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翻譯比賽
- 重生1979:從萬元戶開始
- 養魚不養貓
- 2161字
- 2025-05-31 19:47:37
李惠民很快就把工作安排下來,方教授負責機械應用的基建設計,陳振生重點協助方教授;宋志遠負責農業機械的操作培訓;周紅英負責研究適合種植的實驗農作物;趙建軍聯絡縣里各部門,確保所需的材料供應;蔡寶國則負責協調周邊幾個村的勞動力,為即將開始的工程做準備。
接下來的日子,青山村熱鬧得像過年一樣,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小陳,你這個設計真是巧妙!“方德明推了推眼鏡,指著圖紙上的幾條線,“利用地勢的自然坡度,既能防止春季積水,又能在旱季引水灌溉。關鍵是還能讓機械在地里順利作業。“
陳振生指著荒地說:“推土機清石頭平地的時候,就要按照排水溝的走向來推,這樣地面平整和排水系統可以一起完成。深耕犁翻土時也要順著排水坡度,確保水流暢通。“
“一舉多得!“方德明眼睛一亮,“既解決了機械作業的平整問題,又完善了排水系統,還節省了工期。“
陳振生謙遜地說:“方教授過獎了,我就是在地里干活時觀察多了,有些土辦法。“
“土辦法?“方德明搖頭,“這可不是土辦法,這是因地制宜的科學設計!你看這里,如果按照德意志的標準來做,非要挖很深的排水溝,不僅費工費料,還可能破壞土壤結構。“
兩人年齡相差近四十歲,但在學術交流上卻沒有任何代溝。
方德明一心撲在研究上,對陳振生展現出的知識儲備不僅沒有懷疑,反而覺得遇到了知音。
兩人合作效率極高,原本預計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基礎設計方案,三天就搞定了。
李惠民看著厚厚的設計文件,連連點頭:“很好!方教授和陳同志的表現確實出色。“
因為提前完成工作,李惠民給陳振生放了半天假。
陳振生謝過領導,心里想著趁這個機會去外貿商店給徐建國買份謝禮。畢竟人家幫了這么大的忙,不表示一下說不過去。
走到縣城外貿商店門口,陳振生遠遠就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
張曉雯穿著一件深藍色的呢子大衣,看起來青春靚麗。劉銘緊緊跟在她身后,滿臉堆笑,手里還拎著大包小包。
“曉雯,你真是太好了!“劉銘的聲音里滿是感激,“要不是你,我哪有機會參加這個比賽。這次縣里舉辦翻譯比賽,勝出者不僅能去省里比賽,表現好的話還有機會去京華市參加全國比賽!“
張曉雯淡淡地說:“一個推薦名額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我爸本來就是教育局的。“
“不,對我來說這是天大的事!“劉銘激動地說,然后壓低聲音,深情地看著張曉雯,“曉雯,如果我能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將來我們...“
他沒有說完,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張曉雯臉微微一紅,但沒有拒絕這個暗示。
她心中確實有些動搖。劉銘條件算不錯,雖然是知青,但聽說是從京華市來的,而且這些日子觀察,經濟條件也不錯。關鍵是他確實會哄人,總是想方設法讓她開心,不像其他追求者那樣木訥。
陳振生背對著他們,聽到這些話心里冷笑。
這個劉銘還真是不知廉恥,剛在和平鄉名聲壞了,轉眼就跑到縣里來騙其他小姑娘了。
他心里有些替張曉雯可惜,不過他也沒有插手別人感情的想法,而且說實話,如果劉銘真的跟張曉雯成了,對自己追求林思慧倒是少了個阻礙。
等兩人走遠,陳振生才挑了一套高檔的茶具,準備送給徐建國。
從外貿商店出來,陳振生一邊走去新華書店,一邊思考著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現在雖然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起,按照他的記憶,個體經營要真正合法化最早也要到1979年9月份才開始試點推廣,要到1980年才會正式合法化。
所以現在就算他有再多的買賣計劃,也沒法公開實施。
不過,他想起了另一件事。
上輩子在清北大學任教時,他曾經研讀過《大華夏農業發展史》,里面提到過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1979年春節,安省小陽村的二十來戶農民,冒著“坐牢“的危險,在一份契約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搞起了“包產到戶“,就是自給自足,除了上交給國家的公糧,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這個被后來史學家稱為“大華夏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小陽村,用這種“包產到戶“的方式,第二年就獲得了大豐收,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長了6倍多!‘
現在正值他們在搞農業機械化試驗基地,如果能同時推行“包產到戶“,那效果可能會加倍。
當然,這種事情風險很大,畢竟現在還是集體經濟的天下,“包產到戶“在很多人眼里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但是,如果能夠以“試驗“的名義,在李惠民他們的支持下進行,那就不一樣了。
陳振生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有可行性,決定先找村長陳大柱和書記趙建設商量一下。
帶著禮品來到新華書店,徐建國正在整理書架,看到陳振生進來,熱情地招呼:“小陳來了!正好,我有事要跟你說!“
“徐同志,“陳振生把禮品遞過去,“這是一點小意思,感謝您這段時間的照顧。“
“這怎么好意思呢!“徐建國推辭了一下,還是收下。
他從抽屜里拿出一封信:“縣里教育局要舉辦翻譯比賽,我給你寫了推薦信。這次比賽如果表現出色的還能去省里,甚至有機會去京華市參加全國比賽!“
陳振生心中一動,沒想到徐建國也想到了這事。
“而且,“徐建國壓低聲音說,“我聽說這次省里特別重視,國家想培養一批優秀的外語人才。如果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說不定有機會被推薦到更好的單位工作。“
陳振生接過推薦信,心里琢磨著。
這個比賽確實是個機會,不僅能進一步證明自己的能力,還能擴大影響力。而且如果真的能去京華市,說不定能接觸到更高層的人脈。
“徐同志,我想問一下,這個比賽什么時候開始?“
“下個月初報名,月底正式比賽。“徐建國說,“你可要好好準備啊,據說報名的人不少。“
陳振生接過推薦信,鄭重地說:“徐同志,謝謝您的信任,我一定會好好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