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授人以漁
- 重生1979:從萬元戶開始
- 養(yǎng)魚不養(yǎng)貓
- 2175字
- 2025-05-29 10:02:53
會議結(jié)束后的第三天,一行人出發(fā)前往西原城。
省里安排的兩輛吉普車在土路上顛簸著,揚起漫天黃土。
陳振生坐在第二輛車上,身邊是方德明教授,老人家一路都在小本子上記錄著什么,時不時抬頭看看窗外的地形。
“陳同志,這一帶的土質(zhì)看起來不錯。“方德明推了推眼鏡。
“是的,方教授。”陳振生點頭,“這里是沖積平原,土層深厚,但最大的問題是水。”
前面的車?yán)铮虈鴮氄诒г梗骸斑@破地方,路都沒修好,還搞什么現(xiàn)代化。”
趙建軍附和道:“就是,我看隨便找塊地應(yīng)付一下得了,反正也就是個試點。”
李惠民皺著眉頭沒說話,他心里清楚,蔡國寶是文化局的閑人,被硬塞進(jìn)來過渡的,巴不得早點走過場完事;趙建軍雖然是農(nóng)業(yè)廳的技術(shù)骨干,但一直在省城機關(guān)待著,瞧不起基層工作。
但既然省里下了這任務(wù),就必須認(rèn)真對待。農(nóng)業(yè)機械化是大勢所趨,這個試點要是搞砸了,影響的可不只是他們幾個人的前途。
車隊在縣城招待所安頓下來后,李惠民召集大家開會。
“明天開始,我們分組到各個公社考察,選擇合適的試驗基地。”李惠民攤開地圖,“按照省里的要求,試驗基地要有一定規(guī)模,交通便利,最好能代表西原城的典型地貌。”
陳振生舉手:“李院長,我想申請回家住。“
蔡國寶立刻譏諷道:“怎么,縣里的招待所住不慣?“
“不是。“陳振生解釋道,“我家就在和平鄉(xiāng)公社,我母親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白天我可以跟隨大家考察,晚上回去照看她,也方便聯(lián)系當(dāng)?shù)氐那闆r。”
其實他心里還有另一個打算,和平鄉(xiāng)東風(fēng)大隊那里有塊荒地,如果能爭取成為試驗基地,對整個公社都是天大的好事。但現(xiàn)在時機還沒成熟,說出來只怕又要被人說成假公濟私,不如等實地考察時再相機行事。
李惠民想了想,然后拍板,“行!不過丑話說在前頭,每天早上八點必須準(zhǔn)時到考察地點集合,不能因為住在家里就耽誤工作。“
“保證不會。“陳振生點頭。
方德明這時抬起頭,從包里掏出一個皺巴巴的筆記本翻了翻:“小陳,你剛才說和平鄉(xiāng)?我看資料有印象,那里確實有幾塊不錯的平地,明天我們可以重點看看。”
“方教授說得對。“李惠民攤開地圖,用手指劃過幾個區(qū)域,“明天我們分兩組,一組去和平鄉(xiāng),一組去臨近的紅星公社。大家都仔細(xì)看看,選址的好壞直接影響試驗效果。“
趙建軍點點頭:“和平鄉(xiāng)我知道,離縣城不遠(yuǎn),交通還算方便。“
周紅英也表示同意:“我這幾天查了資料,和平鄉(xiāng)的土壤條件確實不錯,可以作為重點考察對象。“
宋志遠(yuǎn)雖然沒說話,但也微微點頭表示認(rèn)可。
只有蔡國寶懶洋洋地靠在椅背上:“隨便啦,反正都是跑腿的活。你們定了告訴我一聲就行。“
李惠民皺了皺眉,但也沒說什么,只要他不添亂就謝天謝地了。
剛到村口,陳振生就看到堂姐陳玉玲站在他家門前。
月光下,陳玉玲滿臉淚痕,看到他回來,她像是看到救星一樣撲了過來。
“振生,振生你可回來了!“她哽咽著,“我媽...我媽她收了劉家的彩禮,后天...后天劉師傅就要來接我了!“
陳振生心里一沉。他這幾天忙著省里的事,竟把這事給耽擱了。
“姐,你先別哭。“陳振生扶著她進(jìn)屋,給她倒了杯水。
“今天下午,”陳玉玲抹著眼淚,“劉師傅帶著他兒子,還有幾個人送來的。我媽當(dāng)場就收了,還...還讓我后天就跟他們走。“
陳振生皺眉思索著。按照這個年代的風(fēng)俗,彩禮一旦收下,婚事就算定了。要是反悔,不僅要退還彩禮,還會被人戳脊梁骨。
“姐,你先別哭。“陳振生扶著她坐下,遞給她一塊手帕,“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要想清楚再回答。“
陳玉玲抹著眼淚,疑惑地看著他。
“如果有機會離開大伯母,自己出去闖,你敢嗎?“陳振生認(rèn)真地看著她,“我是說真的離開,不再受她控制,但也意味著要自己養(yǎng)活自己。“
陳玉玲愣住了,手里的手帕都忘了動。
“離開...離開我媽?“她聲音有些顫抖,“可是...可是我能去哪?一個女人家...“
“這就是我要問的。“陳振生打斷她,“你是想一輩子被大伯母控制,今天逼你嫁給劉師傅,明天可能又把你賣給別人?還是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哪怕會很辛苦?”
陳玉玲咬著嘴唇,眼中閃過掙扎的神色,淚水順著臉頰不停地流。
“我不想嫁給他。但我媽說了,不嫁就把我趕出去...“
她的聲音很小,像是說給自己聽,“振生,我真的不想過那種日子。我想...我想靠自己活著,哪怕苦一點累一點也比被人當(dāng)貨物強。“
陳振生知道堂姐已經(jīng)下定決心了,想起上輩子這個時候,縣里的制衣廠正是最紅火的時候,到處在招工。而陳玉玲從小手藝就好,如果能進(jìn)去,憑她的本事肯定能站穩(wěn)腳跟。
“姐,縣制衣廠你知道嗎?“陳振生問道。
“知道,聽說工資很高,還包吃包住。”陳玉玲眼睛一亮,但很快又暗淡下去,“可是制衣廠很難進(jìn)去...”
“我來想辦法。“陳振生說道,“制衣廠有宿舍,包吃包住,大伯母就算想找你麻煩也夠不著。“
陳玉玲激動得抓住他的手:“真的?振生,你真能幫我進(jìn)制衣廠?“
“但有個前提。“陳振生正色道,“你得狠得下心,從此之后不再聯(lián)系大伯母他們。”
“什么意思?“
陳振生從包里掏出一個布包,里面是他這段時間攢的錢:“這里有一千二百塊,我借給你。你拿這錢去給大伯母,就說是你借來還彩禮,另外二百塊就算孝敬給他們,因為從今之后,你要去打工還錢,不能再盡孝。記住,千萬別告訴她,你去了哪里。“
陳玉玲倒吸一口涼氣:“這樣...行嗎?“
陳振生點頭,“大伯母那么看重錢,你給她一千二百塊,比劉家的彩禮只多不少,她沒理由不同意。而且你還要說之后發(fā)工資會給家里寄錢。她提什么,你都先答應(yīng)著。“
陳玉玲沉默了很久,終于下定決心:“好!我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