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選擇遠比努力重要”,一個人成功的前提不僅僅是看他是否有好的人品或者很強的能力,如果這些你都有,但卻在一開始就沒有跟對人,那么這一生也很可能一事無成。因此,無論對誰來說,都要在一入職場時就謹記:寧可拜錯神,不要跟錯人。
寧可拜錯神,不要跟錯人
跟對人是說你在一入行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好老師、好領導。剛進入社會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經驗,需要別人言傳身教。對于一個人的發展來說,進入職場,能夠跟對人,是一種機遇和幸運,而跟錯人,卻是一種遺憾和悲哀。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看看身邊的人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人其實并沒有什么特質,也根本就不像是能做大事的人,可最后他們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跟對了人。有能力的人沒有跟對人,有才華也被埋沒了;他們跟對了人,即使資質普通,卻能出乎意料地取得驚人的成績。
金子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只有具備了光的照射,金子才會光彩奪目!這正如同一個有才華的人,空有才華,卻沒有一個懂得識別人才、運用人才的人扶持他、協助他,給他提供一個發展和表演的舞臺,那么他的最終結果只能是生活慘淡,落魄一生。
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歷史上的才子有很多,但這些才子中,卻又以大呼懷才不遇、飲憾終生的人居多。也許你要問:為什么有才華的人反而顆粒無收?他們才高八斗卻不能日進斗金?要知道,各朝各代各行各業,哪里不需要有才華的人,哪里不亟待有抱負的人,為什么仍然會出現“四海無閑田,才子猶餓死”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這是很多人的疑惑,但對此并不要感到奇怪,這些所謂的“有才”之人,之所以郁郁不得志,多數是因為跟錯了“老板”,才沒能“高官厚祿、志得意滿”。假若可以自由選擇老板,歷史上那些不被重用的潦倒才子和武將,也許早就“飛黃騰達”、“良田萬頃”了。
所以,一個人奮斗一生,終成為一位成功人物,他的“春風得意”,不僅僅是因為運氣好,也不僅僅是因為努力,最重要的是跟了個“好老板”,成就了一生的事業,讓眾人仰慕。
歷史上的孫堅,也就是孫策的父親,剛開始的時候跟隨袁術。孫堅雖然出身低微,往往和世家大族鬧矛盾,可是,從他討伐董卓軍的事跡來看,他才是勤王軍的中堅力量,他比任何世受皇恩的豪門望族還要忠耿。孫堅和袁術的結合應該說也不是偶然的。起初,孫堅“為他人作嫁衣裳”,袁術狠狠地利用了一下孫堅,竊取了他的勝利果實。甚至在豫州之戰的時候,一直負責給孫堅糧食供給的袁術,害怕孫堅功高蓋主,還停止了對孫堅的糧食供給,孫堅只得親自去找袁術討要。孫堅出于一片忠君愛國心,冒險單兵與董卓軍作戰。戰后,袁紹忙于處理冀州的宗主權問題,也沒空繼續派兵,袁術暫時緩了口氣,袁術又讓他出征劉表。這個決定即使在后人看來也是正確的,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上看,可是孫堅卻因此死期已定。在這場戰役之中,袁術也只是把孫堅當成了盾,而不是矛。
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并不能決定他一生的命運,就像孫堅雖然也有一身的文韜武略,可錯跟了袁術,最后只得落個這樣的下場,人生的價值無法得以充分實現,理想也就此擱淺,想必這是每個人都不想得到的結局。
說了這些跟錯人的精英們的下場,我們不妨來看看跟對人的重要性。也許你聽說過雅芳公司的鐘彬嫻,她在許多人心中就是一個奇跡的象征,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她能夠創造出一個時代的奇跡呢?要知道,剛畢業時的鐘彬嫻可謂一無背景,二無后臺,她做的是最普通的營銷工作,可正是因為她工作上超乎尋常的投入,很快引起了她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貴人——魯明岱百貨公司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副總裁法斯的關注。在法斯的提拔下,鐘彬嫻升職很快,27歲就進入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層。
后來,鐘彬嫻覺得自己的發展空間有限,于是去了雅芳公司。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位貴人——雅芳公司的CE0普雷斯。由于普雷斯的欣賞和舉薦,加上她個人的努力,鐘彬嫻最終坐上了雅芳公司CE0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鐘彬嫻與雅芳前CE0吉姆的一次會面。當時,吉姆辦公室的飾板上印有四個足印:猿猴、赤足男人、男皮鞋和女高跟鞋。上面的題詞很簡單:領導權的演變。當時美國《財富》雜志評出的500強企業還沒有一家是由女性領銜,因為那時在各個行業都有一塊透明的、限制女性上升的天花板。吉姆看著鐘彬嫻,說:“我完全相信,在未來的10年中一定會有一位女性來領導雅芳。”
