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關于自生火銃
- 紅樓:非要讓我坐龍椅是吧
- 余沐大雨
- 2487字
- 2025-06-13 07:00:00
有他這個一把手帶頭,宋通判和幾個協理官也都跟著去了工匠食堂。
所謂食堂,就是一個空置的大廳,里面擺著六張桌子,坐著四五十個工匠。
居中的位置有一張擺好飯菜的方桌,桌上的菜比其他桌都好些,多了肥雞、紅燒肉之類的葷菜。
這是給楚巖他們幾個大人準備的。
“我是遼東邊軍出身,得了陛下洪恩才僥幸為官,怎么能如此特殊?”
楚巖一幅大義凌然的模樣,走到工匠的桌子前,
隨機端起了一個工匠的飯菜,擺到自己桌子上,又把自己打好的飯菜讓給那個工匠。
宋通判他們幾個對楚巖的舉動夸贊不已,但并沒有照樣學。
楚巖不以為意,低著頭,故意等其他人都開始吃了,他才吃。
而且不敢多吃。
這樣總能保證安全了吧。
就算想下毒,也不至于對所有的工匠都下毒手吧。
楚巖中午吃飯的舉動,官員們都很不屑,覺得他作秀有些過頭了。
下面那些工匠們卻很歡喜。
管他是不是作秀,至少他愿意這么做,
其他人呢,連作秀都不愿意。
楚巖快速解決中飯,又回到公事房里繼續看卷宗。
坐了沒一會,憑借過人的五感,忽然聽到公事房外有人小聲議論。
一人道:“今日胥吏正在給他下馬威呢,你現在去找他,這不是觸他的霉頭么?
他多半以為你也是一伙的,要用這些與他為難。”
另一人道:“不會的,楚大人不是那種人!
楚大人都說了,他來這里就是為了研制火器,我就是與他探討火器……”
旋即,一陣腳步聲傳來。
先前說話的那人跟在后面,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又道:
“你說的那火器,它就不可能實現啊……”
說話間,有兩人已經走進了楚巖的公事房。
打頭的是一個青年,中等身材,穿著的武官常服上有好幾處被火燒過的洞孔,也沒有補上,胸前泛著油光,頭發也許久沒洗的樣子。
上午的時候,楚巖已經認識了這個人——
火器局協理官、畢懋康。
協理官是火器局的特殊官職,屬于那個世界中的技術官,享受某品級待遇,但并無行政權。
火器局目前有八個這樣的協理官,這個畢懋康,就是從六品官職,屬于里面官階比較高的。
他負責的方向是“火銃”。
緊跟著畢懋康進來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小老頭,留著山羊須,就是剛才勸畢懋康不要進來的那人。
他也是從六品協理官,他負責的方向是“火炮”。
從六品的協理官只有三人,這就來了兩個。
從官階來說,這兩人與楚巖平級,而且是這個時代難得一見的火器專家,
楚巖忙放下卷宗,起身相迎,把他們請到一側的待客廳。
書辦奉茶畢,幾人寒暄幾句,隨后開始聊正事。
畢懋康道:“楚大人是火炮專家,我就不繞彎子了。”
“關于火器制造,我有幾個設想,想與大人探討。”
楚巖笑道:
“畢大人垂詢,實在是我的榮幸,大人但說無妨,哪怕我無法解答,大家探討一二總無壞處。”
他們應該代表這個時代火器研究的頂尖水平了,不論以后想做什么東西,與他們交流,了解當下的研究進展總是必要的。
畢懋康聽到楚巖如此回答,更加興奮了。
得意地看了羅甸一眼:
“我就知道楚大人與以前那些人不同,剛才老羅還只是不信。”
羅甸對眼前這個老實人很無奈,只得解釋道:
“我的意思是楚大人今日剛履新,公務繁忙,過幾日再來叨擾不遲。”
畢懋康還不同意,又道:
“咱這里是火器局,最重要的公務便是火器研制,哪里算叨擾了。”
經過這么幾輪交流,楚巖已經清楚這老畢是一個沉迷與火器技術無法自拔的專家。
忙打圓場道:“畢大人說得不錯,那些卷宗是公務,探討火器研制也是公務,不知道畢大人想探討什么呢?”
