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流傳千古,效果杠杠
- 都成大唐王爺了還不能躺平?
- 愛喝紅茶的兔子
- 2087字
- 2025-05-30 07:30:00
李元嬰的話說完,駱賓王、狄仁杰、黑齒常之等人的臉上都是羨慕的表情。
《潯陽樓送程處弼之揚州》,這首詩的經典程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關鍵是這首詩跟此時此地的場景高度的吻合。
今天是三月十六。
大家在潯陽樓給馬上要出發去揚州的程處弼送別。
等會程處弼乘船離開之后,帆船會慢慢的駛入長江,消失在盡頭。
不客氣的說,論詩詞經典程度,它也許沒有辦法超越《登廬山贈滕王妃》,但是論標題和內容的符合度來說,這首詩無疑是要更勝一籌的。
這就意味著今后程處弼的名字,更加容易被大家熟知。
特別是由于男女有別的原因,李元嬰贈送給滕王妃的詩,沒有辦法把滕王妃的名字留下來。
但是今天這一首卻是讓人一下就記住了程處弼的大名。
千百年后,在場的人當中,除了李元嬰之外,其他人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夠記住。
但是程處弼絕對是有許多人記住的。
這讓大家如何不羨慕呢?
而李元嬰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從柳詩穎身上得到靈感搞了這種拉攏人心的特殊手段,今天算是小試牛刀。
效果非常不錯嘛。
“大王,這一次去揚州,我要是不把事情辦的讓您滿意。”
“我直接提頭回來見您。”
程處弼此時的心情難以言表。
他也能流傳千古了?
一千年以后,估計沒有幾個人還記得他大兄和二兄的名字,甚至沒有多少人記得他阿耶程咬金。
但是他程處弼的大名,卻是能夠一直被無數讀書人所熟知。
想一想都讓人渾身熱血沸騰啊。
跟著滕王做事,沒想到居然是自己這輩子最正確的選擇。
這一次去揚州,他準備好好的利用一下家族在揚州城的影響力,一定把李元嬰交代的事情辦的漂漂亮亮。
“要你的腦袋干什么?”
‘我要的是你從揚州城帶著大把的銅錢和金銀回來。’
“以后我們滕王府的各項事業能不能順利的開展,就看資金是否充足了。”
要做事業,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
特別是李元嬰還要從《廬山商城》里頭兌換各種商品。
上一次兌換茶樹苗就已經把他給打擊了。
原本以為從長安城搞了幾萬貫錢,可以做點事情了。
沒想到還不夠買幾萬畝茶園的樹苗呢。
“大王,程典軍負責王府和您的安全。”
“他這一去揚州,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
“要不這事交給下官來做?”
狄仁杰這么一說,程處弼立馬怒了。
“懷英,你就不要想那么多有得沒得了。”
“這一次去揚州售賣的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難免被人覬覦。”
“要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去保護,到時候就人財兩空。”
“大王如今安排你負責各種特殊農作物的種植,你把這事做好就是最大的貢獻。”
前有黑齒常之想要搶任務,后有狄仁杰想要取而代之。
程處弼覺得這飯不能繼續吃了。
“大王,飯也吃了,酒也喝了。”
“屬下這就出發下揚州,一定把事情做好,早日滿載而歸。”
程處弼說完這話,也不管李元嬰同意不同意,趕緊起身下樓,帶著人馬朝著碼頭而去。
那邊已經有滕王府親事府的人喬裝打扮成為奴仆,跟著一起去揚州。
一直到船只緩緩的離開碼頭,程處弼才松了一口氣。
《潯陽樓送程處弼之揚州》,這詩作,終于穩了。
等到了揚州,自己一定要多找些人好好的宣傳一下這首詩。
讓揚州青樓的女子都積極的傳唱。
以后自己去青樓,就只要求樓中女子歌唱這首詩。
大唐詩人的作品能夠快速的流傳,跟青樓女子傳唱是密不可分的。
詩歌詩歌,詩就是用來像歌一樣唱的。
這是后世很多人都不清楚的地方。
……
“你們也不要氣餒,我腦中還有許多靈感和想法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將來一定還有不輸于今日的詩作出來的。”
眼看著程處弼的船只慢慢的消失在視野當中,李元嬰招呼眾人回到了座位。
今天滕王府的關鍵文武官員都在,正好把下一步的安排給進一步落實一下。
土豆、玉米和、地瓜和棉花種子都已經兌換出來了,相關的種植方法跟狄仁杰也說明過。
趁著農夫們把田地準備妥當的功夫,也要把種子給播種下去。
滕王府別院的初步規劃也出來了,等水泥作坊和青磚作坊成功燒制出水泥和青磚之后,就可以加快修建速度。
現在碎石和細沙之類的一些輔料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
茶葉作坊那邊,柳英按照李元嬰教授的方法,也搞出了一批新式茶葉。
“大王,今天大家都喝了一些酒。”
“正好去品品茶,消除一些酒意。”
“同時也讓眾人評價一下這新式茶葉的妙處?”
柳英見縫插針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作為滕王妃的堂弟,他也是很希望可以做出一點成績出來。
而不是讓大家覺得他只是依靠關系獲得了這個位置。
“炒茶已經搞出來啦?”
李元嬰沒想到柳英的辦事效率居然這么高。
自己才剛剛安排下去,居然已經搞出來了。
“已經有了一批炒制的茶葉出來,屬下按照大王說的泡茶方式品嘗了一下,覺得非常特別。”
“雖然肯定還有很多工藝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以便制作出口感最佳的茶葉。”
“但是先讓大家換一換口味,見識一下大王發明的新式茶葉,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柳英這么一說,眾人的興趣都提起來了。
煮茶在大唐還是比較流行的,文官和讀書人就不用說了。
就算是武將家中,為了附庸風雅,也是會跟著煮茶喝的。
現在柳英說有新式的茶葉可以品嘗,聽起來跟過往的差別還很大的樣子。
那自然要好好的見識一下。
“走,那就去好好的品嘗一下。”
“以后品茶,就不叫吃茶,而是叫喝茶了。”
李元嬰對大唐的煮茶方式實在是覺得無語,現在準備在廬山大規模的種植茶葉。
那自然是要好好的搞出點更加吸引人喝茶的方式出來。
到時候讓茶葉真正的成為大唐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
讓它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