鐘彬嫻根本沒有想到,這個打破了玻璃天花板的女人,就是她自己。
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女性,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就取得了這樣輝煌的成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她的成功源于她個人的能力和努力,但不可否認,她能夠成功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原因是她跟對了人,碰到了改變她命運的兩位貴人。假使鐘彬嫻沒有碰到任何協助她的人,僅憑借她個人的努力和能力,也許她也會走向成功,但同此時的成功相比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職場最需要的就是跟對人,他是你事業上的一盞明燈,直接照亮你的職業前景,你的一生也將因此改變。好的領導就是未來的巨人,只要你有機會與巨人站在一起,你就成功了一半。但前提是,你也需要有獨到的眼界和胸懷,因為能和巨人走到一起的人,本身也不是一般的人。
跟對人,這將是你職場成功的捷徑。你完全可以想象,和能干大事的人在一起,你難道會不成功嗎?除非你的能力和品德太差,不然,你一定能搭上順風的船,向成功愈駛愈近。
跟對人是一個人成功的第一步,方向對了,路途才不會遙遠,所以在一開始寧可拜錯神,也不要跟錯人。
跟對人,你會成長得更快
跟對人,現在已經成為眾多職場人通用的行事理念,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也都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他們嚴格遵照這種理念所設定的規則來發展自己,事實證明這些人成功了,而且他們往往是用最短的時間,獲得了最大的信任與成就。
正如我們在本章的最開始所提到的,一個人的成功是各種因素的綜合。有時“才”只是敲門磚,門開了,做成什么樣兒,那就得看自己了。其中,成功的第一步,也就是成功的基礎必須打好,那就是要跟對人,跟對了人,可以讓真正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你事半功倍,使你在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成長得更快。
4年前,剛過36歲的求伯君就放棄金山公司的總裁職位,當起了“半退休”式的董事長。在外人眼里,這位號稱“民族軟件英雄”的技術天才開著寶馬車,時不時去享受他喜歡的水煮魚,生活休閑而愜意。他早已是成功人士,現在,求伯君更喜歡追求成功的感覺。
成功因素三分而定,求伯君把其成功的原因歸結有三:一是機遇,遇到了一個時代和一些人;二是個人不懈的努力;三是天賦,他對程序有著天生的敏感。求伯君認為三者各占三分之一,平分而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機遇,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那些人給了他成功最大的支持。
1986年,求伯君因為個人原因,辭掉了在河北徐水縣國有單位的工作而南下。出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寫出了24點陣打印驅動程序后,隨后轉手將程序賣給了四通集團。四通集團對他盛意挽留,并允諾1年后當深圳四通成立之后,派他去深圳工作。當時金山在內地還沒設立分公司,香港金山的創始人是一個叫張鎧卿的毛里求斯華僑。1981年,張鎧卿之子張旋龍開始幫父親打理金山的生意。張旋龍于1984年來到中關村,和當時中關村最早的企業四通做生意。1986年12月的一天,張旋龍把金山漢卡帶到四通,第二天,當時還是四通員工的求伯君把金山漢卡里的LOGO全部由金山變成了四通,這使張旋龍印象深刻。
于是張旋龍把求伯君挖到金山并給了他再去深圳的機會。1988年5月到1989年9月,年輕的求伯君一人孤身在蔡屋圍酒店的一間客房,經年累月足不出戶,其間三次累出重病,終于在1989年寫出WPS1.0。據他回憶,在這期間,他遇到過很多技術和生活上的難題,但是他的老板張旋龍,給了他無限的信任和支持,而且他的老板對于當時金山的整體掌控和給金山帶來的發展前景讓求伯君對他所在的金山公司充滿了信心。
張旋龍對他在技術上的支持和鼓勵使他在工作初期迅速成長。WPS做出來之后,僅僅靠口碑一年就能賣3萬多套,一套價值2200元。金山有一句口號是“讓我們的軟件運行在每一臺電腦上”,在微軟的WORD中文版推出之前,這個口號在中國已經變成了現實。現在北京金山公司的前臺有一塊宣傳板,上面寫著金山成立以來的大事記,時間是從1988年求伯君寫出WPS開始算起的。
不能說求伯君的成功完全靠的是他人和運氣,他自身的才能自然是無比重要,但是如果他沒有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張旋龍,那么,他至少還要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多轉幾個彎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無獨有偶,在金山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雷軍,他的經歷也充分說明了跟對人對一個新人成長的幫助。