“不要叫大人,就叫我老畢吧,我們幾個協理互相都是這么叫的,你比我年齡小,我便叫你巖哥兒吧。”
畢懋康很激動,這是他見過的神機營諸多官員中第一個愿意與他探討技術問題的人,
其他人要么逐客,要么說下次再談,
他有些激動地從懷里掏出一本冊子,遞給楚巖。
冊子上寫著《軍器圖說》。
對于他這在官場上并不算尊重的稱呼,楚巖也沒有在意,只要真有才華,那比什么都重要。
今后若真要干大事,自然少不了專業人才。
楚巖接過冊子,略略翻了翻,里面記載了火銃、火炮、火箭、地雷、戰車之類的武器,并在為每一種武器配了圖,以及詳細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其中有一些已經有成品,畫圖就更詳細些。
還有一些只有設想,畫圖就簡略些。
其中最全面的是火銃一節。
著重提到了一種火銃設想——
“自生火銃”。
本質上就是一種“燧發槍”。
畢懋康興奮道:
“大人看著自生火銃,可以大大提高如今火銃的點火效率,
“還有,如今的火銃受天候影響大,如果改用這種自生火銃,火器使用范圍會大很多。
“到那時,誰還敢說,火銃不堪大用!”
如今的火銃大多造得很厚重,天氣不好的時候打不了,
天氣好的時候也只能發幾銃,大多數時候都是作為一種鈍擊兵器使用。
所以如今,即使神機營的高層,也多重視火炮,忽視火銃。
坐在一旁的羅甸嘆氣道:
“老畢,你不能光說好處,不說難處吧?
“你說的這火銃,能造出來么?”
剛才還意氣風發的老畢被這么一懟,立刻氣焰全消,漲紅著臉,支支吾吾地道:
“這,這……遲早能做出來,到那時……”
他已經說不下去了,這個火器好,可是面對的問題也多,
是他的夢想,卻不是現實。
沉吟片刻,嘆氣道:
“巖哥兒,我們還是先說火炮吧,戚指揮使讓我等仿造那紅夷大炮……”
“還是先說火銃吧,我覺得這火銃設想不錯,如果解決幾個關鍵問題,應該不用多久就能造出來。”
楚巖笑道:
“火炮一會再說不遲。”
“是,是,我也這么覺得!”
畢懋康覺得今日總算遇到了生平知己,恨不得摟著楚巖的脖子親近,
“這自行火銃也沒那么復雜,最要緊的只有兩個問題,
一、這種火銃需要瞬間發火,目前卻沒有穩定的發火石,如果用當前常用的火石,需要的力氣很大,而且要許多次才能打著火一次,試用了許多總不堪用。
二、目下火銃只能裝填一發彈丸,耗時耗力,放一銃需要等好一會兒。”
羅甸也道:“確實如此,可這些難處當下就是無法解決。西洋國也有人在改進火器,當下也沒好法子解決這些問題。”
楚巖知道,老畢提出的設想畢西方實際研究出燧發槍還要早些,自然沒有參考借鑒的地方。
但這難不倒他。
“也不能如此說,關于打火的難題,我聽說過一種‘燧石’,撞擊的時候就會發火,或許可以作為穩定的發火石。
“裝填彈丸需要時間的問題,也不難解決。
“若是臨陣對敵,可以用多列陣型。
第一列為盾牌手,擋住敵方進攻,后面跟著三至四排火銃手,
一排站起來射擊的時候,其他排都蹲著準備新一輪射擊,
如此,便可以保證戰場上的火力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