,整個江州地區,除了陶、陳、林、周、朱五大本土豪族之外,就數各座寺廟手中的土地最多了。”
“并且這些僧人和道士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小?!?
“我覺得推廣廬山云霧茶的事情,可以考慮先從寺廟著手?!?
狄仁杰這段時間跟東林寺等各個寺廟打交道比較多,立馬就想到了把他們的影響力給利用起來。
“我覺得這廬山云霧茶如果跟青樓詩詞吟唱結合起來,應該會顯得更加高雅?!?
“這茶葉后續也可以考慮跟各個青樓合作,可以在讀書人和富商之間快速的推廣。”
駱賓王結合自己的體驗,也提出了一個頗有建設性的觀點。
“大王來到江州之后,還沒有給圣人上過書?!?
“我覺得是不是可以把廬山云霧茶作為貢品獻給圣人?”
“到時候自上而下,廬山云霧茶的名氣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傳遍長安城?!?
裴行儉也提出了一個很有效的方案。
對此,李元嬰自然是統統接受。
并且他很快就親身行動起來,“懷英,等會我們分頭行動,送幾兩廬山云霧茶給到各個寺廟?!?
“本王親自陪同東林寺的法充主持品茶。”
對于李元嬰來說,把各個產業快速的搞起來,就是最大的正事。
跟法充一起品茶,有利于推廣廬山云霧茶,那自然就不是不務正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