1991年11月4日,雷軍說:“我永遠記得這一天。”就在這一天,一個計算機展覽會上,雷軍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WPS之父求伯君。當天求伯君身著一件黑色呢子大衣,氣度不凡,頗有成功人士的大家風范。“我看到的是一個很英俊的小伙子,全身名牌。我當時真是有些被震撼了,覺得那就是成功的象征。”雷軍說,他將一張只印了自己名字和尋呼機號碼的名片遞給了求伯君,而當時求伯君遞給雷軍的名片上赫然印著“香港金山副總裁”的名頭。
雷軍第一次見到WPS是在1989年,WPS華麗的界面、強大的功能讓雷軍傾倒。和很多人最初感覺的一樣,雷軍也認為這個產品不是國內人開發出來的。而當他知道WPS的開發者就是求伯君的時候,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雷軍與求伯君的第二次會面是在北大南門的長征飯店,當時有另外一個朋友介紹他們認識。面對求伯君的加盟邀請,雷軍也在內心詢問自己加入金山的理由。“求伯君因為寫程序,在金山成功了,而且是打工成功的。金山如果能夠造就一個求伯君,就會造就出第二個、第三個。目前我不想創業,創業我還缺少太多的東西,創業需要很多條件的組合。此外,做技術的人才在金山是比較受尊重和重視的。”就這樣,雷軍跟隨求伯君離開北京去了珠海。“認識求伯君,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后來我們一直合作到今天。”雷軍說。
雷軍加入了金山后不久就喊出了“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的口號,可見一個優秀的領導人在一個人的工作初期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能夠讓新人更快地成長并感受到精神層面的激勵。之后,雷軍也得到了求伯君的賞識和重用,在金山公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自己很快晉升到金山的高層,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選對好老板有三大好處:一是容易脫穎而出,二是大大縮短成功的時間,三是能從老板的身上學到很多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東西。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將才難求,識將才者更難得。
能夠找到一個賞識你,肯給你機會展現自己才華的人,就完成了成功的一半。而如果不能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則可能滿腹才華也只能孤芳自賞,難以獲得成功的機會。總之一句話,只要你選對了為你指引方向的燈,并跟隨這盞燈迅速成長,從此你的人生就會變得非同一般。
“識貨”的老板讓你有用武之地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更新,工作之前找一個識貨的老板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老板是一個伯樂,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己的才能,并且給自己一個大展拳腳的空間。
找到一個真正“識貨”的老板,可以讓你淋漓盡致地發揮你的才能,在他給你提供的舞臺上完成自己的人生蛻變,簡而言之就是讓你有用武之地。
不僅僅是現在的職場,在遙遠的古代就有伯樂識馬的故事。相信這個故事大家都不陌生,直至今天它仍能給我們帶來啟發。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會盡力將事做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地方,包括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可辛苦備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得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于是便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好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磐石,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是在糊弄他,因此有點不高興地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我保證它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工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從此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一匹馬尚且需要一個伯樂去挖掘它、發現它,才可以讓它擺脫拉鹽車的困境,去戰場上實現它作為一匹戰馬的價值。在職場上更需要一個有眼光的老板,把你安排在合適的職位,去充分展示自己。一個人人生的價值若想被世人認可,并不是說你擁有多少才能,而是在于你可以展示多少才能。